分享

古训:“小善如大恶,大善似无情”虚假的善良一文不值

 皇家书库319 2022-05-05 发布于湖北

《吕氏春秋·察微篇》记载了一则 “子路救人”的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个人感谢子路,就把自己的牛送给了子路,子路收下了。

孔子听到这件事,大加欣赏,说:“子路啊,这件事做得好,做了善事而获得回报,以后必定会有很多人勇于拯救那些落水的人。”

孔子鼓励学生做的,乃是真正的大善事,孔子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要把事情做对,更重要的是要把事情做好。


行好事而独善其身,这只是小善,可以说是做对了事情;而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则很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的冷漠,这才是真正达到了把事情做好的境界。

不以小恩小惠为善,而是助人时从全面考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社会上一股做好事的风气被鼓动起来,人心才能走上正轨,走向真正的善。

真正的智慧如太阳划过天空,只为自己的快乐。但万物苍生,却于阳光中获得生命与滋润。大善无迹,当你心中想着行善时,你已经离“作恶”不远了。

其实,我们可能每天都在无意识地进行着看似善良、实则愚蠢的小善。

比如不忍心乌龟被杀害,于是买来放生。显然,盲目地放生,无异于杀生,私自放生动物,很有可能破坏原有的生物链,也有可能把一些疾病带到我们生活当中。

看到街头有乞讨的残疾儿童,不忍心,单纯的给点小钱。结果有利可图助长了更多地人贩子拐卖儿童、残害儿童的勾当。给钱的人越多,生不如死的孩子可能就会多,因失去孩子而生不如死的悲剧家庭也越多。

这就是小善导致的大恶。

善的冲动,与人的能力往往成反比。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洞悉世相人心,越是不能确定自己的付出,是不是有益于对方的成长。能力不足的人,只为自己的付出快感,让对方陷入到真正的危险之中。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真正仁爱的举动,其实并不需明显对人昭示;助人时应全面考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要记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为大善!

有句话说得好:“既已将我投入地狱,为什么又给我指了一条通往人间的路。原来从未得到不是最痛苦的,而是得到后又失去。”不能做到长久的善良,就不要一时脑热去做“善事”。

小善如大恶。所谓的小善,就是一时的善良,一念仁慈,顺手为之。被情感支配的眼泪和感动,仅存在于一念之间。刹那烟花般的善良,不但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处境,反倒只会将他投入更大的深渊。

这世间,痛苦是始终存在的,没有任何一个生灵能够逃避。但是在众生皆苦的背后,是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天地不仁,大善无迹。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