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经辨证原理》自序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5-0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六经辨证原理》自序

图片
医理大道,昉自轩岐,辨证大法,备于《内经》。六经之论,虽散见各篇,已然成体,溯源《易》理,一以贯通,奠后世万法之基焉。至于方治,或秘于宫帏,或毁于兵燹,终未得一睹庐山真面。迄至东汉末年,医圣仲景雄出,著《伤寒杂病论》,率以六经辨治伤寒,理法方药合于一轨,大开医道法门,不特专治外感热病,于一切内伤杂疾,亦深为契合。张氏诚得道之真者焉,其开宗立万之功德,谌人伦之大幸哉!

明·朱权云:“医之所以为医者,必先知其人之所以为人之道。人与天地一,故体天之道以察四时,因地之利以审百病,其神圣功巧,格物致知之理,不在乎药,而在乎医之何如耳。”(《重刻〈保命集〉序》)夫人身六经合于天之六气,复应地之经水,而内属脏腑经络。六经各体气血,皆用阴阳,浅深分部,开阖有序,生克相因,互通沟联,盛衰合矩,摠统一体,成就生理之畅达耳。百病之生,莫不由六气行淫以伤人,六经为乱而乖异,因之而起者,气血之逆乱,阴阳之倒错,表里之不谐,脏腑之失能也。是以知六经者,百病可明辨焉,六经辨证,万法之祖,赅乎八纲、卫气营血、经络、三焦、脏腑辨证诸法矣。学者不由斯门而入,临证若涉汪洋,漫无涯际,茫无所达,虽皓首穷经,于治何益哉?必当稔熟六经,条分缕晰,自然胸有成竹,目无全牛,否则难成良医也。

六经大法,不得其传,后人多妄谓仲景之法仅治伤寒,于杂病非其所能,将参赞化育之书,悉归狐疑之域。于是各抒己见,标立方论,主疗杂病,欲与并驾,是弃真经而循左道,泯圣喻而逞己能也。明清以降,的有贤明者,若喻昌、柯琴、程应旄、钱潢、舒诏、俞震等,皆云六经之法可通治诸病,如清·何秀山云:“病变无常,不出六经之外,《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非伤寒所独也。”(《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一章·伤寒要义》)然既临杂证,难免复坠杂辨之旧窠,所倡流于浮言虚语,迄无实操之术可赖耳。惟历代医家,于医理诸法多所发明,居功甚伟,于医道之增光益彩,不可忽焉。

愚未冠初涉岐黄,科班毕业,所学粗浅,验之临证,了无效验。稍后北上读研,得授于当代临床大家赵绍琴先生,始明医乃至道,当求理法方药之一贯,以愈疾纾病为唯一要旨,欲为良医,惟宜摒弃西学浸染,尽归古圣大道。于是勤研古经,遍览历著,稍有所得,征之施疗,跬步而积,覆篑而进。而立之后,顿悟大道所明,在于《内》《难》,大法所立,存乎仲景!凡病不外六经,证在何经,治用何法,明经处方,因势用药,鲜有不应者也,深知圣贤之不我欺哉!卅稔以来,守此一理,日日埋首临证,勤披医籍,遍寻方治,精求大医解病之道,疗疾之理,求教于古人,验证于今病,渐悟祖术精萃之高,始尝解困救厄之乐也。日积月累,锱铢所蓄,劬劳所至,稍达所志。始为医也,门可罗雀;数年以后,小有气候;近廿余年,颇成影响,日均迎诊八十有余,年平接治二万上下,穷心竭智,应接无睱,然唯以初心责已,未敢怠慢松懈焉。

为医以来,因职所置,未曾分科,所治病种,内外妇儿,口耳目皮,均有涉猎,自命全科医生。近年他医有所求教,遂不揣谫陋,斗胆入门数徒,是篇褊狭之作,原为面授私徒所用,亦从医四旬浅学粗得之小结耳。自惟或可微助初学,遂不惶竦惧,冒昧剞劂面世,犹丑妇坦露陋容见笑于众人耳!

由天道征人道,以《易》理求医理,循生理探病理,因治则出针药,一以六经所体之大道为指归。无论阴阳气血、脏腑经络、针灸导引、经方时方,悉以六经辨证贯之。愚之所识,管窥筐举而已,愚之所述,九牛一毛罢了。医道之大,不啻星河,非吾井蛙所能望其全景者也,然凿壁偷光,敢忘驽钝,勉竭涓埃,或可添沧海之一粟耳。诊余攒时,展墨行文,为时两年,草就成篇,谬误缺漏,欲逃非能矣。海望斧正于高识贤明者,幸甚至哉,不胜感激涕零之至!

辛丑年(2021)冬至日殷晓明歇墨于深圳福田
以下是医馆公众号,请点击关注我们。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