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4.诡辩的渊源

 夜猫速读 2022-05-05 发布于湖北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对波斯战争取得胜利。从此,雅典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盛时期。政治上民主制度的发展,自由的学术空气,使当时的古希腊形成了类似于中国战国时期那种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这场大辩论中,人人都想说服对方,取得辩论的胜利。这就要求辩论者具有高超的使用语言的技巧,并懂得逻辑推理的知识。在当时的希腊,“修辞学、论辩术被拾高到甚至是头等重要的地位。”青年人迫切希望能学习和掌握这种知识。与此相适应,在古希腊开始出现一批以专门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谋生的人,这批人就被称为“智者”,即诡辩学派。这样,诡辩及诡辩学派在历史上产生了。批相当数量的教师参加了诡辩学派,其中有些人具有高度的道德原则和娴熟的演讲技巧。他们知识丰富、能言善辩,吸引了大批青年,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声势。在柏拉图的著作中,有一节描述了当时智者(诡辩学派)运动的兴旺场面:当苏格拉底和希波克拉底前去会见诡辩学派创使人普罗泰戈拉时,他正带领着一大批人,态度雍容、声势浩大地走过来。在这群人中,既有他的徒弟,又有当时的大政治家;既有本地的听众,又有许多慕名前来求学的外邦…真可谓盛极一时。
诡辩派的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克拉底鲁、高尔吉亚、伊索克拉底、伯里克里、欧底姆斯、普罗塔高勒斯等。普罗泰戈拉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的主观感觉当做判断事物的标准,例如,美好和可耻,正义和非正义等都取决于人的判断。克拉底鲁则提出万物都瞬息万变,什么都不存在的“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论点。高尔吉亚在考虑人类认识活动的相对性时,得出了“一切意见、观点都是虚假的”结论……
诡辩学派潜心研究修辞学、演讲术和逻辑,并在这些领域中取得了许多成就,可以说,前期的智者运动对古希腊学术的发展和繁荣是起了促进作用的。到了后期,诡辩学派却走上了歪道,逐步蜕变为摇唇鼓舌的江湖骗子。柏拉图把后期诡辩学派称为“批发和零售灵魂粮食的人”。他们教育青年所着重的,与其说是说服对方,不如说是压服对手或戏弄对手。他们肆无忌惮地搞诡辩,导致了当时社会上谬误成灾,社会风气受到很坏影响。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与诡辩学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苏格拉底提出了一套破斥诡辩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一种被称为“真理的助产术”的论辩方法,这种方法首先要从对方论断中找出矛盾,接着提出对方不得不接受的真理,然后从个别事例中归纳出一般原理,最后给出明确定义。苏格拉底常用这种方法来批驳诡辩,“使真理出世”。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18岁开始跟随苏格拉底同诡辩派进行斗争,柏拉图指出:诡辩论根据不同的主观观点,时而指出一物是他物,他物是此物;时而指出大的是小的,小的是大的;时而指出相似的是不相似的,不相似的是相以的等,这种割裂“乃是缺乏教养的非哲学的意识的拙劣办法”。与此相反,柏拉图提出了防止诡辩使思想正确而必须遵守的三条法则,这就是:①当任何事物保持相等时,它们就不能变为多一些或少一些,大一些或小一些。②当住何事物没有增加减少时,它们就不能增大或削减。③当任何事物没有发生变化时,它门就不能改变过去之所欠缺。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一生追求真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他的名言。他专门写了《论智者的驳辩》,区分了四种推论:①有效益的推论;②辩证的推论;③检验的推论;。④雄辩的推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雄辩的推论所依据的是盖伪的或然命题或虚构的证明,这种推论就是诡辩。
在中国,诡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当时,由于政治上的大变革,使得人们思想异常活跃,名种学派像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起来。当时,论辩之风,很盛,诸子百家互相辩诘,史称“百家争鸣”。当时,有专以论辩为业的人,称为“辩者”。这些“辩者”曾提出过许多深刻的见解,推进了哲学和逻辑的发展。但是,他们也常常提出一些与常识相违或远远超出常识所知的“奇辞”、中“怪论”。如《庄子·天下》篇所记载的“辩者二十一事”中,就有“鸡三足”、“卵有毛”、“犬可以为羊”、“孤驹未尝有母”等诡辩命题。当时著名的诡辩家有邓析、惠施、公孙龙、庄子等人。
形名学派的创使人邓析,他最早提出“两可之说”的观点。作为职业论辩家,邓析不但招收门徒,向别人传授论辩的方法,还帮助别人辩讼。惠施是诡辩学派在战国中期的杰出代表,他“好治怪说,玩奇词。”庄子的相对主义的诡辩主要体现在《齐物论》中。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更是中外闻名……
中国古代很多思想家对诡辩进行了批判,其中荀况的《正名》、《解散》,王充的《论衡》是其代表之作。荀况在《正名》篇中揭露并批判了当时流行的三种诡辩手法,他称之为“三惑”:第一用名以乱名者,譬如说“见海不海”、“圣人不爱己”、“杀盗非杀人”等等。对于这些诡论,只要“验之所以有名,而观其孰行”,就能禁止;第二用实以乱名者,譬如说“山渊平”、“情欲寡”、“刍豢不加甘,大钟不加乐”等。对于这些诡论,只要“验之所缘无以同异,而观其孰调”,就能禁止;第三用名以乱实者,譬如说“非而谒楹”、“有牛马非马也”等。对于这些谬误,只要“验以名约,以其所受悖其所辞”,就能禁止。

王充的《论衡》一书,其宗旨就是“疾虚妄”,就是反对、驳斥一些虚假、荒诞的言论。全书的中心思想是“九虚”、“三增”。在这部著作中,王充不畏权势,对一切错误的思想和言论,包括一些所谓的贤圣之言都敢于直接了当地予以质询和非难。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诡辩言论的揭露和批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