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地利姑娘嫁中国小伙,在农村生活68年:老伴长眠于此,我不想走

 阿年282 2022-05-05 发布于河南

在浙江省金华市的一个名叫湖沧的村庄里,有这样一座特别的坟墓:它是夫妻合葬墓,坐落在村子北面一片矮小的山丘上。

墓特别的原因在于妻子,因为她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位金发碧眼的奥地利姑娘。

18岁那年,姑娘因热烈的爱情告别父母故土,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这个异域他乡。

此后60年岁月,她始终将中国当作她此生最眷恋的土地,并“落叶归根”,选择永久沉睡在丈夫的身边。

这名女子名叫华知萍,本名为格特鲁德·瓦格纳,出生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

她的父亲是当地一名普通的警察,家境虽称不上富裕,但也衣食无忧,足以让格特鲁德·瓦格纳平安顺遂地长大。

1931年,她在经常玩耍的滑冰场上偶然邂逅了一位来自遥远中国的男人,这便是她未来的丈夫杜承荣。

杜承荣来自于浙江东阳的乡村,家中一贫如洗,他是依靠自己优异的考试成绩获得了民政厅拨下的这次公费留学指标,并来到了维亚纳留学。

二人一见如故,坠入了爱河。虽然一开始,格特鲁德的家人并不看好二人的跨国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杜承荣得到了认可。

1934年12月,格特鲁德年满十八岁那天,她决定乘船前往中国,面对前来送别的父母,格特鲁德对父母说:“别担心,五年后我们就会回来看你们的。”便登船前往了中国。

1935年2月24日,二人在杭州举行了婚礼,在结婚证上格特鲁德的名字是“华知萍”,这是杜承荣为妻子取得中国名,寓意为“萍水相逢,人生知己”。

来到中国后,华知萍没有任何不适,她很快就学着梳起了中国妇女传统的发髻,学会穿旗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二人都不知道的是,席卷整个世界的危机马上就要袭来。

抗日战争爆发后,杜承荣和华知萍二人带着一岁的大儿子杜强华登上了前往重庆的汽车,也正是从这时起,她与自己奥地利家人的通讯被迫中断了。

在奔逃的路上,三子卫华出生却早夭,长女丽华因为没有吃的而营养不良,最后活下来的四个子女强华、兴华、丽华、韶华,他们的名字都带着父母对于中国无限的热爱。

1946年7月,华知萍终于联系上了十二年未见的亲人,通过弟弟发来的电报她才得知父亲已经在前一年去世了,死前也未能再见到女儿一面。

但是华知萍放不下丈夫和自己的子女,始终没有回到奥地利去看一看自己的家人,而母亲也在1969年去世。华知萍没想到,当年登上轮船前的那一面居然是与父母的最后一面。

更为艰难的还有现实生活,为了能够让儿子上学,她甚至将母亲送给自己的最后一样东西——金手镯也卖掉了。

1980年,华知萍最后一次拒绝了来自奥地利大使馆的回国邀请,而丈夫和湖沧村民却给她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证明她从未加入过中国国籍。

这样并不是不爱妻子,而是因为只要她愿意,她就随时可以返回故乡维也纳。

1990年4月28日,杜承荣病危,弥留之际,他对着妻子拿出来的奥地利国籍,露出了最后的笑容,安心离去。

1990年10月,在维也纳市长的邀请下,华知萍携带着大女儿杜丽华回到阔别56年的故乡,从头发花白的弟弟手中,取回父母特意留给自己的项链,上面,双亲的肖像一如当初。

华知萍在奥地利待了百余天,嘱咐完一切后,便义无反顾重回中国,重回丈夫的故土。她曾面对镜头,动情地说道:“我从未后悔嫁给杜承荣,他是一个很好的人,我们很幸福很快乐,我不想离开他。”

2003年,86岁的格特鲁德·瓦格纳于山村家中突发脑溢血离世,儿女遵循她的遗愿,将她和杜承荣合葬在一起。

68年中国岁月,10来载独居时光,这位来自奥地利的平凡老人用她的坚持与爱恋谱写了一出感人肺腑的异国婚恋。

后来,为了纪念她与杜承荣二人的爱情,中奥两国还合拍了一部故事片《芬妮的微笑》,相信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还是后人称赞的典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