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判断体质,明确体质有啥用?

 青青QQ707 2022-05-05 发布于湖北
前面讲了体质的影响因素,有的读者留言说多种体质都有,甚至九种体质都有,这里可能弄混了一个概念。
什么概念呢?就是把疾病某个阶段的体征理解为体质。
体质反映的是一种非疾病状态下存在的个体特异性,而证候是对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的分析和概括。
这么理解吧,某些病,特别是慢性病,可以是某种体质的多发病,但某个阶段的病并不等于对应的体质。
比如阳虚的人容易怕冷,但不是说某段时间的怕冷就判定为阳虚体质,阳虚体质可能是长期都怕冷,而且是非疾病状态下也比别人更怕冷。
所以我们判断体质的时候,不要着眼于当下的症状体征,而要参考非疾病状态下的机体表现,包括体型、身体机能和性格等多方面。
体质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常说的九大体质,但归纳起来都离不开阴阳这个最基本的分类。
偏阳质的特征:形体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面色偏红,皮肤偏油性,消化吸收强,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平时怕热喜冷,体温偏高爱喝水;性格外向好动,反应灵敏,精力旺盛等。
偏阴质的特征: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面色偏白或少光泽,消化吸收一般;平时喜热怕冷,体温偏低;性格内向,喜静少动,动作迟缓,精力偏弱等。
Image
这是从阴阳的角度来大致判断体质,还有一种阴阳平和质:身体强壮,皮肤明润,二便通调,吃嘛嘛香,反正就是啥都好,自己幻想一下吧。
那了解自己的体质有什么用呢?话说知彼知己,先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更明确疾病的原因,怎么发病,如何调养等。
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中医里有同气相求,比如偏阳质的人耐寒,但容易感受风、暑、热等邪气;偏阴质的人耐热,但容易感受寒、湿邪气。
比如小儿肺脏娇嫩,容易感冒咳嗽;脾胃虚弱,容易积食腹泻等;痰湿体质的人容易肥胖、眩晕、中风等;阴虚火旺的人容易消瘦、上火等。
阐述发病原理
体质强弱决定是否发病和发病情况,是否发病除了外来邪气,主要还取决于内在正气的强弱。
正气旺盛抗病能力强,邪气难以入侵,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弱,容易发病。
除了外感病还包括情志病,比如说七情内伤,身体强壮的人受了七情也能不发病,或者发病也好得快,而虚弱的人往往容易发病。
解释病理变化
不同体质决定发病后的变化,比如同样是受了寒邪,偏阳质的人容易化为热,而偏阴质的人容易化为寒;同样是湿邪,身体有热的人演变为湿热,有寒的人演变为寒湿。
还有疾病的传变,体质强壮的人即使发病也表现为实证,病程较短容易治;而体质虚弱的人不但容易得病,而且病情多变,甚至会演变为慢性病。
Image
指导辩证
比如同样是受寒了,体质强壮的人表现为怕冷,头痛,舌苔白等;但体质弱的人除了怕冷外,可能还有进一步的食欲减退,腹痛泄泻等。
还有同样表现为热证,可以是感受暑、热邪气导致的,而对于阳热体质的人来说,感受风寒邪气也可郁而化热。
这就是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了,一种是疾病表现不同,但病因一样;一种是表现症状相同,但病因不同。
指导治疗
比如阳虚体质的人感受了寒湿,可以用干姜肉桂这种温热药,但阴虚体质的人容易生内火,用温热药容易化热伤阴。
比如同样是金银花泡水,阳热体质的人喝了可以清热解毒,而阴虚体质的人喝了不仅收效甚微,反而伤津伤胃。
所以在治病用药方面,体质偏阳的人适宜甘寒、清润的药;体质偏阴的人适宜温补益火,忌苦寒泻火;痰湿体质适宜健脾祛湿,湿热体质适宜清热利湿等。
药量方面也要参考体质,体质强壮的实证热证剂量可以稍大,用药可以稍猛;体质虚弱的人药量应该稍小,用平和一些的药。
指导养生
中医的养生包含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养生调理时也要兼顾不同的体质。
比如阳热体质的人饮食应凉而忌热,体质偏寒的人宜温而忌寒;痰湿体质的人则忌肥甘厚味;阴虚体质的人忌辛辣燥烈等。
还有情志方面的调养,气郁体质的人就要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阳虚体质的人多精神不振神情冷漠,就要多动、多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总结一下,虽然有九大体质,但每个人都是以其中一两种为主,而不应该把某些症状也归结为体质,明确自己的体质,在养生调理方面会更有帮助。

中医九大体质,看看你属于哪种?

哪些因素会影响你的体质?

文中所提及中西药及方剂,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

中医药爱好者可在公号主页“读者群”中进群交流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