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外科兄妹方,一个却能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一个治疗顽固性痰饮咳喘

 经方人生 2022-05-05 发布于四川

中医贵在灵活。若能将每首方子灵活运用,达到炉火纯青,则如同三少爷一样,一根野草,一片树叶皆是可用之剑。

化脓性扁桃体炎儿科常见疾病,急性发作多为风热乳蛾,临床用此方,可以快速达到消肿排脓,清热解毒:
 
白芷(3克)贝母(6克)防风(6克)赤芍药(6克)当归尾(6克)甘草节(6克)皂角刺(炒,6克)穿山甲(炙,6克)天花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金银花(9克)陈皮(9克)
 
不错,这就是仙方活命饮,常用于一些阳证痈疡肿毒,其实用于化脓性扁桃体炎也非常好使。
 
俗话说,医生不治喘,治喘打人脸。外不治癣,内不治喘。也就是说痰喘很难治疗。我们知道,临床上有一个方子我们常用治疗咳喘,有时候效果还不错,就是小青龙汤,解表蠲饮,止咳平喘。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但是,有一个方子治疗顽固性痰喘,效果比小青龙还好。
 
 
地黄一两(30克)  白芥子炒,研,二钱(6克)  鹿角胶三钱(9克)  肉桂去皮,研粉,一钱(3克)  麻黄五分(2克)  姜炭五分(2克)   生甘草一钱(3克)。
 
没错,就是阳和汤。阳和汤本是外科治疗阴疽的方子。临床经常和仙方活命饮放在一起,一个治疗阴疽,一个治疗阳痈。
 
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其实顽固性痰喘,多为阳虚虚寒痰凝滞。因为中医讲,初咳喘在肺,再责脾胃,久则归肾。多为肾虚肾阳不足。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补阴血,填精益髓,此为“阴中求阳”之法,使阳气生化有充足的物质基础;配用鹿角胶,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药合用,养血助阳,以治其本,共为君药。寒凝湿滞,非温通而不足以化,故用肉桂、姜炭温阳散寒通血脉,以治其标,共为臣药。用少量麻黄,开腠理,以宣散体表之寒凝;用白芥子祛痰除湿,宣通气血,可除皮里膜外之痰,两药合用,既宣通气血,又令熟地黄、鹿角胶补而不滞,共为佐药。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补阴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药与滋补药配伍,使寒湿得宣而不伤正,精血得充而不恋邪,用治阴疽,可化阴凝而布阳和,故名“阳和汤”。
 
其实阴疽,你可以变相等同于寒痰。
 
阳和汤与痰饮咳喘的发病原因与病理相吻合,且能结合痰多的症状。
 
不可执死方以治活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