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1406年明越战争:朱能病死,张辅崛起,安南并入明朝领土

 炫叶楓雪 2022-05-06 发布于广东

[安南之役]

朱棣即位以后,在压力最大的东北、西北方向,明朝都没动什么兵戈,而在向来动静较小的东南方向,却成为永乐皇帝第一次大规模用兵的对象。

永乐四年(1406年)七月,朱棣下诏,征调全国精锐之师,大举对安南用兵。

安南也就是越南,在秦朝时秦始皇派赵佗率大军远征,征服百越后,将其纳入秦朝统治。到五代十国,安南又脱离中原统治,成为独立王国。

朱元璋平定两广后并没打算对安南用兵,安南国王陈日煃也很识相地奉表称臣,朱元璋仍旧封他为国王,并在《皇明祖训》中把安南列为15个不征之国之一。

点击加载图片

话虽如此,形势是会变的,朱棣有很充足的理由出征安南。

一、安南内乱,权臣黎季犛屠戮安南陈氏皇室,改名胡元一,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虞,在越南历史上被称为胡朝。陈氏受到明朝册封,胡元一是篡位的乱臣贼子,不把宗主国大明放在眼里——身为篡位者,朱棣最忌讳的也是这三个字。

二、朱棣本想做和事佬,派人护送劫后余生的陈氏宗室陈天平回安南,胡元一无视明朝保护,伏兵截杀陈天平,负责护送的明朝大理寺卿薛嵓、行人聂聪死于乱军之中——害死天朝外交官员,罪大恶极。

三、安南一直想吞并邻国占城,数次出兵侵犯。占城也是大明的藩属国,国王数次向明廷控诉,对明朝皇帝的调停,安南置之不理。

四、安南侵略性极强,侵犯占城也就罢了,竟然还敢袭扰中原王朝。元季安南就屡屡越界,侵入与元朝划定的疆土范围,占据思明土司五县之地。朱元璋曾诏谕安南归还,权臣黎季犛胁迫安南国王拒不从命,反而又趁着明朝靖难的机会占领了不少村寨,朱棣即位后曾要求归还,安南不肯。

于情于理,安南都实在欠揍。朱棣忍无可忍,永乐二年七月,他派出高规格阵容,拜朱能为征夷将军,统帅沐晟、张辅、王友等25员大将,20万大军,兵分两路,从广西和云南对安南形成钳形攻势。

是时候把老账新账一起算一算了!

点击加载图片

明朝出征安南是否是正义之战呢,这里面有个宗藩的概念。

古代中国是宗主国,周边国家是藩属国,这叫做宗藩关系。

自从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中国本部大一统王朝历来是东亚、东南亚的王者。出于强者的威慑,也出于对先进文明的敬仰,周边国家要向中国称藩纳贡,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赐予印玺,才能进行合法的统治,这些统治者不许称皇帝,只能称国王。

表面上看这是个不平等的关系,实际吃亏的其实是中国,中国历代王朝多对藩属国采取怀柔政策,很少干预其内政,却无偿为其提供保护。藩属国只是名义上对中国称臣,在国内和皇帝无异。

纳贡听起来很委屈,其实是门暴富的生意,藩属国带上自己的一些土特产,为了显示天朝上国的富有和大度,中国皇帝会回赠价值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礼物。

纳贡如此暴利,许多小国乐此不疲,来的人越来越多,次数越来越频繁,中国皇帝不得不对他们作出一些限制,规定他们来朝纳贡的次数和规模。

即使这样,也挡不住一些国家不按规定纳贡的热情,秉着“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的态度,中原王朝也总是不让他们空手回去。

长此以往,大家对中原王朝更是无比仰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也被输出出去,形成了一个汉文化圈,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视中国为世界中心,共同遵守华夏文明和思想。

安南就是长期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汉文化圈成员。

宗主国不是白叫的,不干预其内政不等于没有能力干预其内政。宗主国有义务保护藩属国,也有责任教训不听话的小弟,当藩属国不把宗主国放在眼里,教训它一下很有必要。否则,其他藩属国都学习安南,那还成何体统。

不管他叫黎季犛还是叫胡元一,也不管他在自己国家怎么折腾,最后都得过明朝这一关。

点击加载图片

靖难名将朱能现在已被加封成国公,身上还有荣禄大夫、右柱国、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傅等一大串耀眼的头衔,是朱棣手下第一军人。

沐晟,沐英次子,承袭平西侯爵位,曾从征傅友德讨平麓川,根正苗红的勋臣二代。

相比之下,新城侯张辅资历要欠缺一点,他是张玉次子,张玉在东昌阵亡后,张辅继续随朱棣征战,辅佐他登上帝位,论功进为新城侯。

三位主将里,资历较浅的张辅将成为决定性人物。

九月,大军抵达龙州,主将朱能却突然病逝于军中,年仅三十七岁。由于沐晟统帅西路军从云南进军,军中遂推举张辅代为行使主帅职权。

朱棣得到报告后立即批准,他还特地打了个比方,以当初洪武北伐时李文忠接替突然病卒的常遇春为例,激励张辅取法先人,建功立业。

岐阳王李文忠、开平王常遇春,都是大明第一代功勋战将,早已成为传奇人物,张辅一个刚封侯没几天的年轻人,当得起这份重托吗?

朱棣很会杀人,他杀戮建文遗臣毫不手软;朱棣也很会用人,相比朱允炆,他的用人是教科书级的,重用张辅就是永乐朝用人亮点之一。

点击加载图片

十月,张辅率军长驱直入,攻破隘益、鸡陵二关,取道芹站,击破安南伏兵,直抵新福。

十二月,张辅在富良江北与沐晟合兵,挥军猛攻安南赖以据守的重要据点多邦城。这时篡位的胡元一已把王位交给了儿子胡奃,自己当起了太上皇。

面对明军的凶猛攻势,胡氏父子当然是背脊发凉,他们还敢于顽抗的原因,在于安南军队有个秘密武器:战象。

说到战象,在古代战争史上早已有之。在西方,战象长期是军队中令人生畏的兵种。高度超过两米,体重超过五吨的战象往战场上一列队,就能给敌军造成强烈的压迫感,富庶的政权往往还会给战象全身披挂甲胄,成为一个个移动的钢铁堡垒。

亚历山大东征,汉尼拔背刺罗马,战象在战争中都是一种重要的武器,一度令人胆寒。西方影视和游戏中也经常有战象露脸,并且是昂贵的高级兵种。

回到东方,战象的地位却略有些尴尬。

中国历史上其实早已出现战象,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中国象棋中的“象”就是受到象兵影响。

此后随着气候的变迁,北方已不适合大象生存,再难以见到大象身影,但在温暖湿润的西南地区,大象始终存在,并成为当地武装力量的独特兵种。

然而,相比战象在西方战场的横扫千军,中国的战象却几乎没有长脸的机会。原因或许正如现代游戏中所体现的,大象要训练成战象,非数年不得其功,要给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增加防御以加强其战场生存能力,更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

历史上拥有战象的都是西南边陲的政权或少数民族势力,普遍较为贫困和落后,自己的军队都缺乏训练,缺衣少甲,遑论组织起训练有素、武装完备的战象军团。

就战象本身来说,它也只能是军队的加分项而不是决定项,战争最终考验的,还是双方统帅的指挥艺术和整个军队的综合实力。

宋人对战象就有评价“南兵象阵,自谓孔武”

面对锋刃锐利、甲胄精良的中原王朝正规军,这些战象显得比较鸡肋,自身军队的孱弱实力决定它们无法成为战场上决胜因素。

点击加载图片

胡氏父子或许不知道,战象早就是明军手下败象。沐英当初平定西南时,就发明火枪三段射战术击败了西南土司的大象。考虑到这一点,朱棣贴心地在征南大军中安排了沐英之子沐晟从征,并配备了大量火器。

明军顺利攻入城中,安南军放出了战象杀手锏,却看到令他们震惊的一幕,对手阵中奔过来的不是战马,而是一头头狮子。

原来张辅早有准备,考虑到战马看到大象容易受惊,为了增加胜算,他命人画了很多狮子画像覆盖在马身上,并用布条蒙住战马的眼睛。战马们压根看不到大象,就算前面是头老虎它们也敢冲过去。

场面一片混乱,假狮子横行,伴随着刺眼的火光和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大象是种智商很高的动物,越聪明的动物胆子越小,形势看上不不太妙,大象们立即掉头狂奔,反向冲击践踏己方军阵,安南军一败涂地。

多邦城被攻破彻底瓦解了安南军的抵抗意志,明军一路高歌猛进,沿富良江南下,直捣东都,于五月生擒胡氏父子和他们的族人、大臣,槛送京师。

安南黎氏政权就此灭亡,此时距明军出击不过半年时间。

点击加载图片

安南是平定了,可难题又来了,最后的陈姓宗室陈天平已经被胡元一截杀,立谁当国王成了个问题。

张辅建议,既然无人可立,不如恢复汉、唐时期的规矩,在安南设郡县,进行直接统治。

朱棣批示同意,六月,昭告天下,安南已平,改安南国为交趾布政使司,设15府,41州,210县,14个卫所,安南这块分离出去446年的土地又重归中国版图。

开疆拓土是历代皇帝梦寐以求的功绩,没想到尚未在北方打开局面,安南这块土地却以这种意外又迅速的方式重归中国,这是朱棣即位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成就。

点击加载图片

欣喜之下,他亲自赋写《平安南歌》,下诏进封张辅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英国公。

凭借这一战,张辅成为永乐朝第三位晋封国公的靖难勋臣,另外两位是成国公朱能,淇国公丘福。

然而这对他来说不过是个开始,英国公张辅的名字,将持续闪耀数十年,成为永乐到宣德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张氏家族也将因为张辅而跻身于明朝最显赫的军功贵族之列。

点击加载图片

平定安南还有个收获,西南地区历来是接受东南亚火器传入的一个窗口,东南亚火器又是从葡萄牙人带到东方。安南、缅甸军队逐渐掌握了一些新式火器,安南军中就装备了一些由葡萄牙人引进的火枪火炮,效果一流,据称“专用火器以敌中国”,给明军留下深刻印象。

安南平定后,朝廷从西南获得了这些火器并加以引进,想到靖难时自己的骑兵在白沟河被郭英的火器部队打得晕头转向,朱棣深感有建立一支独立建制枪炮部队的必要性。大军班师后,他立即着手在京师设置神机营进行操练,以为他的下一步动作做准备。

但是安南毕竟已脱离中国自成一国四百多年之久,半年的时间能征服当地的军队,还远远征服不了民心。张辅回师后不久,陈氏旧臣简定又掀起叛乱,甚至击败了前去征讨的沐晟,朱棣只得又命张辅出征。从永乐四年到永乐十二年,张辅一共四征安南,战无不胜,在当地人心中张辅就是战神,有张辅坐镇,足以震慑安南。

永乐十四年,张辅被召还京师不久,安南叛乱再起,此后不断反复,到朱棣驾崩时都没能彻底平定,成为明朝身上一块不断流血的伤疤。大大的明朝对小小的安南为何如此吃力,最后安南又怎么脱离了明朝,得到后面宣德一朝再做分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