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一只狗,发现胰岛素

 Xiac2cmv1bxedf 2022-05-06 发布于江苏

// 因为一只狗,发现胰岛素

       17世纪,英国医学界颇有盛名的托马斯·威利斯医生曾感叹,他几乎每天都要遇到一类患者,患者的尿液像“糖或蜂蜜一样甜”,他将这种疾病描述为“the Pissing Evil”,意为“让人多尿的恶魔”。当时这个被称为恶魔的疾病,正是我们现在熟知的糖尿病。

     借助考古学和文献证据,一些学者甚至将糖尿病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1550 年左右的古埃及,在古老的纸草文上记载过“排尿过多”的疾病;公元前1395~1122 年,我国殷商时代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尿病”的记载。

      公元2 世纪,古希腊医生阿勒泰乌斯很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 糖尿病”一词来描述这种疾病的人,但当时所对应的希腊词汇,意思是“虹吸管”。借助这个词,阿勒泰乌斯形象且详实地记录了患者的痛苦:“患者的口渴感无休无止,他们大量饮水,但排出的尿更多……一旦患者停止饮水,就会口干舌燥、身体缺水,内脏像着了火一样”“这是一种可怕的疾病……患者的血肉骨头仿佛在不断溶于尿中、排出身体”。阿勒泰乌斯还写道,糖尿病虽不太常见,但病因却不难推断——是肾脏和膀胱的问题。对他来说,尿和肾脏的关联十分明显。古罗马名医盖伦也曾表示糖尿病是“由于肾脏虚弱,无法留存住水分”。不少古代欧洲医生也认为糖尿病是肾脏的问题。作为西方医学的主流看法,这一观点一直延续到17 世纪左右。

      大约同一时期,中国古代名医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中医古籍中将糖尿病的多尿、消瘦等情况概括为消渴、消中、三消等称谓,认为病因包括“五脏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黄帝内经》《千金方》《圣济总录》《景岳全书》等不同时代的中医名著里均有记载,医家们注意到饮食缺乏节制、过食肥甘与消渴病关系密切。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欧洲医生开始挑战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流传下来的权威论述。

       16 世纪,有医生蒸发了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得到了某种固态物质。可惜,他错把它当成了盐,错失了糖尿病重大发现的良机。可能勇敢地尝了不少糖尿病患者的尿液,17 世纪的英国医学家托马斯·威利斯总结道:“患者的尿非常甜,就像是掺了糖或者蜜。”他还进一步推测尿中的糖应来源于血液,糖尿病并不是肾脏疾病。

      科学革命后,医生愈加重视实验研究。18 世纪,英国医生马修·多布森医生进一步推进了对糖尿病的认知。1772 年,他收治了33 岁的糖尿病患者彼得·狄金森。在之后的几年中,多布森认真记录了狄金森的病情,并用患者的血液、尿液开展了许多实验。多布森发现,加热患者的尿会得到固体的糖——这是医学史上首次明确:让糖尿病患者尿液发甜的物质是糖。血液中本该被吸收、为身体供能的糖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导致患者乏力、消瘦。

      18 世纪末,俄国科学家奥斯卡·闵可夫斯基和约瑟夫·冯·梅林进行动物实验时切除了狗的胰腺,意外发现狗尿中出现了大量葡萄糖。由此,医学界认识到胰腺和糖尿病的关系。随后,众多研究者开始从胰腺中寻找治疗糖尿病的妙方。1921 年,加拿大医生班廷和贝斯特成功利用实验犬的胰腺提取出某种物质,用它治疗糖尿病犬,降低了狗的血糖。之后,他们和研究伙伴麦克劳德、科利普一起不断完善实验,用牛胰腺制造出了控糖的药物,并将之命名为“胰岛素”。

      1921 年末到1922 年初,加拿大多伦多医院的一名14 岁糖尿病患儿开始接受胰岛素注射,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胰岛素人体临床试验。治疗前,这个男孩已奄奄一息,像当时许多糖尿病患者一样,看起来宛如刚经历过大饥荒,骨瘦如柴,无法行走,腹部肿胀,头发几乎掉光了。随着胰岛素治疗的推进,他逐渐恢复了体力,可以正常进食,回归了正常的少年模样。接着,病历和报纸上记录了许多糖尿病患者的惊人变化——曾经骨瘦如柴的儿童变得白白胖胖,曾经无力行走的患者开始健步如飞。1923 年,班廷和麦克劳德因为发现胰岛素获得了诺贝尔奖,班廷的生日11 月14 日也被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胰岛素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生机。在20 世纪,有关糖尿病的更多谜题被一个个破解,人们发现了它的不同病因,治疗药物也日渐丰富;20 世纪50 年代,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磺脲类药物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双胍类先后问世;20 世纪80 年代初,重组人胰岛素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获准上市的重组DNA 药物。如今,糖尿病早已不再是让医生无奈、让患者骨肉流失的致命疾病了。不过,在它能被彻底治愈之前,我们仍需警惕这个陪伴人类已久的慢性病。▲

作者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谷晓阳

原文刊于《生命时报》第1559 期2021 年11 月12 日星期五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JCZH040)资助的科普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