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诗歌●诗情画意】2022年第9期(总第六十期)

 安徽晓渡 2022-05-06 发布于安徽

摄影:暮色风光

【本期入选诗人】

刘佩学、涧之燕、菲馨春、廖仲强、邹和平、

朱志运、喻红春、窦秋昌、李国庆、吉才惠、

风景、张忠庆、罗玉才、陈德保、廖兴坤

过客

/刘佩学

暮色从黛青山下

炊烟袅袅散落

涂抹杂树林缠绕其中

掩不住花儿灿烂逶迤上坡

夹杂雾气弥漫

寂静河面浅浅绿儿倒映

灰瓦白墙若隐若现屋顶依偎山峦

一首熟悉歌谣红衣女挥鞭轻轻哼唱

羊群拾阶古桥张望自己模样儿

灯盏次第点亮了每一个窗口

暖风送来了饭菜香

笑语欢声荡漾山谷间回响

可否让我留下来

担水劈柴

与你一起牧羊

作者简介:刘佩学,黑龙江哈尔滨人,作品散见于《北方文学》、《北方作家》、《岁月》、《小小说选刊》、《地火》、《小说月刊》、《当代小说》、《天池小小说》、《检察日报》、《幽默与笑话》、《讽刺与幽默》、《文学故事报》等报刊杂志。

石头村办起农家乐

/涧之燕

石头村里人梦多

森林里山珍野味出来招客

每间屋都是天然氧吧

石弓桥拓出一条通天道

牧羊鞭在石头上甩出鞭炮声

白白的羊群放着放着就成了天上云

炊烟冒出鸡鸭牛羊的叫喊

后场前店支撑着农家乐

古村老院摇身一变成钱袋子

云雾缭绕月来日去

细雨嘀嗒出美篇细语

好像芊芊唱的芊芊耳边响起

石桥曾为农家消灾避难

如今成了观光景点

每块石头都有古村落的变迁

森林里有取之不尽的宝贝

农村是城市人的乐园

树叶繁茂是城乡人的共同心愿

作者简介:涧之燕,本名王仁虎,公务员,山西人。偶有作品在《山东诗歌》《安徽诗歌》《诗刊》《山风》等平台发表。诗是心灵的窗户,用诗点亮生活。

山乡晨韵

/菲馨春

白云出岫,悠长的慢板

含蓄参差的村舍,时隐时现

粉墙,黑瓦,打开的门窗

令人合不拢嘴的广告词

付诸灵敏的耳底,幻化

一本连环画,走马灯的生动

远处涌来大海的风,有人立在潮头

羊群咪咪,宫商角徵羽

给一首古老的民歌填上新词

红色的风衣展示牧者的心底

轻轻扬起鞭子,优美的弧线

链接一道渴望的彩虹

踏上古桥,走出去,迎进来

牧羊曲唤来孔雀开屏,光芒辐射

满地的金子,闪眼,醉心

作者简介:菲馨春,安徽马鞍山人。诗文散见《未名诗人》《安徽日报》《南国诗报》《太白诗刊》《长江诗歌》等纸刊。诗观:功夫在诗外。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古桥

/廖仲强

桥面是青色的

石上布满苔痕

拱起的背脊

像松枝一样苍劲

每一道细小裂隙

都通往岁月深处

蹄声轻轻敲打着

山鸣谷应

风起云生

唯有时光的流水

奔腾不息

山间一轮晓日

渐渐映红了桥头人家

作者简介:廖仲强,安徽望江人,医务工作者。

暮色风光

/邹和平

蜿蜒千年的古驿道

缄默沉寂盘山环绕

小河清清流水无声

虹吸着两岸拱一座古石桥

暮色苍茫山岚云水低

危石如垒卵桥洞拱高

小羊战战兢兢咩咩直叫唤

羊妈妈从容不迫地领头过天桥

牧羊女扬起鞭子在手中

打响在山水间如同炸鞭炮

山村朦胧面纱隐约在两岸

暮归的牧羊女身着红衣裳,点缀在深山似红霞夕照

作者简介:邹和平,云南临沧人,诗歌爱好者。

深山

/朱志运

给人以神秘的色彩

茂密的树木沿着陡峭的山峰生长

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隔开外面的世界

一座不知年代的弧形拱桥

搭在山涧

以巨大的勇气

伸进迷雾腾腾的深山

一个山民赶着几只羊

爬上古桥 羊蹄声声 叩响石板

在空中回荡

打破山谷的宁静

桥头一幢陈旧的房子

却贴上新时代的标签

“古桥农家乐”

平添几许鲜明的气息

也许有探幽者寻讯而来

在此用上一餐

把心中的繁杂负担

在此放一放

沿着羊肠小道走走

在古桥上看看

让心找到新的平衡

作者简介:朱志运,湖南衡阳人。在《中诗微刊》《一线周刊》《今日诗界》《安徽诗歌》《长江诗歌》《中国网络诗歌》《诗人样本》《诗刊》《新导向诗歌》《唯诗缘》《湖北诗歌》《湖南诗人》《辽宁青年》《中国诗歌报》《青春诗歌》《衡阳日报》《衡阳晚报》等发表诗歌。

酿一杯生活的幸福酒

/喻红春

春风微暖 空气微湿

阳光微媚 草木微葱

桥微显斑驳

水微露青颜

花微开 赶羊人微露笑

枝头微绽

在人生的故乡

在故乡的小桥

在朝阳乍升之际

在心门初开之时

生活被缓缓赶过弯弯的桥

幸福被慢慢浸透曲曲的路

牧羊回家

/窦秋昌

山暝寂静  雨雾濛濛

趁着天色还早

挥动手中的枝条

颤颤巍巍  赶着羊群回家

路窄  湿滑  还要

攀爬悬在空中的一座

天桥——石拱桥

放羊人头戴草帽

身穿雨披

弓腰将羊群赶上了拱桥

来的时候蹦蹦跳跳

山林里吃饱喝足 戏耍玩够

哪知回家的路步步惊心

像小鼔一个劲地敲打着

砰砰乱跳

桥下的溪水叮咚叮咚

在群羊和放羊人的心里

流过 火急火燎

尽管小心翼翼

不免有些忐忑不安

好似搂着个小兔子

扑通扑通  腾腾直跳

回家的路并不都是平坦平静

有时候也有崎岖和坎坷泥泞

回家的路并不都是晴朗光明

也经常在风雨与黑夜里穿行

作者简介:窦秋昌,山东聊城人,省市区作家协会会员,公务员。曾在《中国诗歌报》《中国诗歌网》《山东诗歌》《齐鲁文学》《鸭绿江》《文学讲堂》《浣花》《神州诗歌报》等刊物和平台发表文学作品。

家乡的古石桥

/李国庆

石片垒起来的拱桥

一半浮在水中

一半立于虚空

烟雾缠绕桥身

像羞涩的姑娘

静静地卧在山谷中

石片与石片缝隙里

填满了岁月的沧桑

智慧的生存与抗争

任凭千年蹂躏践踏

丝毫没有减损她的庄严与完整

羊蹄轻轻踏在跌宕的石桥上

仿佛在弹奏一首古老的轻音乐

赶羊人在乐曲声中追赶着希望

家乡的古桥是一张名片

有人借助她办起了古桥农家乐

那地道的烤羊香

招揽一拨又一拨客人

作者简介:李国庆,安徽黄山人,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黄山市诗词学会会员,黄山区作协会员,作品发表在《安徽诗歌》《山东诗歌》《长江诗歌》《作家》等刊。诗观:诗是从生命里流淌出来的血液,是从灵魂里散射出来的光芒。

松涛水库

/吉才惠

一湖碧水,在青山的怀抱里

春风吹拂,一阵阵的涟漪

翻开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近她,历史的回响,在耳畔萦绕

我仿佛听见了,母亲的叮咛

南渡江,珠碧江,南开河

这些满怀爱心的孩子

带着母亲的重托,奔向远方

他们的足迹,走遍了城市、乡村和山野丛林

我看见了,夜空下的万家灯火,点燃了青春的梦想

广袤的大地,披上了葱绿的衣裳

波光粼粼的湖面,荡漾着甜美的笑脸

她的名字,流淌着诗意

她以生命,喂养着生命

此刻,有一道目光,把她紧紧地追随

作者简介:吉才惠,男,海南保亭县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品味人生。诗文曾在《天涯》《现代青年》《安徽诗歌》等刊物发表。2021年9月荣获首届“保亭杯”全国征文大奖赛“诗歌优秀奖”。

守望幸福

/风景

斩去喧嚣的红尘欲望

守着绿水青山

守着古朴祥和的家园

在悠悠飘荡的浪漫白云中

在蓊郁成萌的活泼泼绿中

在野花遍野的浓稠芬芳中

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画意诗情

承继祖先不眠的梦

用爱的痴情,打理好

这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幸福从来不是,香车宝马灯红酒绿

轻甩柔鞭,与羊群为伴

一曲欢快的牧歌,宛若

天籁之音,悠扬在山水之间

一直有个祈愿

就让那疲惫浮躁的心灵

循着这动听的歌声,动情而来

修炼,宁静致远

作者简介:风景,本名张景富,天津人。有诗多首,见诸纸刊及网络平台。

山村

/张忠庆

潺潺的河水

冲刷掉山野昨日的荒凉

简陋的石拱桥

背负着山村美好的希望

牧羊人扬鞭

催赶羊群踏过青石的脊梁

穿过桥孔的鸟鸣

唤醒山里人致富的梦想

黛瓦粉墙的小屋

习惯了游客留恋的目光

云霭朦胧含情

悠扬的笛声在翠林间回荡

作者简介:张忠庆,山东省青州市人。作品发表于《安徽诗歌》《山东诗歌》《湖北诗歌》《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

古桥村即景

/罗玉才

青山  朝霞  牧羊曲

古桥  流水  农家乐

小妹把羊赶过村口的古桥时

堂哥家的农家乐廊道灯

刚刚受光控自然关闭

氤氲的晨韵

洗濯着若隐若现的古村

初醒时茫然和欣喜

这几年村里人一茬又一茬往外走

趋之若鹜  去远方追逐梦想

一年比一年走得远

他们迫切想赚钱

回来改变古村的面貌

而城里人一茬又一茬地往里涌

他们来古村探胜寻幽

品山里人的待客茶

尝农家乐的山茅野菜

流连忘返 他们想把这种氛围打包

带回去中和一下尘世的喧嚣

时光冲突 古朴与新潮

传统与现代文明

在古村口的古桥上碰撞

侧身而过

并会渐入佳境

作者简介:罗玉才,彝族,云南凤庆人,文学爱好者。

此刻

/陈德保

此刻  扑面而来的漫山遍野的雾霭

朦胧了暮色  山中岁月

一半印在半拱的古桥之上

一半追溯涧溪流淌

那些苍翠依旧郁郁葱葱

那些鸟声依旧啾啾朗朗

我的斗笠周围  挂满炊烟袅袅

我赶的一群羊  正攀援在回家的路上

此刻  风如过客

云朵渐渐没入群山的背面

你亦渐渐融入空山的苍茫

作者简介:陈德保,诗歌爱好者。作品散见《星星》《安徽诗歌》《华中文学》《蚌埠日报》等。诗观:诗是心灵的栖息。

拾春

/廖兴坤

儿时的春天里

石桥上,一群放羊的孩子等了又等

呼朋引伴。桥下潺潺的流水

呼唤了千百遍。山羊在晨雾里

颤抖了许久,才咀嚼出了青草的味道

一场春雨过后

播撒的种子,都在萌动

所有的心愿,都在生根拔节

山上的桐子花、泡桐花

交给春风去宠爱。年少浮动的心

已被农活占据

当太阳亲吻门口的垄沟

孩子们学着父母拿起镰刀,到田里

接受烈日的拷问

油茶成排倒下后,一串串的汗珠

在衣服上留下白色的印记

远离乡音的日子

儿时的春天,已下落不明

我只好背负另外一个时空的背影

在布谷声中,把故乡的春天唤醒

再关进城市的鼾声里

作者简介:廖兴坤,男,布依族,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诗歌三百余首,并有诗作入选第三届艾青诗歌节《我爱这土地优秀作品选》及《2020中国年度优秀诗歌选》《2020中国诗歌年选》等十余个选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