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水平不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剽悍晨读 2022-05-06 发布于上海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2年5月6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认知》。

这本书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赫伯特·西蒙所写。人的认知能力是可以提升的,但是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他的认知能力就变得很难提升了。倒不是因为他不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而是他的逻辑链路基本确定了。固定的逻辑链路让他无法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次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如何衡量一个人的认知水平。

推论 

我们日常生活中表达的内容是最不重要的。

内容只是认知的载体。比较重要的是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看法和切入点。

就比如科技日报主编说过,我们虽然发明了指南针,觉得一个小针总是指向南方很神奇,但很少有人会去探究背后的磁感线。没有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我们就很难发现事情背后的真相和本质。

所以,表达就是认知的尺。

这个尺上有一个界限,上面写着两个字:推论。

而认知水平的体现就是从简单到复杂。

比如,同样说一家面馆好吃,有的人只能简单描述为:好吃,味道好,性价比高。

而逻辑链路稍微长一点的人,可能会从环境、菜系、适合群体、爆款菜品等角度,推荐一家店。

而认知链路再长一点的人, 可能会从商业模式、营销模式、店面配置等角度看到一家店的整体设计。

逻辑链路长的人看的是整体框架,而不是具体一道菜是否好吃。

因为,好吃是道主观题,一家店的目标用户是谁才是关键。也就是说,它的味道、价格和环境只要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就好,其他人的意见并不重要。

背景

任何结论的得出,都要对起码的背景有所了解。

不以背景为依靠的推论,都是耍流氓。

就拿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来说。不少人说孙正义慧眼独具。

但其实,当时的情况是互联网是大趋势。类似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模式,孙正义投了十多家。其它都赔了,只有阿里巴巴盈利了。

甚至有研究机构认为,阿里巴巴的投资获利,占据孙正义整个投资生涯盈利的80%。

孙正义只是赌对了趋势,而不是对阿里巴巴慧眼独具。

事实上,自阿里巴巴之后,孙正义的软银集团再没有获得类似的成绩。到了2020年,软银宣布,亏损1.3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80亿。

另外,还有新闻说孙正义住院期间,看了2000本书,也有说3000本和4000本的。

但实际情况是,虎之门医院的熊田医师每天都会见到住院的孙正义,他说:“孙先生来找我时,只想到如何治愈自己的病,住院期间,他完全不过问公司的事。我记得他躺在病床上看漫画,倒没看见他阅读经济或商业方面的书。印象中他一直都在看漫画。”

而认知水平低的人,可能看到一个标题就已经颅内愉悦了,丝毫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更不要提能力了。

习惯

作者认为,对普通人而言,即便我们不需要对任何事做多么深入的研究,但是从三个方面了解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这三个方面就是:背景、事实和观点。

就拿前面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被吹捧这件事来说。

不要用一句慧眼独具,或者更粗俗的话,概括整个事情。

不管搜不搜得到,你首先要尝试了解这个观点背后的情况。

比如,他是不是做过筛选,只投资了阿里巴巴一家?他有没有对整个行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和发言?

这些才是“慧眼独具”四个字的事实支持。

了解完背景后,接着要了解的是事实。也就是他有没有复制类似的投资操作?只有事实反复验证过,你最后得出的观点才能成立。

而认知水平不够的人,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看到一个标题,或者看到一个短视频,就以为自己看到了事情的全部“真相”,并向外传播这种“真相”。

总结一下,在专业领域,一个人有没有真才实学,他一张嘴说话,同行就知道了。而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对世界的了解都是一知半解,所以很难了解对方的认知水平。但是看穿对方还是有个尺。这个尺就是看对方是如何推导一件事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