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庄子》中发现了个人主义

 m175 2022-05-06 发布于黑龙江

晚清维新变法志士谭嗣同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谭嗣同认为自秦汉以来,行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皆是源于秦政。伟人也曾有诗:“百代皆行秦政治。”可见秦政的影响之大。

秦政的要害是什么?君主砖制,让个人绝对依附于国家。与秦政对应的是周制,也就是儒家那一套,搞的是贵族共和,让个人依附于家族、集体。二者的共同点是什么?个人没有自由,没有权利,都依附于某个共同体。

基于个人自由、个人权利的个人主义是中国本土文化的稀缺品。个人主义进入中国,是相当晚近的事,上世纪初在中华大地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个人主义进入中国的标志性事件。当时,知识分子大多以反传统为时髦,矛头直指儒家文化,出现了“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讽刺、揭露儒家文化的虚伪、没有人性、压制自由的作品汗牛充栋;一些名作家也创作了大量的揭露、批判旧社会封建大家庭黑暗、腐朽的文学作品,比如巴金的《家》《春》《秋》三部曲,曹禺的《雷雨》等等。后来有人问巴金,你的三部曲中把旧式家庭描写得那么黑暗,是真的吗?巴金回答的原话不记得,大意是说,当时的风气就是如此,其实也没那么黑暗。

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是非要把家庭打倒不可,以便为个人主义让路。这个个人主义,千万不要理解成自私自利的所谓的个人主义,而是追求个人的独立、自由。

这些宣传个人主义的思潮,无疑是舶来品,是来自于西方的思想资源。那么要问,中国本土有这样的思想资源吗?有的,最近读《庄子》,发现了《庄子》中的个人主义。

庄子有一句话,大凡读过书的没几个人没听说过,这句话出自《庄子·骈拇》,其言曰:“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大意是说,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之人都因为外物而改变了自己的本性。平民百姓为了利益,士人为了名声,大夫为了家族,圣人为了天下,都牺牲了自己的本性。这四种人,虽然为之牺牲的对象不一样,但他们丧失本性、伤害身体却是一模一样的。

这段话,常常被用来当做修身养性的座右铭,以及消极应世的借口。但问题是,这个“性”怎么解释?什么都不要就是“性”吗?这完全不对。

“性”是天生的,人的生命固然是天赋予的,但“性”仅仅是生命吗?如此解读庄子,庄子就成了犬儒主义、滑头主义,为了保命什么都可以做。但在庄子的哲学中,生死一齐,他视死亡为回家,他借骷髅之口说,南面而王的快乐也不如死亡的快乐。这样的达观,你觉得他怕死吗?

如果把“性”进一步深入的解读,就会发现,这个天生之“性”,显然包含自由两个字,以自由作为解读庄子“性”的主要内涵之一,庄子很多的章节就读得通了。

在《庄子·马蹄》篇,庄子谈到,百姓有其一贯的本性,织布而衣,耕田而食,这是说人类处在共同的状态。浑然一体而没有偏私,这就叫做任其自然。所以,在至德的时代,人们行动从容,目光专一。那时候,山野没有蹊径,水泽没有船只和桥梁,万物共生,不分乡里,禽兽成群,草木旺盛。禽兽可以让人牵着游玩,鸟鹊的巢可以任人爬到树上窥探。

读者往往注意到“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然后说庄子是反文明主义者,主张回到原始社会。其实这样的解读并没有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庄子说:“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这讲的就是原始社会的自由状态,这个时候,大家靠自己的劳动而食,没有帝王将相吃租食税,可谓“日出而做,日入而息,帝力与我何有哉。”

但“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 ,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辟为礼,而天下始分矣。”圣人出来之后,制定礼乐,标榜仁义,这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等级秩序一旦确立,限制和压迫就开始了,以前的自由状态就没了。与其享受礼乐的好处而失去自由,不如放弃礼乐的好处而回到原始的自由状态。

但我们问,如果人类能够享有文明社会的物质成果,又能享有类似原始状态下的自由,庄子会执什么态度呢?我想他是举双手赞成的。

如果能够理解庄子的自由观,庄子的许多怪异的行为就容易理解了。他不愿意接受楚国的聘请,而甘愿在乡下钓鱼,不是他怕干不好会被楚王杀了,而是一个君主能够随心所欲的杀人,在这样的砖制下还有个性和自由吗?他与喧嚣的世界保持足够的距离,不是他厌弃尘世,而是不愿让世俗污染内心的自由;他对那些放弃个人的尊严谋求利禄的行为非常的鄙视,不是因为谋利有什么不对,而是这样的做法迎合了压制个性与自由的潮流。

《庄子》一书的情绪是寡淡的,透着些许无奈和消极,这与看不到前途是相关的。在庄子看来,儒家的礼制是束缚个性和自由的,而战国中期兴起的法家,大搞军国主义,把个人绑在国家的战车上,驱使着他们从事兼并的战争,个人完全沦为君主的工具,个性与自由的保障还不如儒家。

对于庄子来说,实在生错了时代。像他们这样的人,是不愿意依附于任何政治集团或集体的。他们不满儒家对个性的束缚,但是法家兴起的后果,个人的自由度日益压缩,连儒家都不如。寄情山水,游心道艺,远离是非,也许是无路可走之下的不得己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