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茌老聊中医:何为 “湿” ?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5-06 发布于上海

现在几乎无人不说“湿”,什么“湿”是万病之源,什么无“湿”不成病。更有甚者,拔个火罐,由于没有控制好时间和投火的大小强度,导致皮肤破损出来个水泡,竟然认为是拔出湿气来了。

其实这些人除了故意文过饰非,多数还是对“湿”的含义不懂,不明白“湿”是如何导致的。

中医所说的“湿”大致有两种含义
“湿”为动词

意思是“水侵袭身体上了,沾惹身体上了”。譬如连阴天,过度潮湿的环境造成的。亦或是过度的潮湿,导致头昏、头晕、拉肚子、关节酸痛等症状。

这在中医辨证中属于六淫里面的“湿”邪致病,属于外因外感导致的疾病症状。这里的“湿”有侵袭侵扰人体的动词含义。

“湿”为名词

譬如人体水肿、舌苔厚腻、呕酸吐水、不思饮食、关节肿胀等。这是人体湿邪造成的事实,这里的“湿”是名词,是表述人体的一种表象和疾病的实质,也就是中医辨证的“证”

远古时期,中国的一位智者先祖伏羲氏,在没有文字之前,用折的树枝短长做出《八卦图》以示自然规律。

图片

后来出现了神农、黄帝,在《八卦图》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医药学。七情六淫的病因学说,其中的湿邪就是六淫中的湿。

自然界中的湿,其含义是阴雨绵绵,水停积在不应该停积的地方。中医把自然界中水多为患的现象引申到人体致病现象中,就有了“湿”说的法。

由此不难看出,水过于多了才是“湿”。

一点湿气都没有行不行?

当然是不行的。

湿过于多了是什么导致的呢?是阴雨连绵,降水过度导致的。如果不下雨就会造成干旱,导致植物枯焦,人畜都受不了。这种现象引申到中医的理论当中就是“孤阳无阴,阳盛阴虚

如何对付阴雨过度带来的湿?

中医对于小“湿”,譬如衣服稍微淋湿了,挂在通风处,让风吹吹就可以了。这就是中医用风药治疗(譬如独活、羌活、薄荷、砂仁、藿香等带有芳香气味的中药)“湿”的由来。

阴雨天是自然现象,人们没有方法避免,但是人们可以兴修水利来避免“湿”带来的灾难。

图片

排出湿气,重要的是“兴修水利”
图片来源:Pexels-drain

国家有水利部和农业部负责这个项目,那么人体中肾就是人体的水利部,脾就是人体的农业部。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健脾益肾就是人体避免“湿”证的发生。

艾灸针刺,拔火罐也是根据中医的脏腑经络原理施治,绝对不是用火罐拔出水泡来就可以除湿的。

古代人们发现雨水积聚在不应该聚集的地方,用挖掘水道排泄多余的水“湿”,中医对于腹水水肿的人用大戟、芫花、甘遂、「十枣汤」等方剂强制排水,往往一剂中药,患者的腹水就会消退。

 图片

排出多余的“湿”,挖掘沟壑来实现
图片来源:Pexels-ditch

关于中医的“湿”所包含的意思及治疗方法,远不是现在社会上表述的那样。

浅显的、庸俗化的湿,一味地追求祛湿,会导致人体受害。讥笑西医不会祛湿更是无知之举,呋塞米和螺内酯、速尿等化学药品,吃两片就会利湿利得唇焦舌干。

所以追求身体各个方面平衡才是硬道理,冲饮「健脾汤」就是抓人体内的水利部和农业部,就是搞好“农田水利”的建设。新中国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大搞农业水利建设,再也没有了过去淮河、黄河决口的水灾出现。

远古时代,中医从自然当中发现人体中的“湿”,只能用中医朴素的理论解释,用来保健治疗。

不知道看了本文简单的介绍,是不是对“湿”有了一点的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