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心学和领导力-1

 渐华 2022-05-06 发布于山东

导论 此心不动

“心不摇于死生之变,气不夺于宠辱利害之交,则四者之胜败自然洞见”—宋.秦观《兵法》

为什么要学习心学的问题,其实也是心学有什么价值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平叛战事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

每当说到王阳明辉煌灿烂立功立德立言的一生,不可不提的是这一场平叛的战事。

公元1519年,王阳明47岁,之前一年刚大获全胜完成粤闽赣湘交界山区的剿匪任务,被朝廷晋升为正三品官员,正式跨入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干部之列。不过阳明似乎更青睐讲学修学,何况家中老人年事渐高,本不太强壮的自己身体也日见衰弱,于是数次上奏婉辞官职要求告老还乡,又数次被朝廷驳回。

是年五月,圣旨再次驳回阳明请退奏章,并下令阳明去福建善后处置军人骚乱,阳明不得不从命,于是携家眷从赣州驻地起身,拟取道浙江赴闽,中途可以顺路回一趟浙江余姚老家探视卧病在家的老父亲。

江西南昌是宁王朱宸濠封地,宁王曾祖父朱权是朱元璋第17个儿子,当年和朱元璋另外一个儿子朱棣一起出兵夺下侄儿建文帝的江山,然后被朱棣打发到南昌封为宁王。到了正德年间,皇上朱厚照耽于玩乐而懈于朝政,朱宸濠在南昌蠢蠢欲动垂涎皇位,不过虽然其图谋颇久,已经网罗了一帮文人武将,底下也积蓄起数万兵力,种种蛛丝马迹早已露出,但朝廷里许多皇帝周边的人都被宁王打点好了,以至于正德皇帝一直茫然不知,直到了这一年的五月,又收到举报奏疏才发现不对。于是5月24日派出驸马等一干人等,前往南昌核查处置。不过正德似乎并没有真正了解问题的严重性,这次出行,也只是治病救人尽量挽救的考虑,然后消息传到南昌,却把宁王吓着了,以为阴谋败露,并进而决定仓促起事。

6月13日是宁王的生日,这一天按照惯例,南昌当地的各级朝廷官员到宁王府拜寿参加生日宴席。宁王乘此机会在当日伪造收到太后密旨,并斩杀不愿同流合污的官员,裹挟其余人等悍然起兵。

6月15日中午左右,阳明准备去浙江福建的船途经南昌到达下属丰都县境内,方得知宁王谋反事情。因为地方政府主要官员都已经尽入宁王囹圄,各地一片慌乱,赣江两边全都是逃难的人群。丰都县也人心惶惶。阳明闻听到消息也是当下心中一惊,不过很快镇定下来,叫来丰都知县,交待下去最关键是要去摸清情况,稳定人心;自己则调转船头,回南赣调集兵力应对;

回去是逆水,这时大船岸边拉船的纤夫都已经闻风逃散,阳明临机处置,叫人带夫人孩子家眷上岸疏散,自己只带几个随从,找了一艘小船连夜往南回撤。

王阳明这时的判断是:对于宁王来说,上策是乘虚而出偷袭北京;中策是顺流东下直取南京;而固守南昌则下策。所以反过来说,如果把宁王拖在南昌,就是给朝廷更多的时间在得知消息后组织防守北京南京乃至派兵平叛。而阳明手中并没有太多现成的兵马可以马上出战拖住宁王。这时候,阳明不慌不乱一连串眼花缭乱的运作开始了。

先是制造虚虚实实的真假消息扰乱宁王的判断;他亲自“创造”若干封军令,声称几十万各路兵马已经统一调度在杀来平叛的路上;在军令上指示称:如果宁王坚守南昌不出则对朝廷大为不利,一定要诱使叛军出城;又有若干书信给到宁王的主要幕僚,看起来幕僚们都已经和朝廷在暗通款曲;这些“军令”信件均安排人送出然后“不小心”被叛军擒获后送到宁王手上;结果宁王在南昌城内犹豫不决,拖了半个多月才按早就定好的策略往南京方向进发;

再是最快速度联络召集各地剩余地方官员,以之前朝廷任命阳明南赣剿匪职务的圣旨来确定阳明的指挥地位,发布平叛公告,强调首恶严惩,胁从不究;以稳定军心人心并瓦解叛军军心;

然后汇聚集结起兵力三万余人,阳明亲自调度分成13个部分统筹指挥;亲自部署参加召开动员大会,处决已经擒获的叛贼示威,发布重金奖励规则激励,严申畏缩逃跑惩戒条例警示;

7月20日,叛军主力还在攻打安庆,阳明军队开始围攻南昌;进攻势如破竹,翌日即破。21日,宁王不顾幕僚建议直接前进攻击南京的建议,回救南昌。 26日,阳明军在江上大败叛军,生擒宁王;至28日,继续追杀叛军,叛军10万余人,至此基本或被消灭或作鸟兽散。

阳明7月30日向北京朝廷发出平叛捷报。而朝廷刚刚在之前的7月13日接到宁王叛乱的消息,7月16日正德皇帝自封大将军准备出兵平叛,一直拖到8月22,军队才晃晃悠悠出发。

阳明干净利落平定宁王的叛乱,因为过于干脆,也许让人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本身就太容易的事情。但实际上过程同样惊心动魄,叛军除了斩杀羁押官员,也出兵很快攻克了附近的九江等城市,而且叛军兵力数倍于阳明军,阳明也是做好了万一之准备,甚至第一时间就打发人回浙江老家报警让家人做应对;同时,阳明也坦率对弟子邹守益说:我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尽心尽力,至于成败,就交给天地神灵;而且以当时王朝的现状,如果没有了阳明力挽狂澜,凭皇帝8月22号才出发的节奏,叛军攻占南京应该是个大概率事件,后面的发展还真不好说。皇帝自然也清楚,事后随即晋升阳明为巡察江西的正二品官员,算是正式变成了正部级的地方大员领导。

平叛后并不都是莺歌燕舞。皇帝派出的军队还是到了南昌,大肆捕捉所谓的嫌犯,甚至把阳明之前为应付宁王派给宁王讲过学的弟子冀元亨也抓了起来,还有谣言说阳明也有勾结叛军的嫌疑,阳明要见皇帝也被阻拦而不得。阳明见招拆招,都一一平稳化解。翌年皇帝驾崩,新朝再升阳明一级为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类似于今天的国防部长级别)。

这场平叛的卓越战功,只是阳明在历经百死千难彻悟心学之后,自然而然功力呈现的结果。

不动心

在阳明之前一年从京城派到南赣剿匪之前,就有朝中同僚预言:“阳明此行,必立事功”。并解释这个断言的原因是:阳明已经到了心触之不动的境界了。(王思舆语季本曰:“阳明此行,必立事功。”本曰:“何以知之?”曰:“吾触之不动矣。”)

叛乱刚发生时,江西各地的官员们都已经惊慌失措,朝廷又天高地远指望不上,如果没有阳明的坐镇指挥,不可能组织起有效的反击。阳明气定神闲,头脑清楚,不慌不乱而又行动果断,为解决叛乱开了个好头;

平叛过程中的一个情节可以最好的体现阳明的不动心。阳明带兵攻入叛军的大本营南昌后,部队在前方和叛匪鏖战,而阳明在城中每天到都察院办公,没事的时候仍照常和一帮朋友学生探讨学问。有一天急报前方军情紧急,将领伍文定的战船着火,脸上胡须都被燎着。阳明站起来去旁边一一安排应对后又回去继续和朋友学生论学。大家已经觉得很恐怖,被吓得不轻,担心地问阳明情况。阳明说:这是兵家常事,不足介意。又过了几日,前方传来捷报,叛匪头目宁王已经被擒,阳明问清了状况布置了行赏安排,又回去继续论学。大家听听说有好消息都很高兴,又询问详情。阳明说:宁王抓住了。言语之间表情神色和之前没什么不同。旁边的朋友学生都不得不服其定力。

(先生入城,日坐都察院,开中门,令可见前后。对士友论学不辍。报至,即登堂遣之。有言伍焚须状,暂如侧席,遣牌斩之。还坐,众咸色怖惊问。先生曰:“适闻对敌小却,此兵家常事,不足介意。”后闻濠已擒,问故行赏讫,还坐,咸色喜惊问。先生曰:“适闻宁王已擒,想不伪,但伤死者众耳。”理前语如常。傍观者服其学。)

而成功平叛之后阳明的应对则更加是令人赞叹了。按说立了如此惊天之功,抓住了叛匪宁王之后,功臣王阳明就应该等着封官进爵了。可不幸地是阳明碰上的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皇上带着一帮不靠谱的内官。没有论功行赏且不说,皇帝为了过瘾自封大将军还是要带兵出征。京城来的军队到了南昌城,或者嘴上骂骂咧咧,或者路上挑衅滋事。阳明碰上对此均不为所动,反而以礼相待,(先生既还南昌,北军肆坐慢骂,或故冲道起衅。先生一不为动,务待以礼)。还传示内外,要求以主人对待客人的礼节对待京城军队同僚。碰上京城军队有人去世,还亲自过问抚恤。时间一久,京城军队都为之折服(乃传示内外,谕北军离家苦楚,居民当敦主客礼。每出,遇北军丧,必停车问故,厚与之榇,嗟叹乃去。久之,北军咸服)

对于这一段经历,陈来先生在其专著《有无之境》中有很好的说明总结,他说:“擒濠之后的阳明,他的盖世之功非但未得任何肯定与奖励,反而遭到内官在君前的恶毒诋毁,在“暗结宸濠”、“目无君上”、“必反”等被罗织的六大罪名之下,阳明处于“君疑”的处境,随时有杀身灭门之祸,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士大夫所遭遇到的最险恶的人生处境。面对如此危如累卵的艰险处境,阳明所以能处变不惊,历险而夷,是和他作为一个哲学家的精神性的成熟稳定不可分的”。

阳明的不动心之功力,其实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事情,早在21岁第一次参加朝廷会试落榜时,同住的室友因为没有金榜题名而感到耻辱,阳明说:世上之人都以没考上为耻,我以没考上动心了为耻”(同舍有以不第为耻者,先生慰之曰:“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阳明37岁被朝廷流放到贵州龙场前,自己感觉“得失荣辱”都已能超脱,但是惟有生死一念还不能看透。到了当时的蛮荒之地龙场后,处困养静,终于在一个夜里忽然觉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自此跃升到不动心的更高境界。

后来,阳明的学生请教阳明江西平叛用兵之术,阳明说:哪里有什么特别的用兵之术,只是通过自己的修习,养得“此心不动”,这就是我的术了。大多数普通人的智力能力都相差不多,决定胜负的,只是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罢了。(“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阵,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征宸濠反间遗事》钱德洪按语,《全书》三十八,第540页))。(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