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遭日军包围,团长龙书金中弹,被马尸压住,幸运生还

 兵说 2022-05-06 发布于云南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1年9月4日中午,山东惠民淄角镇夹河村里炊烟袅袅。
乱世中的小村子发,经常受到日伪军的骚扰,此时难得有片刻的安宁,村子里偶尔还会传出几声鸡啊、羊啊、还有和狗的叫声。在一户简陋的农家小院里,八路军教6旅政治部主任杨忠、宣传科长辛国治和17团团长龙书金,正在院里围着磨盘站成一圈吃午饭。
进入1941年以后,遭受了百团大战沉重打击的华北日军开始了疯狂反扑,位于河北南山东北部交界处的冀鲁边根据地,遭到日军不断“扫荡”,根据地腹地逐渐减小。为了打通冀鲁边与清河根据地的联系,冀鲁边军区以教6旅为主,连续对日伪军发起战斗。
但是,前两次打通清河区的战斗,由于敌强我弱都遭到了失败。
【1941年冀鲁边与清河根据地】
1940年底1941年初,八路军115师整编了6个教导旅,其中教导第6旅兼冀鲁边军区是由津南支队与鲁北支队合编而来,旅长兼军区司令员邢仁甫,政委周贯五,政治部主任杨忠。
但是,要打通冀鲁边区和清河区的联系并不容易,第一次115师教6旅16团、17团和特务营南下途中,在孔家镇、徐家被日伪军包围,经过苦战部队退回冀鲁边区,打通清河区的作战意图落空。
第二次战斗,教6旅政治部主任杨忠率旅政治部机关、宣传大队、17团南下,在大湾一带歼灭顽军刘景良两个营,与清河区山纵3旅取得联系。可惜由于日伪军大“扫荡”,联系很快被中断。
1941年7月底,教6旅兵分两路再次打通清河区,其中旅长邢仁甫、政委周贯五和新任副旅长黄骅带领教6旅旅部、16团和17团2营为一路坚持冀鲁边,另外一路由政治部主任杨忠率领17团1营、3营共千余人,沿着徒骇河一带开辟游击区。
9月3日,杨忠一部到达惠民淄角镇陈牛庄,留下17团政委曾旭清带领3营驻扎,杨忠和17团团长龙书金带领1营继续前行到了夹河村,由于这一带群众基础很好,杨忠等人决定在该村驻扎下来。
【杨忠画像】
9月4日中午,日军和伪军何思源部2000余人突然而至。
这个时节,农村即将进入繁忙的秋收,田野里青纱帐还没有收割,所以日伪军的行踪不易被发现,当夹河村四周响起密集的枪声,正在院子里吃午饭的杨忠、龙书金知道,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两人明白敌强我弱不能硬扛,最好的决策就是马上突围,只是不知道留在陈牛庄的17团政委曾旭清和3营情况怎么样,如果也被日伪军“包饺子”就麻烦了。两人当即决定:突围和3营汇合。
考虑到教6旅政治部主要以机关人员为主,还有宣传科长辛国治的一个“反战同盟队”。杨忠和龙书金决定1营2个连在前面开路,机关人员、反战同盟队和骑兵排紧随其后,另外1个连殿后。
夹河村外到处都是青纱帐,一营刚刚出村不多远,就要穿越一大片豆子地,没想到狡猾的日军几挺机关枪就藏在豆子地里。冲在前头的1营遭到迎头射击损失惨重,几十名战士包括一营长当场牺牲。
随后跟进的杨忠、龙书金、骑兵排和机关人员,也都暴露在日军枪口下。
【开国少将龙书金】
万分危急之下,17团团长龙书金挥舞大刀,要第一个带头冲锋。
突然,宣传科长辛国治旁边传来一个日本人的喊声,很快,豆子地的日军机枪停止了射击,有的日军还站起身来向他们招手。龙书金扭头一看,喊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反战同盟队”的队长小岛。
原来,小岛以前是日军一等兵,在一次战斗中被八路军俘虏。小岛在八路军的改造中,一开始态度死硬,油盐不进,但是通过政治部主任杨忠的耐心工作,小岛终于认清了侵华日军的罪恶,决心投身“反战同盟”工作。
【参加“反战同盟队”的日军战俘】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次突围的关键时刻,小岛起到了“奇兵”的作用。
正当日军因为小岛的喊话而有些发愣的时候,小岛抄起一挺轻机枪,朝着对面的日伪军一顿猛烈扫射,杨忠趁机带领骑兵排和机关警卫人员,利用手榴弹的掩护,火速冲过豆子地钻入密不透风的青纱帐,向西北方向的陈牛庄急驰而去。
17团团长龙书金腿部中弹,血流不止,骑马疾驰,然而坐骑又中弹,将龙书金死死地压在身下。警卫员跑来帮他,结果被日军一枪击中头部,警卫员一头倒下,恰好压住了浑身是血的龙书金。
【辛国治(1964年少将)】
蜂拥而至的日伪军从死马前经过,压在下面的龙书金奇迹般地逃过一劫。
等周围的脚步声渐渐停息,31岁的龙书金用尽吃奶的力气,才从马匹和警卫员的遗体下爬出来,又艰难地爬进陈牛庄外围的一个农户家里。一个老大娘看到了龙书金,把他藏到院子旁边的一个玉米秸垛里,躲过了日伪军的搜查,后来被部队接了回去。
20岁的教6旅宣传科长辛国治,比龙书金更惨。一颗子弹穿过他的右胸,血染上衣,踉跄倒地。小通信员跑过来扶他被远处,被日军一枪打中。宣传员小刘架起辛国治跑,没跑几步也中弹牺牲,最后只剩下辛国治一个人,踉踉跄跄钻进了青纱帐。
跑着跑着,辛国治只觉得胸口一股热血往上涌,头晕眼花一头栽倒在地。
等辛国治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西瓜地的瓜棚里,一个面目和蔼的老大爷挥拳砸开一个西瓜,递到他面前。辛国治狼吞虎咽把半个西瓜吃完,然后有气无力地问老大爷:“大爷,你为啥敢救我啊?”
老大爷用手指了指他的胳膊,辛国治明白,是臂章“八路”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老大爷用头巾给他捂住伤口,用绑西瓜的麻绳给他绑好,然后脱下自己的衣裳给他换上:“快点走吧,这里四面都是日本人。”
【开国中将周贯五】
辛国治是幸运的,没走多远,就遇到了一个放牛回家的老汉,偷偷把他驮回了家。趁着夜色,找来4个民兵,用自家的圈椅抬了十几里路,恰好遇到教6旅前来接应的政委周贯五和副旅长黄骅。
而杨忠带着机关和伤亡过半的1营刚到陈牛庄,就看见一队日伪军从村里出来。
日伪军也发现了杨忠等人,马上架起机枪和小炮猛烈轰击。原来,即将陷入合围的17团政委曾旭清当机立断,带领3营撤出陈牛庄,还派通信员给杨忠送信。但是,这个通信员出村不多远,就遭遇埋伏在豆子地的一队日伪军,不幸中弹牺牲,消息没有送达。
前来汇合的1营恰好遭遇到合围过来的日伪军,双方立即陷入激战。杨忠指挥骑兵排和机关人员向着西南方向突围,走到李家村南的豆子地又被日伪军拦住去路,身负重伤的杨忠坠马牺牲。
杨忠是江西安福人,原名欧阳吉善,随红三军团长征到达陕北后,进入红军大学。抗战时期担任八路军115师民运工作团团长、东进纵队济阳支队司令员。在这次遭遇战牺牲时,年仅32岁。
1955年,龙书金被授予开国少将,辛国治授予大校后晋升少将。两位将军晚年分别享受副兵团级、正兵团级待遇。龙书金将军2003年去世,享年93岁;辛国治将军2013年去世,享年92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