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腾格尔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以一首《隐形的翅膀》惊呆了无数观众。 在原唱张韶涵那里,这首歌着重突出了温情励志,同时感染人们要坚强地面对人生。 可在腾格尔口中,隐形的翅膀变成了钢铁之翼,再搭配魔性欢快的音乐,直接变成了洗脑神曲。 当时作为嘉宾的张韶涵评价说“感觉每个字都像是在生气”。 后来腾格尔又分别对萨顶顶的《咚巴拉》,大张伟的《倍儿爽》,蔡依林的《日不落》等作品进行了改编。 每次都给观众带来许多意外和惊喜。 凭着这种强烈的反差,腾格尔从过去充满神秘的“硬汉”变成了如今无数人喜爱的“萌叔”。 其实腾格尔现在能信手拈来的把其他人的歌曲改编出自己的风格,跟他深厚的音乐功底有关。 而他在刚出道时,为了迎合观众差点丢掉自己的特色,甚至在迷茫时想要轻生。 1960年,腾格尔出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七口之家。 由于兄弟姐妹众多,父母无暇分身,只好把腾格尔寄放在了外婆家中,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小时候腾格尔不喜欢姥姥,因为每次放假时姥姥都会来到家里把他带走。 接下来的一个月,腾格尔就只能跟牛羊一起度过,连个说话的小伙伴都没有。 那时的腾格尔总是不能理解,明明哥哥姐姐都在家,为什么每次都是选择他? 直到多年后,腾格尔才想明白,他是几个孩子中最受姥姥喜欢的。 而且有着姥姥做靠山,腾格尔调皮捣蛋起来都很有底气。 小学三年级以前,腾格尔的考试一次都没及格过,还经常拿零分。 腾格尔也是个暴脾气,每次都把考零分的试卷给撕了。 如果父母问起,腾格尔就说他们班没有考试。 父母知道他在撒谎,可不敢说太严厉的话。 不然腾格尔就会立刻逃学离家出走,跑去姥姥家。 1973年,姥姥意外离世。 13岁的腾格尔第一次感受到了失去至亲的痛苦。 从那时开始,父母发现曾经调皮的腾格尔居然破天荒的开始用功学习了,还一举考上了全县最好的中学。 其实那段时期是姥姥去世给腾格尔造成了巨大打击,同时让他特别没有安全感。 以前不管怎么调皮捣蛋,背后都有姥姥给他撑腰,现在最大的靠山走了,他只好通过努力学习来尽量获得其他人的认同。 只是上了初中后,腾格尔再次闯下了大祸,甚至导致他差点自杀。 当时他跟学校的几个同学玩闹,比辈分大。 一个说我是你爸爸,另一个说我是你爷爷,腾格尔说我是毛主席。 结果就有人把这事告诉了老师。 当时文革还未结束,不能开这种玩笑。 于是校长找到腾格尔说“这已经不是普通的事情了,这是政治事件,这件事我们两个人解决不了,你得把家长叫来”。 腾格尔从小就特别害怕母亲,每次闯祸母亲都会很严厉的惩罚他。 对于被叫家长这件事,腾格尔根本不敢开口。 思来想去,感觉走投无路的腾格尔写下一封遗书,交给了班里的学习委员。 那时镇里刚好在建一个影剧院,是当地最高的建筑,大概四五层楼高。 以前腾格尔和一些孩子经常跑去上面玩,对那里很熟悉。 现在出了这档子事,他就想爬上去后一死百了。 幸好腾格尔的哥哥跟他同校,班长看完遗书后就急忙把这事告诉哥哥。 腾格尔在半路上被拦了下来。 不过这事因腾格尔想跳楼而闹得动静很大,母亲也被叫到了学校。 腾格尔知道后,有些后悔,也有些无奈。 在得知学校要开除腾格尔后,母亲没有责怪他,反而握着兄弟俩的手痛骂学校说,你们没有权利赶走我的孩子。 母亲这种不怕惹事袒护自己的行为,让腾格尔意识到原来自己在家里是有位置的。 之前姥姥离世后,他虽然搬回了家里,却一直有种无依无靠的漂泊感。 毕竟上学住校,放假去姥姥家,跟父母关系已经很淡了。 经过母亲一闹腾,腾格尔继续留在了学校念书,但是学校老师都不怎么搭理他,就连举手回答问题都会直接无视他。 那段时间对腾格尔来说很是煎熬,整天想着该怎么离开学校。 没想到,一年后机会就找上了门。 1975年,内蒙古艺术学院去腾格尔的学校招生。 腾格尔在姐姐的帮助下顺利考入了舞蹈队。 离开学校的那一刻,腾格尔感觉自己就像是越狱逃跑的囚犯一样。 所有东西都没拿,被褥、学习用品全都留在了原学校里。 不过梦想和现实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腾格尔原本以为舞蹈就是跟着音乐摆几个动作。 可两个月过去,天天都是压腿练习柔韧度。 这样让腾格尔感觉特别乏味。 终于,腾格尔受不了了。 他硬着头皮跑到教务处说,你们搞错了其实我是学乐器的。 结果老师一问他学的是什么乐器,他就麻爪了。 幸好那时的老师比较好说话,再加上当时三弦专业只招了一个学生,腾格尔就被分配到那边去了。 第一年,腾格尔学的很不好,毕竟之前没有过什么基础功底。 第二年,腾格尔进步很快,老师们发现他很有天赋。 第三年,腾格尔的技术已经极为突出,毕业后就被学校留下当三弦老师了。 如果腾格尔是一个不求上进的人,他接下来的人生可能就是结婚生子,直至退休。 不过随后的进修成为了腾格尔命运的转折点。 1979年,腾格尔被派去中国音乐学院学习乐队指挥。 其实在出发之前,腾格尔对于自己的音乐才能是相当自信的。 毕竟当时他在短短几年内就在内蒙古艺术学院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 可到了中国音乐学院,发现同龄人中有太多比他优秀的人。 关键这些人还很努力,都在准备复习参加第二年的高考。 这让腾格尔意识到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得继续深造。 第二年,腾格尔成功考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成为家中第一个大学生。 不过对于腾格尔的这份“创举”,父母完全高兴不起来。 父亲坐在一旁抽烟不说话,母亲不停的发牢骚说“你现在当老师了,年纪也大了,你应该成家”。 说白了,上大学的费用太高了,腾格尔的父母拿不出这些钱来。 可父母终究没能拗过腾格尔,但是每个学期只能给他80块钱。 因为父母一个学期才能赚一百多块,还要养育其他几个孩子。 1983年,还在上大学的腾格尔意外听到了苏芮的《搭错车》,里面有一首歌叫《请跟我来》。 后来他就分析里面的和声,进而创作出了成名曲《蒙古人》。 只是当时腾格尔没有任何条件去将这首歌发表,最开始时仅在家乡那边口耳相传的小范围传播。 这个成名曲,其实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创作出来的。 当时腾格尔的生活费加上学校的贫困生补贴,仍旧不够用。 尤其蒙古人的主食都是肉食,每天吃素让腾格尔备受煎熬。 有一次腾格尔实在受不了了,就去医院献血,拿到了七十块钱。 之后就赶紧买了点羊肉和白酒,大快朵颐一番。 毕业后,腾格尔被分配到了北京民族歌舞团担任乐队指挥。 不过这时他发现,之前学的作曲好像没什么用处,于是在闲暇之余开始自己拿起吉他唱起了歌。 1986年下乡表演时,腾格尔还担任了歌手李春波的伴唱。 到年底时,腾格尔迎来了成名的机会。 当时东方歌舞团举办了第一届“孔雀杯”青年歌手大赛,腾格尔报名参加了。 在原计划里,腾格尔打算上台后先唱一首《蒙古人》,接着自己报幕说再另唱一首自己创作的歌曲,这样就相当于表演了两次。 可腾格尔上台后由于太紧张,直接把两首歌唱完了,中间没有介绍和停顿,让评委们看的有些懵。 好在腾格尔的唱功了得,最后仍就进入了前十名。 有了这次比赛,腾格尔引起了上海一家唱片公司的注意。 说是唱片公司,实际上当时生产的都是录音磁带。 不过借此机会,腾格尔的《蒙古人》终于来到了大众面前。 而这一次给腾格尔带来了一千块的报酬。 一千块现在听着不多,可当时腾格尔上学时一个学期才有80块钱的生活费,所以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而且这些钱大部分都是十块的,加起来也有一厚摞。 腾格尔拿到钱后很是害怕,毕竟以前没有拿到过这么多的钱。 于是在坐车回家时就一直把手放在口袋里用力抓着这些钱。 回到家一看,钱的外面一层全都被汗水给浸湿了。 随着事业开始有了起色,腾格尔也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段婚姻。 1987年,腾格尔在一次文艺演出上遇到了担任主持的哈斯高娃。 当时《蒙古人》正在被广为传唱,腾格尔从默默无闻晋升为了出场费60元的“小歌星”。 与之相比,哈斯高娃就有名气多了。 她那时已经出演了《驼峰上的爱》《荒漠中的狮子》《母亲》等影视剧,成为了红极一时的明星。 不过哈斯高娃特别喜欢《蒙古人》这首歌,对腾格尔的第一印象也不错。 后来在两人共同同学的介绍下,腾格尔与哈斯高娃走到了一起。 经过一年的恋爱,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如果单从这个时间点来说,腾格尔应该算是爱情事业双丰收。 他在婚后不久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流行歌曲优秀歌手选拔赛”,并在最后获得了“十佳”第一名。 腾格尔的独特嗓音吸引了徐沛东的注意,将新歌《我热恋的故乡》交给了腾格尔演唱。 借着这首歌,腾格尔火遍北京的大街小巷。 他与张海波、常宽一同成为当时北京流行音乐最火爆的三个人。 接下来的几年里,腾格尔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巅峰。 各种邀约演出不断,甚至成为第一个在台北举办演唱会的大陆人。 不过在辉煌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更为巨大的危机。 当时以崔健为代表的的摇滚乐崛起,腾格尔一夜之间成了过气歌手。 演出邀约变得很少,甚至一个月都没有一场演出。 这时有人跟腾格尔说,你的音乐个性太强,受众面窄,市场认可度低。 腾格尔本就处在当局者迷的状态,一听很有道理。 于是他就自己组建了苍狼乐队,同样开始唱摇滚乐来迎合大众品味。 可之前一直都是民族唱法的腾格尔这样突然转变风格,根本难以跟做了多年摇滚乐的人进行竞争。 这时又有人跟腾格尔说,你的音乐里已经找不腾格尔了。 这一次,腾格尔彻底迷茫了。 迎合大众口味不行,不迎合大众口味还是不行,那究竟该怎么做? 令人崩溃的是,腾格尔与哈斯高娃的婚姻这时也迎来了危机。 自从结婚之后,哈斯高娃就成了全职家庭主妇。 只是腾格尔当时太年轻,把婚姻中对方的好都当成了理所当然,这就让两人积累了特别多的矛盾。 再加上腾格尔嗜酒如命,经常喝的酩酊大醉。 尤其是喝醉后还老是瞎闹腾,比如把家里的东西送人,开的酒楼各种给客人免单,偷人家的自行车...... 久而久之,哈斯高娃感觉太累了,直接跟腾格尔说“即使以后复婚,这次也一定要把婚给离了”。 事业不顺心,婚姻陷入危机,多方打击之下,腾格尔生了一场大病,发烧40度。 不过他当时只是自己在家躺着,既不去看医生,也不找人求助。 脑海中想着,要死就这样死去吧。 不过现实中的苦难哪里是想逃就能逃的? 腾格尔第二天醒来后,发现高烧已经退了。 现实还是那个残酷的现实。 痛定思痛之后,腾格尔决定继续走回民族音乐的路线。 一方面这是他最擅长、最喜欢的,另一方面市场受众虽小却有了一定的积累,而且比较容易发挥出他独特的个性。 2000年,《天堂》的问世直接解决了腾格尔所处的困境并坚定了他继续做民族音乐的决心。 其实这首歌的走红,让腾格尔也很意外。 因为这张专辑的主打歌是《出走》,也是腾格尔花费大量心血去创作的作品。 谁知《出走》没火,《天堂》却火了。 而《天堂》的大火,其实一部分要归因于听众的过度解读,这跟腾格尔的创作初衷是没什么关系的。 第一次接受采访时,腾格尔表示写歌时什么都没想,就是纯粹歌唱家乡的一首歌。 后来有记者采访时说“你的《天堂》给人一种远离故乡的人思念自己的家乡感觉,把自己家乡比作天堂,是不是这个意思?” 腾格尔听完后立刻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又有人解释说,城市生活太浮躁,人们听到《天堂》之后有一种纯粹的、很遥远的、干净的声音在呼唤你,让你放下紧张的速度到草原上走一走。 这时腾格尔明白了,很多作曲家写歌时可能只有一个想法,后来解读的时候就出现了无数个版本。 不过无论怎么解读,《天堂》都成了腾格尔后来演出的必唱曲目。 甚至有活动主办方直接表示“《天堂》必唱,其他曲目你自己选”。 随着再次翻红,腾格尔与恋爱六年的洪格尔珠拉举行了婚礼。 两人同样相识于一次演出,年龄相差18岁。 当时腾格尔要跟内蒙古歌舞团共同举办一次演出,而洪格尔珠拉是内蒙古歌舞团的一位工作人员。 腾格尔第一次听到对方的名字时感觉特别好听,这是他在蒙古语中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后来随着工作交流增多,两人自然而然产生了感情。 2004年,44岁的腾格尔有了自己的女儿“嘎吉尔”。 在蒙古语中,腾格尔的意思是“天”,嘎吉尔的意思是“地”。 腾格尔给女儿取这样一个名字,可谓是父爱满满。 只是意外再次来临。 2007年,腾格尔的儿子出生。 可一家人还没来得及沉浸于喜悦中,女儿嘎吉尔就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疾病。 这个病症其实早就存在,只是不疼不痒,一直没有看出异状。 原本病发的地方在眼睛位置,会导致失明。 可女儿嘎吉尔的年龄太小,根本分辨不出自己的病情,她甚至感觉有一只眼睛看不见是正常的。 3年后,年仅6岁的嘎吉尔去世,这让腾格尔陷入了很长时间的消沉之中。 很多朋友都劝腾格尔想开一点,并说时间会抚慰一切。 可作为父亲的腾格尔感觉这是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事情。 后来腾格尔渐渐学会了与自己和解,把对女儿的亏欠更多的放在了照顾儿子身上。 现在的腾格尔,时长会以萌叔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他经历过多次浮沉之后才换来的结果。 其实早些年腾格尔也想过上电视,只是他的造型不符合电视台的标准。 2018年举办奥运会时,他在《北京欢迎你》中同样献唱了一段,只是后来全部都被剪掉了。 这次的经历让腾格尔对于这些表演更加失去了兴趣。 直到近几年,节目标准对于外形的要求日渐宽松,腾格尔才逐渐开始在综艺节目上活跃。 这也让大家了解到,原来唱《蒙古人》《天堂》的硬汉,在现实中居然是一个如此搞笑的大叔。 尤其他改编的歌曲,完全成了拥有他独特个性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同于早年间他迷茫于坚持民族音乐还是迎合大众。 而是找到了两者的平衡之处。 这种能力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和沉淀。 腾格尔在采访中曾说“民族音乐让年轻人接受就必须得有现代这个时代的因素在作品里,你要是特纯的那种民歌,让年轻人接受是十分困难的”。 寥寥几句话就显露出腾格尔在音乐上的深刻理解。 尤其是《隐形的翅膀》《可能否》等极受网友喜爱的改编,说明他真的明白自己所说话的意思,而非假大空的讲概念。 其实在腾格尔的采访中,能极为明显的感受到他对音乐的那种热爱。 每次讲到兴起时,他都会忍不住的清唱几句。 这种特别喜欢自己做的事情,忍不住跟其他人分享的行为应该很多人都有过。 腾格尔现在六十多岁,仍旧保留着对于音乐的纯粹和初衷,不得不让人佩服。 这样有趣又敬业的老艺术家,希望可以一直红下去。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