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对语文挺感兴趣的,比较喜欢看书看一些文章,看的书多了,不知不觉就积累了一些课外知识。加之对历史的兴趣,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也就更愿意去看去找。所以我认为学好语文兴趣很重要,与其同等重要的是积累。如《劝学》中便有很多积累的重要性的说明。 其次呢,在有了一定的基础的时候就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比如一些模板,再比如某些重要的用法,实词虚词含义等等。有一次我和同学讨论诗歌鉴赏的答案,她可以把该类题型所用到的知识模板完整的说出来,再根据答案思路,就很容易掌握此类题型,正确率就很快提升。而我那时并没有很好掌握,导致此类题型一直模糊不清,只好最后临时抱佛脚,而且遇到这种题总会发怵。所以牢记知识模板很有必要。 第三,对于做题时间、做题顺序、做题思路要有自己的方式。可以在模拟考试中锻炼自己的做题速度,把握做题时间,安排做题顺序等等。比如,发下卷子后,检查完试题完整,快速查看诗歌默写,排列答案。其次是18 19 20 等等 当然这只是个人喜好,在考试中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第四,多练高考真题,做题不在多在于精。虽然不会再遇到原题,但思路是可以借鉴的。另外做题时必须保证脑子清醒,否则做再多题都没用。 第五,卷面的整洁对于文科而言无疑是一把利刃。好的卷面会加分很多(来自高三党的亲身体会),所以多听老师的话,好好练字。 最后,多听老师的思路然后转化成自己的,多和老师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每次和胡胡聊天时,总能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学习上 、生活中,都有。一开始我的心性总是飘飘然的对待问题知识点有些也是一知半解,她总是说我需要沉淀,从最开始的对待问题的敷衍到后来可以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文章,好像觉得自己少了些烦躁。另外在讨论问题时,尤其到高三后半阶段,我老是容易钻牛角尖,我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反映这个问题。可他们从不会让我放弃这个问题,而是一遍遍给我讲,纠正我的思路。即使我们会有争执,面红耳赤,但最终我收获的多得多。起初会因为老师们一遍遍的提醒而不耐烦,甚至觉得难受,但是后来自己给自己分析了一番,再加上朋友的劝慰,也依旧会坚持把自己的思路讲给老师听。最终证明我的方法是对的。在和老师讨论中我进步的很多很快。 但是切记不可因此就产生依赖的习惯,因为一旦产生依赖心理就不会深入思考了。但是即使错了,钻牛角尖也没关系,一旦你走出来,你就得到了一个新的突破。也会得到很多收获与成就感。 每一科都很重要,在数学英语水平持平情况下,语文也的确可以拉开分数,所以学好语文既可以锦上添花,也能在生活中发现很多乐趣~加油! 
师语:
史舒亚的性格比较活泼,喜欢思考问题。她的最大的爱好是历史,常常跟在历史老师的后面问着问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有了兴趣,主动性便很高。我知道,她一定会把对历史的热情保持到以后,甚至一生。高考前一段时间,她突然间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我送给她一本关于议论文的书,让她多看。其实,多看多思考多尝试写作,写作水平就能真的提高。 以上这篇文章,真的就是她平时的学习状态。史舒亚非常喜欢讨论问题,很多新的想法就是在讨论中生成的,越到后期这些新的想法就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