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佛系”?百度上的解释是:佛系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意思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从意思上看,这个词并不具有贬义词色彩然而,常常有领导会误用此词。 我想,也许领导说的“佛系”是批评某些教师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而不是批评那些心态平和的老师。毕竟,心态平和并没有什么不好。如果某些教师工作不够端正,“佛系”也好,“躺平”也罢,无论如何生气、批评都是下下策,要细思其背后之原因。 如今“内卷”之风越刮越猛烈,根本没有想要减速的趋势。学生、家长、老师、领导,要的都是成绩。毋庸置疑,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好的成绩,孩子就不能考入理想的大学,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要被别人看不起;没有好的成绩,家长就会担心孩子以后的工作、生活,也要被亲友四邻瞧不起;没有好的成绩,老师就会觉得自己教的很失败,没有成就感;没有好的成绩,领导就会有挫败感,也会担心下一届的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 谁不想考得好、分数高?然而,有时候,老师们努力了、尽力了,未必就能如愿以偿。一种情况是,在你想尽了各种方法之后,既累得精疲力尽也无济于事,于是,变“佛系”了。还有一种情况便是——体力不支。第三种情况,就是即使教出的成绩不错,但是仍然满足不了领导的“远大目标”,不断增长的数字,让人不寒而栗。于是,逃离高强度的耗能自毁模式,选择了求生;要么就是在总是得不到肯定之后,自失动力。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让人如同置身于茫茫大海之上的一叶孤舟。 就算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老虎、狮子、豹子,都会有与同伴们亲密互动的有爱场景,更何况我们人类呢? 不得不承认,我们终于沦为“成绩”的奴隶,为之役使,受之折磨,惶惶度日,形容枯槁,不得乐趣。领导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时常因成绩而在心底里筑起一堵厚障壁。 有时我的耳畔也会响起“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只看成绩”的话。四季有荣枯,人也会渐渐衰老。如果因为年纪衰老,不及年轻老师的干劲足,成绩好,就觉得他无用。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去推理:父母老了,不及年轻时对家庭付出多,就把他们赶出家门?无论怎样,我们不能忘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我们不做成绩的奴隶,而去做它的主人,可以吗?当然是可以的。不要安排过多的考试,别那么多评比、排名。即使有了考试,过后要正确看待分数,通过分析成绩,我们让学生查漏补缺,让老师意识到备课中、上课时的问题等等,指导接下来的学习与工作。有了问题,大家提出来,一同想办法解决,多提供一些可行性办法,让老师们成长,而不是让有些老师反复做检讨,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如果改变不了外界环境,我改变了自己的心态,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锻炼身体、读书学习,这不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吗?这样看来,“佛系”一些,又有什么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