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起陇西》:陈恭的自我矛盾要如何解?| 小马过河76

 怀众心理 2022-05-06 发布于福建

最近追《风起陇西》追得有点上头,至少目前看起来还是很精彩的,值得沉浸式观看。

《风起陇西》剧照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三国时期,诸葛亮进入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终身志愿在于北伐讨魏,但却惨遭失败,战略要地街亭失守,诸葛亮不得已“挥泪斩马谡”。

电视剧从这里撕开一个口子,架构进一部谍战剧,街亭失守的原因在于蜀国派出潜入魏国的间谍“白帝”情报出现重大失误,而且蜀国的情报机构司闻曹可能已经被魏国的间谍“烛龙”渗透。

陈恭(陈坤饰演)

司闻曹判定白帝已经叛变,派出陈恭的好朋友荀诩(白宇饰演)前来“锄奸”,“白帝”陈恭(陈坤饰演)如何自证清白?又如何揪出“烛龙”?

荀诩(白宇饰演)

如果你也看到10多集,可能也会惊讶,怎么剧情发展到一半的时候“烛龙”就被抓了、还死了?但很快剧情大反转,“烛龙”只是一个代称,原本的“烛龙”死了,很快就有人顶上了,而且竟然是陈恭!

陈恭竟然是碟中谍中谍,被蜀国派到魏国后又被策反了,但是策反他的郭淮(郭京飞饰演)却对他说,你只要继续做蜀国交代给你的事就好了,魏国不会派人监视你,在真正的“青萍计划”启动前,你就只是“白帝”。

我想这正是魏国郭淮高明的地方,一个间谍拥有双层身份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容易暴露,对他本人而言也是一件极其分裂的事。他到底要忠于谁?要如何选择?但是有了郭淮的保证,在一个时间截点之前,陈恭只需要有一面,他就只是蜀国派到魏国的间谍“白帝”;在这个时间截点之后,“白帝”身份被揭秘,既然大白于天下,就无需再继续保密,陈恭荣升司闻曹的负责人,转换成另一面,他变成了魏国派到蜀国的间谍“烛龙”。

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时间分界上,陈恭可以做真实的自己,这个真实就包括忠于身份、没有后顾之忧的行动,但是虽然是前后两个身份,却是两个敌对的身份,由此带来的撕裂也逐渐拉开帷幕:

在回归司闻曹后陈恭成为好友荀诩的上司,(此时陈恭已经是新的“烛龙”),荀诩凭直觉认为烛龙案不简单,想要继续追查,陈恭不希望他继续查下去,兄弟间的嫌隙越来越大;

当初一起奋战的兄弟如今分立两个阵营,陈恭要如何面对荀诩?以往的真情成了现在的面具,真相是掩盖不住的,而结局会偏向谁呢……

小红书上很多《风起陇西》剧集爱好者都在推测:剧集将再次反转,大家都希望陈恭没有叛变,只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标而假意成为魏国的间谍,希望他最终没有辜负自己最初的选择,仍是一位坚定的蜀国人……

而这正是大家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期许,或许电视剧为了迎合观众可以将结局设置成这样。而我们可以借此问问自己,当我们的自我也有矛盾的时候,我们忠于什么才能不会撕扯自己?我们做出选择的依据来自我们内心的什么准则?

《风起陇西》剧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