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志江油画作品欣赏

 泊木沐 2022-05-06 发布于辽宁省

对自然景物的热爱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因而描绘自然风景在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与西方油画创作中都是极为常见的创作内容。对大自然的描绘不应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风景画传达出一种暗示,一种感受,是借形达意,是借物抒情,能够反映出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我们在绘画作品中所表达出的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对绘画的深刻认识以及其中所显现出的个人的文化修养实际上是来源于我们在与艺术和生活接触过程中所培养出的质朴而单纯的气质。 壮丽的大自然能够为各种不同绘画风格的创立以启迪。风景画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作品有乔托的《逃亡埃及》,在此幅作品之前,所有的背景都是平面的,到乔托时则有了明显的空间感。而风景画成为完全独立的绘画题材则发生于十七世纪的荷兰,此时期绘画作品的突出特点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已在作品中全无踪迹。十八世纪后,风景油画变得愈加成熟,各绘画流派的涌现如雨后春笋一般,代表流派有英国浪漫主义、法国巴比松画派等,后至十九世纪出现的印象派达到顶峰。巴比松画派的艺术家对于作品表现自然的方法有独到的见解,他们主张在传统的古典风景画基础上实现突破,认为绘画应直观自然地描摹风景,应通过对景写生的方式使画面显现出自然纯净的效果。作为艺术史上一座分水岭而存在的印象派正是在巴比松画派的基础上直接产生的,巴比松画派的一系列主张也在印象派突破色彩表现桎梏的过程中起到较为突出的积极作用。此后,无数现代绘画流派得以产生。到了二十世纪之后,风景画的类型更加多元化。大自然可以被看作艺术创作的最大母题,它是画家抒发情感的载体,其中包含着画家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写生是创作的前提,创作需要大量的写生来支撑。画家在描绘自然时应抱以诚挚的态度。明末画家石涛所主张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不仅对我国传统绘画创作在作品中应达到的崇高境界提出一定要求,更对艺术创作与写生之间的密切联系做出了形象的说明。艺术源于生活,相应地,写生对于创作的重要作用不应被忽视,写生与创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景写生,借景抒情,通过写生的方式,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得以表现。风景油画的创作是将创作灵感与所看之物进行对照的过程,通过对同一对象不同的写生与描绘是艺术家对自然的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能够反映艺术家的审美情态与艺术追求。另外,在艺术创作中,技法与材料的选择也是绘画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艺术家不应因此而将其视为创作过程中的唯一媒介。只作为载体而存在的材料需要艺术家用艺术语言予以改造、填充,以此赋予其独特的情感意义。写生与创作的结合是绘画创作中不应被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未来的路上, 写生者应继续探究绘画艺术, 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情感与素养是画面的灵魂。情感为素养所依靠,素养随情感而流露。画面的抒情实际是对艺术家素养的展现,提高画面质量首要前提是提高艺术家的个人素养。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自然景物与反馈给我们的物象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眼界的开阔、判断能力的提高与生命意识的深化,我们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发现他人发现不了的问题。

如今,经历过数个时期发展的风景画体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由传统的单纯模仿自然逐渐转向注重在作品中展现中国本土意象的独有特征。构图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突出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内涵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空间中通过不同的排列方式将风景与人物等进行位置上的编排与关系上的处理。构图方式因人而异,艺术家要体现自己独特的构图方式就要走进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让身心与自然一同律动。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是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构图与构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画面中的点、线、面构成画面中的具象图形,具象图形在画面中的布局则是画面的构图。因此艺术家在描绘不同地带的自然风景时要勇于取舍,不能照搬照抄,要体现出对画面位置的精心设计,如此才能使画面与观众产生更多思想情感上的碰撞。

我们所生活的自然界是多姿多彩的,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往往体现着千变万化的色彩,而油画正是色彩的艺术。色彩是画面的主要表现手段,尤其是印象派的兴起,其代表艺术家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反映生活与社会风貌。印象派艺术家注重表达个人感受,色彩在绘画中大放异彩,梵高的《星月夜》、莫奈的《日出印象》等作品中都对此有着充分的体现。通过色彩的并置与重迭,画面不仅具有美感,同时也具有了具有独特的光感与空间感。从梵高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每一道笔触均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期盼。色彩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直接在艺术家与观众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桥梁,也正是色彩赋予了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的艺术个性与生活经验,让艺术风格更显出多样化特征。生活在多姿多彩的自然界中,艺术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去感知与寻觅自然界中独特的美感,让多样的色彩唤醒其心底真实且浓烈的情感。

风景油画的创作语言实质上是画家通过运用不同类型的方式去描绘大千世界,这就需要对材料与工具的选择更加充分地体现出艺术家的独特个性。由于风景油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创作语言在风景油画的创作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绘画语言的生成是艺术家在绘画作品中自然显现出来的特有表现形式,其生成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包括艺术家独特的生活与学习经验、思想情感、气质性格、审美理念、创作才能等。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将精神内涵融入其中非常重要,这是由于绘画作品是反映生活、时代与艺术家情感的具体表现,而艺术家对于精神内涵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在进行风景油画创作时,艺术家所获得的灵感大部分源于自然,如此便需要深入自然,在作品中融入自身的情感语言。

以太行山为母题的创作一直是侯志江老师艺术创作的方向。巍巍太行,太行山形势险峻,绵延的太行山纵跨四省,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地理形势和气候所形成的自然景观,还是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绘画是人的本能行为,是艺术家创作力的集中体现,自古以来从不缺少画太行山水的画家。近年来,侯志江老师在不断地走进太行,深入太行,写生太行。冬日里的太行静谧而美好,雪后的太行仿佛蒙上神秘的面纱;画太行山是骨,画太行山雪景则是魂。在无数太行儿女心中,太行不止是一座山,更是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的精神寄托。在这种感悟下,作者使用油画语言进行演绎,创作出一批极具个性特点的作品,通过绘画作品展现对太行精神的体悟与探索过程中获得的心灵洗涤,并期待以此与鉴赏者产生情感与灵魂上的交流与共鸣。

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美学创造的责任与使命。艺术源于生活,创作取材于自然。艺术家应让自己在创作中保持快乐,贴近生活,走进自然,丰富学养,提升艺术品味,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艺术作品。

侯志江作品1

侯志江作品2

侯志江作品3

侯志江作品4

侯志江作品5

侯志江作品6

侯志江作品7

侯志江作品8

侯志江作品9

侯志江作品10

侯志江作品11

侯志江作品12

侯志江作品13

侯志江作品14

侯志江作品15

艺术简历:

侯志江,教授、硕导

供职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油画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美术馆油画院画家

九三学社河北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

1963年生于石家庄市,祖籍邯郸市大名县大龙村

1995年油画作品《有关风筝的传说~膨胀系列·1》参加国务院文化部举办的[中国风景油画展]荣获一等奖

2011年公派赴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油画课一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