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武门之变后,从一品翼国公秦琼为什么变成了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

 思明居士 2022-05-06 发布于河北省

秦琼和李世民看到这问题很愤怒,异口同声道:

“这是在挑拨我们兄弟俩的关系”

关于秦琼在李世民创业过程中的“起伏”,还有他的“官职”变化,一直是后世人猜测他们君臣二人关系很重要的依据。

秦琼因为是数次“跳槽”,让人自然地以为秦琼会受到李世民一定的“排斥”,所以在武德三年被李渊封为“上柱国”(正二品),在武德四年被封为“翼国公”(从一品)的秦琼,到了李世民登基后,不仅出场的“镜头”少了,甚至等于没了,而且身份也变成“左武卫大将军”(三品)

品级变化竟然是高开低走,有人就会感叹:

“嗟乎,秦琼这是被雪藏了啊”!

可事实上,秦琼的“品级”和“身份”,根本不可以这样去看,因为他的“上柱国”、“翼国公”、“左武卫大将军”这三个前缀,并不冲突,可以并存。

大唐的“散”、“职”、“勋”、“爵”四个官级维度。

按照大唐的官职常识来说,许多人知道的都是:

文官:九品二十九级。

武官:九品三十一级。

级数是以“正”、“从”、“上”、“下”来划分的,所以官职体系很明确,细节也十分到位。

但这就是大唐官职的“全貌”了吗?

并非如此。

大唐的“文武官职”,只能说涵盖了“散官”和“职官”,而“勋官”和“爵位”却没有覆盖到。

  • 什么是散官?

在古代历史中,我们能看到从秦汉发展以来,很多“高品位”的官职渐渐失去了实权,也就是被“架空”了,比如先秦和秦朝时期,三公的执政地位与官级相匹配,是为最高。

宰相的权力是很高的,太尉也是真正的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可随着皇权的增长,这些高品级的官职,渐渐变成了“虚职”,也就是空有品位,却没有了权力。

这种“架空”,就把这些官职变成了“散官”。

散官,渐渐地就变成了“荣誉”的前缀,并非权力的象征。

关于唐朝,人们都总说掌握有实权的,一般都是“三品”(一般都是三省长官)大员,比如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都是三品官员,却是实打实的“宰执”,而那些“太师”、“太傅”的一品官位,几乎没有实权,纯粹是“吉祥物”。

李世民在位时有过定义:

某官员干着五品官的实职工作,却因为某次大功绩被赐予“太师”之类的一品官位,这种情况就叫“行太师职”。

也就是说,实职的品级低,虚职的品级高,就叫“行某官”。

这便是散官。

  • 什么是职官?

职官就是跟“散官”相对的,有“实权”的官员。

比如某地太守、县令这些都是实权官,而最厉害的,当然是在京城的“三省长官”,武职方面,一般都要皇帝“钦差”,才能临时选出最高军事长官。

李世民还解释了:

如果某人本身就是“五品”的散官,却忽然被提拔去干了“三品”的职官,这种就叫“守官”,一般来说,这种人都是比较厉害的。

唐高宗时期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本质上就是为了“调节”散官、职官之间因为“品级”和“权力”失衡造成的矛盾而设置的,不得不说这个“平衡”做得非常好。

  • 什么是勋官?

勋官是一个很独特的体系,跟散官类似,却只存在于“军功”体系之中。

在先秦以前,国家有“上柱国”这个职位,是为国家最高军事长官,跟西汉时期的“太尉”是一个意思。

可是太尉的“崛起”,本质上就是为了压制“上柱国”,说白了,统治者每过一个时代,就会改变一下名称和套路,用来削弱原来官职带来的权威性,目的是为了增强皇权,那么到了唐朝,上柱国更是没有什么实权了。

但没实权归没实权,以前的“荣耀”却还是要继承,就好比每个朝代,都有“齐王”、“秦王”、“晋王”这些封王一个道理,这本就是先秦时期的爵位体系,后世人沿用,就是为了体现这些人地位之高,有很明显的古今参照。

唐朝的“军功”根据“十二转”来定位“勋官”,转是一个单位,最高可达十二,而唐朝最高的“勋官”品级只有“二品”,那就是“上柱国”,在上柱国之上,不存在一品勋官。

所以说,勋官和散官有点像,但是散官还会跟着朝代的具体官职而改变,说不定某一天就被架空了,但勋官很明显的,百分百被架空了,空有荣耀,毕竟上柱国这个官职到了唐朝,已经被架空了上千年了,没有人会觉得上柱国有什么权力。

  • 什么叫爵位?

其实爵位是最好理解,也是最常见的存在。

因为自古以来,每个朝代,爵位体系是几乎没有改变的,都以汉代(比较完善)的爵位体系为基准。

从亲王、郡王、国公、郡公等等一直往下封赏,爵位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世袭。

世袭是爵位最大的特点,而且有爵位者不一定有官身,假如在某个皇帝落难的时候,忽然给了他一碗白粥充饥,说不定他某天重回巅峰,就找到这个人给一个“爵位”,即便这个人还是只会种田放牛。

可以世袭是爵位“真金不怕火炼”的最大优势,散官也好、职官也好,甚至是勋官也好,那是没得世袭的,一代人风光完了,下一代人就要自己想办法去争,没有混吃等死的机会,可爵位体系给了这种机会。

而大唐的爵位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一直到后期崩塌,还是经历了很漫长的时间。

再看秦琼的“官级”变化

讲完了唐朝的“四大”官级维度,想必对于秦琼的官级,大概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了解了。

秦琼初仕隋朝,后来因为各种缘故,频繁换老板,最终来到了大唐阵营。秦琼是个猛将,李渊得到他很高兴,但是李渊却把秦琼交给了李世民,一开始在秦王府当“马军总管”(最多是五品官,具体几品有争议)。

后来秦琼跟着李世民杀尽杀出,颇得李世民喜爱,因为李世民发现了一个同类,打仗不要命的狠人,所以他跟李世民是毋庸置疑过命的交情。

武德二年,刘武周借助突厥的力量,一度把李渊的内心打得崩溃,李渊手下的能人全部用上了,最后只剩下裴寂仅以身免灰溜溜地跑了回来,李家的大本营“山西”被刘武周侵蚀得只剩下山西的西南部分,李渊很无奈地宣布准备放弃山西。

这一年是大唐最危险的一年,而李世民此刻请战,出击刘武周。

这便是“柏壁大战役”。

秦琼在柏壁大战中最精彩的表现就是,在“美良川”之战中击败尉迟敬德,美良川小战是唐军被刘武周屡次击败后第一次小胜利,还钳制了刘武周这一边有力的将领尉迟敬德,这为后来李世民收服尉迟敬德提供了很大帮助。

柏壁之战中,李世民发挥了超强的军事天赋和“超人”一般的军事素质,两天不吃饭,三天不卸甲,亲自在山头上蹲岗,坚壁清野又咬着敌人不放,最终击溃宋金刚,让宋金刚和刘武周只能北逃,打出了完美的一战。

在归来后,秦琼被李渊热情接待,李渊以“十二转”之功授秦琼“上柱国”之“勋”,又让秦琼任亲王府的“右三统军”。

这一次册封,就涉及了两个官级维度:勋官、职官。

前面说过,上柱国是勋官,是大唐最高级别的勋官,正二品。

而“秦王府右三统军”乃是一军之长官,在战时任命就是“实权官”,因此是职官,此官的品级为“四品”官。

而勋官、职官并不冲突。

在柏壁大决战之后,秦琼第二度“飞跃”在于“虎牢关之战”。

武德四年,李世民出兵洛阳,围困王世充,而当打到王世充已经没有粮食只能在城中等死之际,窦建德带人来援,这是洛阳大战中最惊险的桥段,因为唐军本身就已经达到极限了,面对窦建德的十数万人,情况并不明朗。

可李世民仍旧毅然阻击窦建德,领着尉迟敬德、秦琼等人进驻虎牢关,最终靠着勇猛和突袭,抓住了窦建德,创造了奇迹,这个过程中,尉迟敬德和秦琼的功劳很大,数次冒死血战,是唐朝统一北方必须要铭刻姓名的人物。

窦建德被俘后,王世充只能投降,郑、夏政权破灭,大唐稳坐钓鱼台,回到京城后,李渊特以此功封秦琼为“翼国公”,此乃“从一品”爵位,秦琼这个时候有了很惊人的身份蜕变。

而虎牢关之战后,秦琼还参与了“第一次平刘黑闼之战”,在此之后,秦琼便是在“玄武门之变”才正式出现了。

根据秦琼后来的自述,他受的伤太多了,加上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窦建德之后,主要敌人也变成了北方突厥,不需要频繁作战了,因此秦琼从武德五年开始,就进入了“蛰伏期”。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秦琼也参与其中,但具体做了什么,史载不详,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一举超过秦琼,也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及秦琼的“退休”,等李世民和尉迟敬德诛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后,皇储大定,秦琼的“官职”被改为“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

升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的“勋官”没变、“爵位”没变,变的只是“职官”的品级,从四品升为三品,所以秦琼实际上还等于是“升官”了。

秦琼的左武卫大将军是“职官”还是“散官”?

其实秦琼升为“左武卫大将军”被视为“降级”这个“讨论”并没有太大的争议性,最具争议的,反而是秦琼在李世民登基后,到底有没有被“架空”?

众所周知,唐朝早期实行的是府兵制,而“十六卫”是很核心的军事体系,每一卫的最高军事长官乃是“大将军”,因此秦琼乃是“一卫”之最高长官,地位很高。

但问题来了,左武卫大将军是“散官”还是“职官”呢?

如果是职官,为什么秦琼在贞观年间一直到去世之前,都没有动静,如果是散官,很显然他被封的这个职位就不合适,因为纯属于占着茅坑不方便,那么秦琼是不是被“架空”了?

根据《唐书·职官志》来看,秦琼的确处在一个“职官”和“散官”的境界,比较特殊。

关于“十六卫大将军”,史书是这么说的:

唐朝沿置,掌宫禁宿卫、巡警、仪仗,统内、外府府兵。 多以宗室或武臣为之,皆空官无职掌。

十六卫大将军,原型是隋朝的十二卫大将军,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掌管宫廷、京城地区的宿卫,而后还要经常“管理”府兵,也就是在战争时期,他们有资格领府兵出战。

可后面的一句话又说了,十六卫大将军,多数时候都是以“宗室”之人和武将担任,都是“散官”,没有实权。

这就导致了秦琼本身官职的矛盾。

但可以确定的是,根据大唐“战时体系”,战争时期的最高将领都是被皇帝直接任命的,比如李靖、李勣、侯君集等人都是如此,所以秦琼只要还想上战场,李世民还愿意用他,肯定也能给他临时安排一个“某某路行军大总管”之实职。

所以秦琼未必是被架空了,但的确进入了“退休”状态,而他的左武卫大将军,的确成为了一种更倾向于“散官”的存在,纯属是拿来领工资的了。

总结:

秦琼这个人是很具备“演义”特色的,因为他和李世民、尉迟敬德三人在隋唐时期的故事,都很有英雄色彩,真性情、敢爱敢恨,在后世的小说家眼里,是很饱满的“主角”人选。

他的一生,也算是圆满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多次跳槽的人几乎都没有好结果,可秦琼靠着跟李世民打天下,流下了那好几倍于自己的血,最终得封“上柱国”、“翼国公”、“左武卫大将军”,这已经是非常善终的结果了。

所以最后要强调的是,李世民不仅没有亏待秦琼,而且还非常对得起他了,不管怎么说,秦琼屡次跳槽这本来就是儒家文化中很厌恶的行为,但李世民还是坚持让他进凌烟阁,可见李世民和他的情谊十分之深,而秦琼,也在李世民的身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