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所说的话 ——《红书》│ 书海遨游No.22021

 每日糊图 2022-05-06 发布于上海

书海遨游 No.22021

推荐指数:☆☆☆

   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所说的话   

——《红书

原书阅读:943分钟

本文字数:2,298

本文阅读:7分钟

“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便受到祝福;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会受到诅咒。”

----路加福音(伯撒抄本),第6章第4节

这是书中的一段引用,也借此开始思考如何整理这本书的读后感,我到底读到些什么。

这本书一度被我视为要供起来的书,一来是厚厚的精美包装,全彩页的质感,再加上在荣格的著作中无可撼动的地位。“《新书》的创作是荣格自我实验的核心,它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荣格所有作品的核心。”趁这个疫情的机会,我也就鼓起勇气请下书架,擦了擦灰,慢慢打开……

其实这也是我想分享的第一个感想,从圣经到红书,进而到书中诸多的图腾、曼陀罗,和一些“神” 的对话,也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神秘,是神叨叨的。但这也恰恰是荣格在分享给读者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荣格找寻灵魂象征一个人寻找适切的对话和分化的语言。”或者这一切只是一种“意象”。

无论是书中提及的各种神话般的人物,各种对话、场景,都是在用言语在表达一种意象。“言语就是创造性行为”。扩展到平日我们说到的“神”、乃至“神迹”也许都是意象的呈现方式。不用去赞叹荣格为何能看到,或者如何能看到荣格所看到的,这些意象的形式和内容一点都不重要。最重要的也许是荣格通过意象象传递出来的,或者用荣格的词是,“深度精神”在表达的意义。“我们创造世事的意义,意义永远是人为的,是我们在制造意义。”

然后从人为的意义里面,慢慢探索出“终极意义”。“终极意义并非意义,也非荒谬,它是意象和力量的合一,将堂皇和力量糅合在一起。”“无意义是终极意义不可分割且永不消亡的孪生兄弟。”

想到叔本华说的,“人生,即抛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书中荣格也说了类似的话,“意义稍瞬即逝,是荒谬到荒谬之间的过渡,荒谬也转瞬即逝,是意义到意义之间的过渡。”

“《新书》呈现的是一系列的积极想象和荣格对其进行理解的尝试。”按照荣格自己的话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让人们用一种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灵魂。

很赞叹这种自我探索,乃至分享出来,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从一个小窗口能望进“深度精神”的城堡,哪怕只是一小块地砖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我觉得这种探索最难能可贵的是要一个完全准备好的个体才能进行探索,就像荣格说的,“一个人的欲望摆脱掉其他外部的事物之后,他才到达灵魂所在的地方。

恰恰荣格的状态就非常好,“我的人生刚步入第四十个年头,我已经成功获得我想要的一切。我拥有荣誉、权力、财富、知识和所有人间的幸福。”而且他非常清楚也强调,“心理学必须与艺术、哲学和宗教完全划清界限。”

我会看成这是一种心理学的研究或探索,无论在艺术、哲学和宗教角度去评估是否有任何的价值。

很喜欢荣格说,“我的话既不是光明,也不是黑暗,因为它们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所说的话。”“如果你能活出自己生命的全部,你就是成人。”

用专业点的术语这是一个个体化原则(principium individuationis),即“万物的本质是努力分化,对抗原始又危险的相同”。荣格就是在做自己的个体化之旅。

在书中产生这些意象的方式“积极想象”也分享了一个大概,“'要进行的训练包括首先系统进行消除批判性注意的练习,随后产生一个意识的真空’,接着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特定的情绪上,试图最大限度地注意到所有幻想,与之相连的联想便开始出现。”

还包括一些使用意象的方式:艺术、哲学思辨、准宗教的方式,乃至千方百计地利用这些意象的动力。

通过这些方式去探索,会有很多点都值得去思考,也许这需要真正去看那些文字和相应的意象才能感受到的收获。在此我就不一一整理了,可以讨论的点实在有点多。

第二个想分享的感想,就是关于光明和黑暗,或者国人更喜欢说的,阳和阴。“如果你寻找光明,你将首先坠入更深的黑暗。”

我很喜欢荣格关于植物的隐喻,阳光和土壤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因为你根据自己最优的评估把善与恶区分开来,只追求善,却否定自己制造出的恶,你不接受恶,你的根部再也吸收不到黑暗深度中的营养,你的生命之树会生病,开始枯萎。”

最好的结果,其实也是每一刻都在呈现出的状态“曼陀罗就是愿我,也即是人格的完整性,而且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原我是和谐的,但原我无法容忍自欺欺人。”

比起完美来,也许完整更重要。“你必须接受自己灵魂中被压抑的部分,他必须爱自己的劣势,甚至是自己的恶习,这样的堕落的内容才能重新得到发展。”

而如何接受,也许可以像荣格一样用“积极想象”的方式先去看见。去接近那个“普累若麻”,即“有效的空洞是魔鬼的本质,神和魔鬼都是虚无的最初表现”。

最后,相信每个人看完这本书的感受都会不一样,甚至对于这篇读后感中一些引用的理解也会和我不一样,这恰恰是真实世界的反应。借用荣格的话,没有什么比玩弄歧义容易,也没有什么比活出歧义艰难。”通过这些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慢慢活出歧义,活出完整性。

如果你想去探索,想去尝试,“试金石就是自己独处。”就好好去“积极想象”吧,去到那个真实的世界。

2022.04.09 



编译:索努·沙姆达萨尼

Sonu Shamdasani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