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最后的江南

 野渡无人舟自横 2022-05-06 发布于上海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近期,这句成为网络流行语风靡全网,不难看出“江南”是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地方。但是,对于“江南”的定义,网上却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当然,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江南。那么,文人墨客笔下哪个如梦如幻的江南究竟在哪里?何处又是江南呢?

有人说,江南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有人说,江南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有人说,江南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还有人说,江南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严格来讲,这些说法既对也不对,这是因为这些城市都曾经属于江南,但它们却不是哪个让历代文人雅士魂牵梦绕的江南。为何要如此说呢?这要从江南一词的由来说起:“江南”始见于春秋时期,最早对“江南”一词进行释解的是《尔雅 释地》江南曰扬州。也就是说,“江南”叫扬州,它是扬州的别称,所有位于扬州的地域都叫“江南”。那么,扬州又在哪里?《禹贡》是这样说的:“淮海惟扬州”。就是说,北起淮河,直到大海这一广阔区域都叫扬州,这是地域最广的“江南”。这就不难理解为何“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被称作江南三大名楼。

到了汉代,作为大一统的王朝,重新分天下为十三个刺史部,这时的江南就缩小为扬州所在的刺史部。而到了隋代,同样作为大一统的帝王杨广,将“淮海惟扬州”这一模糊概念更明确了下来(“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江南则迅速向“淮南江北海西头”缩小。随后,取代隋的大一统帝王唐高祖李渊,将吴州改名为扬州,江南就此定格并从此再无变动。自此,隋唐之扬州成为最后的江南,也即是范围最小的“江南”。

或许有人会说,隋唐之扬州并非禹贡之扬州,它俩不能混为一谈。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禹贡之扬州本身就包含隋唐之扬州,并且是由大一统的皇帝命名的。那么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证实隋唐之后的扬州,是否传承了禹贡之扬州;那么它传承了么?作为最能说明问题的 “维扬”一词出自《书·禹贡》:“ 淮海惟扬州 。”惟,通“ 维 ”。后北周庾信截取二字以为名,其《哀江南赋》:“ 淮海维扬 ,三千餘里”。这里代指禹贡之扬州。到了唐代,刘希夷在《江南曲》吟咏道:“暮春三月晴,维扬吴楚城”。而作为吴、楚之城的扬州自此有了“维扬”的别称,这不仅得到唐代所有诗人的认可并广为采用。至宋代,文人墨客不仅承认隋唐之扬州即是禹贡之扬州,并且进一步吟咏做实:《维扬即事》咏道:“牛斗星边禹贡州,东南屏蔽大江流”。《还扬州许书记家集》咏道:“广陵郡大古九州,记室官清外三字”。《瓜州歌》咏道:“伟哉淮南镇,禹贡之扬州”。到元末明初更是在扬州城设立维扬府,至清代,在扬州城设有维扬县。直至今日,“维扬”依然代指扬州城。由此可见,扬州传承了“九州之扬州”,是其唯一继承者。

文章图片1

那么,唐诗宋词是如何吟咏扬州这个江南呢: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施肩吾:“又向江南别才子,却将风景过扬州”;苏轼:“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仅如此,诗人们还通过对扬州城的描述及赞美,赋予了作为别名的“江南”富庶与繁华属性:

李绅《宿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杜牧:“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姚合:“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杨万里:“扬子桥西转彩航,粉城如练是维杨”。

文章图片2

面对如此美丽、富饶的“江南”,诗人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诗仙李白曾六次来到扬州,当他思念扬州时吟道:“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而当孟浩然离开扬州不久,到达浙江既控制不住自己的思念之情:“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不得不感慨孟公真不愧是李白的好基友,就连思念的方式都相同。而此时清贫的诗圣杜甫也坐不住了:“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文学家陆游更是自降身段,即使是作为卖货郎都情愿:“梦为估客扬州去,水调声中月满船”。北宋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更是魂不守舍:“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更有甚者,喝个酒、插只柳、骑着马、隔江看一眼,满脑子也都是梦想:“酒边苏小西湖路,梦里扬州明月楼”。“门插一枝荆楚柳,梦回十里广陵灯”“淮南二十四桥月,马上时时梦见之”。“烟树芜城熨不开,夜深灯火照楼台。欲披紫绮过江去,月冷沧洲待鹤来”。由此可见,扬州城就是哪个让诗人们魂牵梦绕、心之神往的梦里江南。

对待梦里江南,宋人绝不吝啬,他们要把禹贡之扬州所有美好的文化传承给扬州城。为此,诗人们直接化用典故,于是乎,宋词中“扬州鹤”齐飞,“何逊扬州”劲舞。与此同时,宋人还有意无意地在扬州城建了一座“骑鹤楼”,模糊了时空概念,使骑鹤、逐梦与扬州融通一体。从而造就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一千古名句,也即是成语“骑鹤维扬”的由来;而“何逊扬州”经过宋词、元曲两代接续,最终成为扬州城的典故“东阁梅”。

同时,作为诗人们的梦中之地必有“仙花”,文章太守诗云:“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自宋起,琼花便被世人视作“仙花”,有词为证:“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

文章图片3

作为唐诗宋词浸泡的“梦里江南”,必定是人文荟萃之所。唐初诗坛四杰的骆宾王、卢照邻来了,罗隐、李白、孟浩然、刘禹锡、白居易、张若虚、徐凝、张祜、刘长卿、杜牧、李商隐、高适、崔颢、王昌龄、皮日休等著名诗人来了。据《旧唐书》记载,当时“天下文士,半集维扬”。至宋代:黄庭坚、欧阳修、苏轼、苏辙、陆游、秦观、姜夔、李清照、辛弃疾、韩琦、杨万里、陈师道、曾巩、文天祥、王安石、晏殊等著名诗词人先后到访扬州。推崇唐诗宋词的元、明、清就更不必说了。

作为诗人云集的“梦里江南”,文化高地自然不可或缺:一处是坐落于扬州城北的平山堂、大明寺。平山堂为欧阳修所建,是其名篇《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吟诵之地。其后,大文豪苏轼为纪念恩师,又在平山堂后修建一座谷林堂。苏轼的《西江月·平山堂》、《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皆出自此处。大明寺为唐代东渡扶桑的大和尚鉴真所在寺院,其寺院栖灵塔内留有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人登塔诗墨。由于两处建筑紧靠在一起,历来是文人雅士的文化圣地。晏殊的千古绝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出自寺中。另一处是明清时期,在扬州城古运河畔修建的“康山草堂”,它不仅是当时扬州园林之一,更是文人吟诗作画交流的场所。

既然是诗人们的“梦里江南”,那么,名篇名句必然层出不穷。与扬州相关的名篇有:秦观《梦扬州·晚云收》,姜夔《扬州慢》、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徐凝《忆扬州》,杜牧《遣怀》、《寄扬州韩绰判官》、《赠别二首》,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静夜思》,欧阳修《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苏轼《临江仙》,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王安石《泊船瓜洲》,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等。名句就更多了,例如:“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等等。典故亦是如此:南柯一梦、骑虎难下、波涛汹涌、似曾相识、功德圆满、龙蛇飞动、删繁就简、东阁梅、四相簪花等。同时,作为“梦里江南”也拥有千古名曲《广陵散》以及世界名歌《茉莉花》。

文章图片4

随着众多文人墨客汇集扬州城,他们或吟诗作画、或比拼词曲、又或把酒言欢。而围绕这些文人雅士志趣、爱好乃至习性的各行业旋即展开,“江南文化”也至此逐渐产生。它不仅是服务于诗词歌赋的广陵琴派、广陵筝,也是把酒言欢的维扬菜;它不仅是服务于休闲娱乐的扬州早茶、扬州沐浴、扬州弹词,也是雅俗共赏的扬派盆景、扬派剪纸、扬州漆器、扬州玉雕;它不仅是服务于诗词印刊的扬州雕版印刷,也是独树一帜的扬州画派、梅派京剧。更有三大书院(广陵、梅花、安定),春江诗社、邗江吟社、淮海词社加持。由此可见,江南文化并非浅显的白墙青瓦、小桥流水人家、油纸伞、乌篷船等所能表现地。

当然,扬州不是“江南文化”的所有,她只是“江南文化”的缔造者、传播者、弘扬者。“江南文化”还包括广义江南地区其他独具特色的内容,例如:苏州缂丝、江宁织造、杭州丝绸、景德镇陶瓷、徽派建筑等等。它是一个不断融合、包容、拓展的概念,绝不是某一地区及城市所特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仙李白的诗句,让扬州闻名天下。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一世传奇。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扬州才是最后的江南。它穿越千年,风姿如故,宜清风、宜月色、宜微雨、宜诗宜画。当踏入扬州的那一刻,一个绵长的梦已然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