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邂逅红花草 □骈国华 前年清明后,在全国有名的蒋巷村农耕园参观时,与满田盛开的红花草邂逅。导游问,这地里开红花的绿草大家都认识吗? 我们这些从农场走出来的干部,谁不认识红花草呢。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用物资紧缺,化肥供不应求。农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规模小的农场也有好几万亩,即使有化肥买,也缺乏资金。但那时农场的水稻却年年夺高产,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面积种植绿肥做底肥。在绿肥中,红花草又是大头。每年水稻收割前,生产队就派人把红花草的种子撒进稻田里。稻子收割后,红花草也出苗了,为空旷的稻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红花草耐寒经冻,整个冬天它们都绿意盎然。立春后,匍匐在地面上的红花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像注射了兴奋剂,一下子蹿起来,蓬蓬勃勃,相互缠绕,密不透风。到了清明时节,红花草的藤茎上开出一朵朵小红花,宛如一支支小火把,先是一朵两朵地开,紧接着就成片成片地开,开成红色的海洋。到了插秧时节,红花草被翻进泥土,泡入水中,变成了上等的底肥。 记不清从哪一年起,大概是从化肥满足供应后,农场就不再种植红花草做绿肥了,红花草也不再被人关注,甚至早就被人遗忘了。然而,当今天忽然与它邂逅,那驱散陌生后的熟稔,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还是激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久违了,红花草! 导游向我们介绍说,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人们不但追求吃得好,更追求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因而,无污染,原生态的绿色食品成了人们追求的热门产品,畅销产品。从前年开始,我们村里种田不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产的无污染、纯天然的稻米卖到十元钱一斤,还供不应求。可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不用化肥,村里的农家肥又很少,怎么办?通过村民代表和村委会讨论,决定选择种植绿肥养地来提高产量。红花草,学名紫云英,它是一种产量高品质优的绿肥。现在,我们村的水稻全部用它沤制做底肥。改稻麦两熟为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后,经济效益不但没有下降,而且比种一麦一稻两季还要高出将近一倍。 怎样不断提高种植业的经济效益?蒋巷村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打开了我们的眼界,值得借鉴。相信红花草很快会重新开放在农场的田野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