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那些事——宋朝时期(9)

 金色年华554 2022-05-07 发布于江西省

耶律大石把西部喀喇汗王朝变为自己的附庸之后,便派大将额儿布思进军花剌子模国。额儿布思进入花剌子模后,大肆屠杀平民,洗劫村落,迫使花剌子模的沙阿即思投降。阿即思向他表示愿效忠菊儿汗和交纳年贡三万金狄纳尔及其他贡品。缔结条约后,额儿布思从花剌子模撤军。

新疆那些事——宋朝时期(9)

耶律大石的西征事迹被传到欧洲,正逢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于是在欧洲流传着东方世界有一位神秘的祭司王约翰,是基督教的捍卫者。俄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和古英语中中国的发音类似于“契丹”,都是受耶律大石西征的影响。而耶律大石的名字也成了西辽帝国的代称,在耶律大石死后,金、西夏、南宋等国家对西辽的后代君主皆称为“大石”。

耶律大石用十年时间,先后归并了高昌回鹘王国、东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国,以及康里部,建成一个疆域辽阔强大的西辽帝国,穆斯林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喇契丹。西辽王朝虽统治时间只有88年(1124~1211年),但在中亚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朝代。

西辽的建立,结束了东西喀喇汗动乱纷争的局面,大一统的出现,使社会秩序比其前其后的朝代都为安定。西辽王朝统治者以早期喀喇汗王朝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作为指导,对人民“轻摇薄赋”;对属国属部“柔远怀来,羁縻安抚”;耶律大石也并没有对穆斯林进行迫害,而是实行了宽容平等的宗教政策,允许各种宗教发展。因此,当地比较紧张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都有所缓和,形成了一种比较安宁、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知道当时西辽上层是信奉佛教的,但他们却没有以佛教为国教推行下去。就这一点来看,耶律大石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西辽本身的民族成分很复杂。有契丹人、汉人、突厥人,还有粟特人、波斯人等。因此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新疆历史上,一个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正面例子。

西辽统治下的中亚文化的显著特点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加强。西辽官方使用契丹语、汉语和波斯语,民间多使用回鹘语。各民族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不同民族的语言,促进了文化的融合。西辽的君主使用汉文年号和庙号,官方语言中也有汉语。在行政、军事、赋税、生产技术、建筑艺术、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方面,汉文化从多方面影响着当时的中亚地区。考古资料证明,在西辽王朝的直辖领地上有很发达的冶炼和兵器制造业,箭簇、斧、刀、短剑、铠甲各地都有发现,工匠们使用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锻造技术,生产钢制武器。

新疆那些事——宋朝时期(9)

因为当时的契丹族是个受汉文明影响的子系统,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西辽在中亚立足之后,他们自上而下为当地使用突厥语系和伊朗语系的居民灌输带有契丹族特色的汉文化。长春真人丘处机在西行会见成吉思汗时经过新疆的吉木萨尔,虽然丘处机明显感到当地居民在面部特征上和他有差别,但这个经过西辽统治的地方对丘处机来说在文化上并没有太过陌生,丘处机发现这里有儒生也有道士和佛僧,足见儒学,佛教,道教在当地都有一定地位。元朝初年的时候维吾尔人中有大量儒生,其中最有名的叫做廉希宪,被称为维吾尔的孟子。可见西辽政府显然在新疆和中亚开设和普及了儒学教育。

新疆那些事——宋朝时期(9)

但是,自耶律大石在虎思幹尔朵立账建国称帝之后,逐步丧失了对蒙古高原诸部的控制。蒙古诸部向来都跟同为蒙古语族的契丹人比较亲善而对通古斯语族的女真人厌恶,所以出现了在辽国末期仍然有部落投奔天祚帝以及归顺可敦城的耶律大石的现象。对于金朝而言,没能安抚控制住蒙古诸部是终其一朝都无法解决的难题,直接导致后期被统一的草原帝国拦腰截断最终灭亡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耶律大石而言,蒙古部落的效忠则是其早期能够在可敦城安身立命并挫败金朝进攻的重要支柱,在其放弃可敦城根据地向西迁移的过程中,蒙古诸部也有出兵士和战马物资随行的记录。

最终西辽丧失了对蒙古高原诸部的控制的主要原因还是天高皇帝远,跨越辽阔的戈壁和沙漠来统治草原部落在那个年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大石在西域站稳脚跟之后曾多次试图东征复国,但终究是没能跨过茫茫的大漠,之后蒙古诸部陷入了内斗直至成吉思汗崛起统一草原。尤其是1175年,粘八葛部(即成吉思汗时代的乃蛮部,位于阿尔泰区域的突厥语部落联盟)宣布内附金朝之后,西辽跟蒙古高原的交通往来,基本中断。

新疆那些事——宋朝时期(9)

康国十年(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在位二十年,庙号德宗。耶律大石的儿子耶律夷列年幼,依据辽朝的传统,“遗命皇后权国”。皇后萧塔不烟摄政。她不仅“称制”,而且改元咸清,号称 “感天皇后”。

1144年,金熙宗得知耶律大石去世的消息后,派使者粘割韩奴前往劝降西辽。粘割韩奴进入西辽国境后,正好遇上外出打猎的萧塔不烟。见到萧塔不烟后,粘割韩奴不但没有下马跪拜,反而让她下马接诏。萧塔不烟于是命人将粘割韩奴拉下马,让他跪下。粘割韩奴痛骂不止,斥责其为反贼,侮辱上国使臣。萧塔不烟发怒,派人将其杀死。感天后怒杀金朝使臣是不对的,但是这件史实却能告诉我们,西辽当时是国力相当强大的王朝,非南宋、西夏之可比;而金朝及其使臣仍以“上国”的态度对待它,那粘割韩奴碰壁以至遭杀都是咎由自取。

感天后“权国”七年,在萧塔不烟执政期间,西辽社会安定,经济继续发展。1150年,萧塔不烟将执政大权交还于儿子耶律夷列。夷列即位后,改元“绍兴”。

1149年,西喀喇汗国大汗伊卜拉欣三世与葛逻禄军队长官艾亚尔伯克发生冲突,双方在饥饿草原发生战争,伊卜拉欣三世战败被暴尸荒野,其子阿里·本·哈桑继任,称恰格雷汗。恰格雷汗随后对葛逻禄人展开报复,杀死其首领比古汗。葛逻禄的拉钦伯克和比古汗之子向花剌子模求助,而恰格雷汗则向西辽求援。耶律夷列派东喀喇汗国土库曼王伊卜拉欣·本·阿赫马德率军1万前去救援,双方隔粟特河对峙。经撒马尔罕的宗教人士调节,双方签订合约,恰格雷汗恢复了葛逻禄首领的军事职务,双方撤军。

绍兴元年(1151年)西辽进行人口普查,“籍民十八岁以上,得户八万四千五百户。 ”这充分表明了西辽的强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