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抢答 题目答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

 romini 2022-05-07 发布于湖南省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

1. 太阳诞生之后,地球和月球也相继形成。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已经有几十 亿年了。

 2.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 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3. 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4. 光和热是太阳送给我们最重要的礼物。

 5. 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

 6. 我们还可以用指南针来确定方向。

 7. 日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8. 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 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9.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档物和屏。

 10. 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一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 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11. 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月球和太阳的一个 明显不同。

 12.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13. 给月相的图片排序的方法有排成圆图、排成一字等。

 14. 我国古人十分智慧地用亮星来观察和描述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变化。 15.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

 16. 月球的年龄约45亿年,直径约3500千米,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约38万千米。 17. 模拟制造环形山所用的材料有光盘和细沙、大小不同的球等。

 18.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水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 潮。 

19. 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球体,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一个球体。 20. 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21. 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 身。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2.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 了出发地。这样,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23. 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24. 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5. 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 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26. 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 教材问题。

一、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题些物体是静止的。判断的证据是什么, (见课本第2页)

 答:在运动会上,正在跑步的学生是运动的,周围站着的学生是静止的;在公共 汽车站,上车的乘客是运动的,正在等车的乘客是静止的;在大草原上,在空中 飞着的雄鹰是运动的,帐篷是静止的;判断的证据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有位 置的变化,而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地面没有位置的变化。

二、 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见课本第3页)

答:首先,确定研究对象一一被研究的物体;然后,根据题意选定一个参照物; 最后,你就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三、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见课本第4页)

答:秋千前后来回摆动,钟表上的摆左右摆动,汽车前玻璃上的雨刷左右摆动, 跷跷板上下摆动等。

四、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形式,(见课本第8 页) 答: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五、 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见课本第9页) 答:物体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物体会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动下 去,也许物体会在斜坡上不动等。

六、 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怎样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见课本第12 页) 答: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用时短的速度就快,即运动的快;在用时 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就快,即运动的快。

七、 如果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见课本第14 页)

答: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就大,即运动快。

 八、 两位同学都沿着直线行走,但出发时间和出发地点都不相同。这样能比较出 运动的快慢吗?应该怎样比较,(见课本第16页)

答:能。大家都走10秒,然后测量距离;距离长的运动的快。

九、 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见课本第24页) 答: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蚕卵孵化 需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十、打开一颗生鸡蛋,与熟鸡蛋比较,我们还能发现鸡蛋里有什么,(见课本第 26页)

 答:生鸡蛋里是液体,熟鸡蛋里不是液体。

十一、刚出生的重的幼虫是什么样的,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呢,(见 课本第27页)

 答:刚出生的蚕宝宝的身体是纺锤形的,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 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的 身体变成白色。

十二、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见课本第31页)

 答:蚕和蚕蛹身体的形状不同,蚕是长圆筒形的,蚕蛹是纺锤形的;蚕和蚕蛹都 具有体节,但是数量不同,蚕有13个体节,蚕蛹有12个体节;蚕变成蚕蛹后, 腹足和尾足消失了,并且在背后长出了盾片;我们可以在蚕蛹身体上发现一对复 眼和触角原始体。

十三、雌城与雄蛾有什么不同,(见课本第33页)

答: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 腹部狭长,超大,爬行较快,翅膀振动飞快。

十四、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见课本第34页)

答: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 蛹、成虫四种形态。从出生一生长发育一繁殖一死亡的过程。

十五、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哪几种?你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见课本第38页) 答: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和胎生。鸡属于卵生动物,猫和狗属于胎生动物。

 十六、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过程。其他动物的一生又是怎样的 呢,(见课本第39页)

答:鸡第1天身上全是绒毛,第30天身上的绒毛变成了羽毛,6个月后母鸡下蛋 繁殖后代;狗第1天眼睛闭着,耳朵听不见,第2至3周眼睛睁开,吃妈妈的奶, 6个月长出牙齿,能够咀嚼食物等。

十七、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见深本第 42页)

答:太阳是一个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球体,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太阳 每时每刻都释放出巨大的太阳能。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本身自己不 能发光,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十八、一天中,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见深本第45页)

答:早晨,日出东方,照在物体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太阳渐渐升高,影子逐 新变短;到了正午,影子最短,然后影子又渐渐变长,直到傍晚太阳落山,影子 消失,影子的变化是一个长一短一长的过程。

十九、影子是怎样产生的,(见深本第48页)

答:光线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在这个物体后面光线不能 到达的区域便产生影子。

二十、想一想,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见课本第48页) 答: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投向西方,影子较长,随之影子逐渐变短,到 中午变为最短,影子投向北方;随着太阳西行,影子逐渐变长,在傍晚西落前变 得较长,影子投向东方;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是相反的。

二一、 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见课本第50页)答:农历上半月(初一到十五)月相由缺到圆,下半月(十六到三十)月相由圆 到缺。

二二、 根据我们查找的月球资料,月球适合人类居住吗,(见课本第53页) 答:不适合。因为月球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各种条件;昼夜温差很大,可达三百多 度;重力比较低,特别容易造成钙等物质流失;没有大气层保护,相当于直接受 大量宇宙射线照射;受地球引力而来的小行星会直击月球;月球的引力太小不能 吸附空气;月球地处寒冷,不长植物;月球没有适宜的大气环境,没有氧气,没 有适宜的温度等。

 二三、 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 (见课本第54页)

 答:在古代,人们凭直觉认为地球是方的。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 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看到船身。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 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这些现象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形。直到1519 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 地。这样,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二四、我们来看看地球仪,通过它,你观察到了什么,(见课本第56页) 答:地球仪上有一条表示赤道的线,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球体上蓝色的 代表海洋面积的部分十分庞大,人类生存的面积很小等。

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要点二

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1. 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 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 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 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 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 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 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 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 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 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 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 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 线运动。

7.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 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

8. 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 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时间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 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 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 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 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 动。

13. 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 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 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6. 以斜面装置拉动滑车至高处的施力,比直接吊起滑车至高处的施力要小,也就是 说,斜面可以用较小的力将物体抬至高处。斜面愈长或斜面高愈低即斜角愈小,则 愈省力。

17. 斜面的应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应用斜面的原理,如梭梯、蜿而上的山路 等,可以让人们省力。,2)若将两个斜面结合在一起,则形成一种称为楔(或称为劈) 的简易工具。楔在切割或分裂东西时非常有用。刀、斧及人类们牙均为的例子 科学.第二单元复习

1. 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 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养蚕小窍,:

?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 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 经常清除蚕的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 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4.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蚕在幼虫阶 段会蜕4次皮,还有2次在蛹期(茧内),一生共6次蜕皮。

5. 蚕在阴暗、干燥、温暧的环境中生长得好。

6. 蚕蜕皮四次后变成五蚕,即将叶丝的蚕身体缩短,发黄而透明、套是8字形叶丝 的。

7. 蚕蛹被茧包要,茧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蚕茧的形状、大小、麒色也是各种各样的

8. 蚕茧是由一根蚕丝组成的,蚕丝可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9. 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头部有发达的咀嚼式口器:部有三个体节,长 有三足,叫作胸足,用来把持桑叶;腹部长有五对腹足,用来爬行;蚕的身体两例 长有气门,气门是蚕用来呼吸的通道。

10. 剪开蚕茧观察,蚕蛹的体形粗短,像一个纺锤,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 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

11. 蚕蛹平时不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

12. 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

13. 变成的过程叫羽化。

14. 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形状像羽毛;胸部长有三 对足和两对翅,腹部是一节一节的。一只雄岷能产400~500粒卵,刚产下的卵是 黄色的。

15. 如何分辩雌雄蚕蛾:雌蛾,腹部肥大,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膀振动飞快。 16. 蚕的一生要经历卵一一幼虫一一蛹 成虫四个不同的形态变化。

17. 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如气温、混度、食物、病虫害、 环境的污染等。

18. 蚕的一生经历出生一一生长发育一繁殖一一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 期,时间约56天。

9. 蚕蛾、蚂蚁、蜒虽然外形差异很大,但它们都有头、胸、腹,头上有一对触角,胸 部有三对足,两对翅,它们都是昆虫。

20自然界中有些动物是从卵里孵化出来的(卵生),如:蝴蝶、蜻蜓、鱼等:有些是母 亲直接生下来的(胎生),如:山羊、熊猫、免子等。

科学第三单元复习

1. 像开着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 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

2.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3.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4. 影子的特点: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 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5.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 相反。例如: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旧在东边。

6.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 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最和傍晚,最短 的时候是中午。

7.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古代的人们曾经 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暑。

8. 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太阳围着地球转。

9. 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是运动的,地球每24小时自 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并于去世前发表了著作《天体运行论》。

10.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或逆时针,正好与地球上看到的其他天体自东向西或时针的运动方向相反

11.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每24小时转动一周,相当于一小时转动15度。

12.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与地 球不同。

13. 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 的6分之1。

14.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 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15. 月球在圆块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 不同的形状。

16.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 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17.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 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 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18. 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 19. 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 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 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