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介绍几味固涩的中药,这类药性味大多酸涩,因而有收敛固涩之效。 一、麻黄根。味甘性平,归属肺经,主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等病症。《滇南本草》 记载:(麻黄根)止汗,实表气,固虚,消肺气、梅核气。内服或外用皆有用法,与黄芪、牡蛎同用可治虚汗频发、津液不固、体常自汗,是为牡蛎散。 二、五倍子。又名百药煎,性平味酸,归属肺、肾、大肠经。有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等多种作用。《本草纲目》记载:(五倍子)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治)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 三、山茱萸。味酸性温,归属肝经、肾经,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导致的一系列表症,如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等。与覆盆子、茯苓、附子、熟地等同用,可治遗尿;与白术、牡蛎等同用,可治自汗不止。 四、芡实。味甘涩性平,归属脾经、肾经,有补中益气之效,为滋养强壮性的药食材。此外,芡实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功效也很不错,古代便将芡实视为防止未老先衰的良药。主治慢性泄泻、小便频数、遗精滑精等病症,与山药、白术搭配,主健脾止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