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不勤劳?

 雨萌小站 2022-05-07 发布于辽宁省

May.

07.2022

勤劳是一个良好的品质,是老一辈从农业、工业崛起的时代里磨练出来的美德与意志,他们以此为荣,并终生受益。可年代来到我们这一层,脑力活动代替了体力劳动,人们不再以盲目劳动为荣,反而对轻体力的工作产生了崇拜与渴望。当我们不再以挥洒汗水为生活导向的时候,享受某种意义上的自由和闲散便成为了新时代的新追求。

劳动节期间,我看着妈妈传来的视频而思绪泛滥,视频里姥姥刚刚恢复了往常的精力,便在厨房里兜兜转转给妈妈整理要带走的东西,她有条不紊地将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这让我回想起她一生以洁净自律为主旋律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循规蹈矩的教育理念下,后辈们模仿学习获得的整洁习惯。其实想到这里,我是深感愧疚的,因为不久前还因为没有及时打扫浴室而导致下水道堵塞,那时我看着满地的头发却没有一丝清理的欲望,觉得时间有限,可以躺在床上休息片刻的宝贵光阴,不想被讨厌的体力劳动取而代之。

或许,这就是我们观念的彼此厮杀,一个人可以在劳动中肯定自己,也可以在劳动中否定自己,如果你在付出辛劳时,心里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将自己当下的所作所为视为美好的来源,那么所有的汗水便会因此而有意义,你也会因为付出劳动而感到幸福。可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当我打扫房间的时候,我没有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我会质疑为什么是我在打扫房间,而不是其他家庭成员,因此每每付出辛劳的时候,不仅肉体受到折磨,精神也遭摧残。于是我定义自己的每一次体力劳动,都不是在自愿的情况下做出的行为,而是不得已,被迫强制的劳动。

如今的劳动节,也因为调休而被很多人抱怨,大家的一致心愿是用加班调休换来的连续假期不够人性化。可记得有一次和爷爷聊起如今的节假日,他却说劳动节放假很不合理,既然是劳动节就应该通过加班劳动来表示对劳动的热爱。说实话,这种观念当时是震惊我的,可在爷爷的思想观念里,劳动是光荣的,在他们那个年代,大家都是抢着干活,觉得这是一种荣誉,而且那时候大家普遍都是统一阶级,没有贫穷和富有的悬殊差距,因此那时的一个“先进标兵”或“劳动模范”称誉,便比如今的奖金假期还要诱人。

这也让我感到惊诧,因为在我的意识层面里,将一件群体性工作赋予到个人身上,并让其觉得是一件属于自己的活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在无法凭借外在的肯定而获得自身价值的提升时,劳动是外在的,是异己的,是属于别人的,因此奴隶感就产生了,自我牺牲的意义就薄弱了。

后来,我告诉爷爷,当年他做的那些劳动如今都可以被机器代替了,可他依然觉得自己的劳动有价值,于是我将一些他身体上因公受到的伤害解释给他听,就像一台老去的机器被搁置在落灰的阁楼,他肺叶里频频传来沙哑低沉的声音,因为某种信仰而依然炯炯铿锵。

如今的我们,在科技制造领域用无情的金属代替了人工的力量,在毁灭了一部分人性之后,缔造了人类文明新时期的优越感。面对如今社会的未来,年轻人依旧满怀热血,可和旧时代的热血不同,我们缺失了甘愿牺牲的那部分信仰,转而以“人性化”代替了从前被高高举起的“奉献”。面对工作,面对生活,我们这一代人始终缺少长久的耐心,没有对待长期从事某件事的信念,于是眼神里永远闪烁着抽离与放弃,心怀从头再来的志气,也正因如此,不管是哪个层面上,体力劳动的付出都无法回到最初的样子了,我们心里想着投机取巧,嘴上说着能者多劳,并在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层面里享受着懒惰带来的快乐,以为生命就是一汪沉静的湖水,不需波涛汹涌,也能生生不息。

就在五一节后,我坐在安静的办公室里,突然就想到了姥姥有条不紊整理家什的画面,看到了爷爷朝气蓬勃挥洒汗水的青春,我想,或许我真的需要在劳动中感受快乐,才能更好的适应生活,才能因工作而获得尊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