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哲学源流史》日本近代哲学之一:西周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2-05-07

日本近代哲学之一:西周

  

日本的启蒙运动是指从明治维新(1868年)到明治10年间以" 明六社" 的思想家为代表所兴起的思想启蒙运动。在日本近代思想史上启蒙运动占有重要的位置,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开拓了近代日本哲学产生的源流。  


西周(18291897)是日本明治时代重要的哲学家、启蒙思想家。他自幼接受儒学教育,对朱子学作过深入研究,后转向研究徂徕之学。1862年受幕府之命赴荷兰留学,在莱登大学就学于维塞林。西周深受荷兰哲学界当时流行的孔德、穆勒、边沁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回国后,任" 开成所" 教授,并担任兵部省、陆军省的要职。1870年自办私塾" 育英舍" ,讲授《百科连环》。这是日本最初的哲学百科全书,对移植西方哲学起过巨大的作用,成为日本近代哲学的渊源。西周因此被誉为" 日本近代哲学之父"。  

1873年,他与加藤弘之、福泽谕吉等人共创启蒙学术团体" 明六社" ,并不断在该社办的《明六杂志》上介绍新知识、新思想,进行启蒙宣传。西周的主要哲学著作除《百科连环》外,还有《美妙学说》、《生性发蕴》、《百一新论》、《人生三宝说》、《知说》等。  

西周的汉学素养颇高,这充分体现在汉译西方哲学术语上。他准确地翻译了一批西方近代哲学范畴,其中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如" 哲学" 范畴,他先是参照中国宋学,译为汉字" 性理学" " 穷理学" ,后觉不妥,又译为" 希哲学" ,最后他在1874年刊行的《百一新论》中,把论明天道人道的斐卤苏比(日音译)译名为" 哲学" ,与英文原意" 爱智慧" 十分吻合。  

另外他在苦心精译" 主观" " 客观" " 理性" " 悟性" " 现象" " 实在" 等哲学范畴过程中,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吸取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营养。这些术语至今仍被日本和中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哲学界频繁使用。西周对这些术语的创译,对于勾通东西哲学交流、促进东方哲学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突出的贡献。  

西周的哲学主要来源于孔德、穆勒的实证主义。他依据孔德把哲学称为" 综合哲学" 的理论,在《百科连环》中,把哲学定义为" 科学之科学"。他认为,"凡事物必有其统辖之理,万事不得不受此理之统辖" " 哲学乃诸学之统辖,诸学不得不受哲学之统辖"。所以," 哲学的定义应该是诸学之上之学"。基于对哲学的这种认识,他尝试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  

西周的哲学以" " 为主,他批判了和汉" 虚学" " 空理" ,并借助实证主义把虚理改造成为实理。他否定事物之外还有什么先验的空理,而肯定事物本身具有发展之理。他把" " 分为物理和心理两种,认为物理为" 天然自然之理" " 先天" 之理,宇宙万物皆" 具备此性而不能外乎其理"。因" 物理常一不二" ,故为必然性所支配。如果" 有与此理相违背者,则何事亦不能成"。而心理为" 后天之理" ,只是人类所遵循的道理,因" 心理非一定无二" ,即因人因事而异,能为人所左右,故不具有必然性。但这种理也不外乎天然,并不能随意改变它。因此,物理与心理不同,不能加以混淆。他认为,物理能支配心理,而心理不能支配物理,指出" 以为用人类的心力可以改变物理上之力" 的想法," 是大大的错误" 这里明显表现出西周唯物主义的倾向。  

但是,这还不能说明西周哲学的性质是唯物主义的,因为他在说明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时,宣扬灵魂不灭,可以脱离肉体而独立存在。他说:" 唯推理而测之,触类而长之,灵魂离肉体,身躯死则灵魂脱离,若觉作二性,毁坏归于元质,唯灵魂则因既为元质,故一始之后不灭,或入显界,或没冥界,轮回无端,唯离之命。" 他还认为灵魂是上帝意志的体现,为人力所不知," 灵魂所以始,又所以终,……其创始也,帝赐也,……其终灭也,亦帝意也" ,而" 人知未及以知之" " 人力无知之何而已"。西周还根据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认为因此人就得有信仰,而有信仰就得有宗教。他肯定宗教,这同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显然是不一致的。  

在认识论上,西周认为,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是人们认识的来源,认识不过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他说," 我人依色见物,若无色何得见焉" "知觉者,其目的在依感觉而知外界生感觉之物也"。西周所谓的认识,主要指经验认识,他认为把大量事实积累起来,就能得到一贯的真理。  

由于他强调归纳法,轻视演绎法,因而没有能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西周哲学的性质,日本唯物主义哲学家永田广志(19041947)后来指出:西周" 动摇于唯心论之侧,也接近了唯物论,但他的立场还是孔德的实证哲学" 这是有道理的。  

在伦理学上,他从穆勒的功利主义出发,提出所谓" 人世三宝说"。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幸福,快乐而无痛苦。如何才能达到幸福?他指出," 健康" " 知识" " 富有" 是人生的" 三宝" ,得此三宝,人生便获得了最大幸福。而阻止人们幸福的是" 疾病" " 愚痴" " 贫乏" " 三祸鬼"。为要得到三宝,就必须消灭" 三祸鬼" " 送之于阎罗之首所"

西周主张,在个人获得"三宝" ,达到幸福时,还必须帮助别人获得幸福,而不能损害别人的健康、知识和富有。他指出,有害自己" 三宝" 的是" 三祸鬼" ,而损害他人" 三宝" 的是" 凶贼" " 诈伪" " 窃盗" ,即" 三恶魔"。它们是人世间一切恶行的根源,必须要消灭。而消灭" 三恶魔" ,既是个人的义务,又是社会的责任,是社会道德的基本准则。西周的伦理思想在日本的启蒙时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总之,西周新哲学的创作活动,加速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对以后的日本哲学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日本哲学同时也为亚洲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