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中华命运的两个决定

 dawn的图书馆 2022-05-07 发布于贵州省
文章图片1

转战陕北研究地图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毛主席多次力排众议作出伟大决策,在危机中挽救了党和革命,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无论是指挥红军四渡赤水,还是提出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无论是坚持攻打锦州,还是决策炮轰金门,历史不断地证明, 主席眼光独到。周总理感叹,主席下决心做的事,你可以反对,但不要轻易反对。王震将军佩服到:“主席比我们多看了50年”

主席超出常人的智慧与他大量阅读、不懈学习以及积极参与革命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主席总能镇定自如,找到方向,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

文章图片2

主席亲自指挥渡江战役

据主席身边人士回忆,在一生所做的重大决策中,有两次主席反复权衡,多次考虑,香烟吸了一根又一根,浓茶喝了一杯又一杯,数日彻夜难眠。正是主席的担当作为,中华民族才最终走向复兴的征程。

一、与蒋介石反动政府彻底决裂

抗战期间,蒋介石一直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除了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民党反对派多次蓄意制造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事摩擦。蒋介石将装备美式武器的精锐部队部署在内线用来防共、反共,甚至引起美国上将史迪威将军的不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蒋介石一方面强制命令我党军队在原地待命,另一方面敦促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海空军支持下快速抢夺地盘,接受日军成建制地投降,并假意邀请主席赴重庆共商国是。

为了响应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呼声,揭穿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主席不顾个人的安危,于1945年8月29日亲自赴重庆参与谈判。经过43天努力,国共两党达成了“双十协定”。

文章图片3

重庆谈判

然而对于蒋介石的诚信,广大民主党派和国民党内爱好和平的人士均深表怀疑。毛主席也早就考虑到革命的复杂性,他指示我党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同时也要求大家对蒋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发动内战做好准备。主席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对中国未来发展前途来讲,东北特别重要……只要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未来就有巩固基础。”

同年9月19日,党中央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构想,明确现阶段任务是打击和阻止国军北进,争取热河、察哈尔两省,进而发展和巩固东北。

但是主席面临的难题在于,是否值得冒着与国民党反动派军事冲突的风险派部队进军东北。此时离日本投降刚刚约1个月,东北还有苏联红军驻扎,国民党军队尚远在南方,由于我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联军已经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立即进入东北的时机千载难逢。但是一旦逐鹿此地,国共间对峙可能就再无转圜余地,国军便有了动武的借口。

从全国范围看,当时国共双方实力悬殊。国军拥有280个师、32个炮兵团及特殊兵种共422万人,同时还收编了数十万伪军和土匪。而我军只有正规军127万人。可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旦开战必然吃亏。

是寄希望于蒋介石的仁慈和信守承诺,还是下定决心早做打算?主席陷入沉思。事实上,抗战胜利初期,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威望一度达到顶峰。如我们在军事上有所动作,蒋某人必将挑起内战的帽子扣在我党头上,使不明真相的群众迁怒于我,但是我军在军事上的不作为必定会让蒋军占尽先机,届时将完全处于被动挨打境地。“四·一二”政变的教训相当深刻。

预则立,不预则废。主席的英明在于,他不但能洞悉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总是能够提前做出周密详尽的部署,以争取最好的结果。主席思考再三做出决定,派部队去东北。如果蒋介石有诚意和谈固然好,如果发动内战,我军将奉陪到底。

文章图片4

指挥作战的林彪

1945年底,主席从山东解放区等地抽调了11万官兵和干部赶赴东北。对于谁担任这支大军的统帅,刘少奇推荐了三个人选:陈毅、徐向前、林彪。主席一锤定音,由林彪挂帅。二战四平后,主席正式任命林彪出任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四野前身)司令兼政委,由林帅统一指挥东北战局,并为其配备了罗荣桓、刘亚楼等强有力的班子。

正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决定,使东北的局面逐渐发展有利于我党的变化。1945年9月份,杜聿明率国民党军队新一军等精锐向我军发起进攻。初期遭到失利后,林彪及时调整战略,通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站稳了脚跟,扭转了局面,国民党军队处于颓势。

文章图片5

杜聿明

随着我东北地区土地改革开展,大量翻身农民积极参军,而蒋军的兵力则越战越少,被我分割包围后一一歼灭。从辽沈战役的胜利到四野百万大军出关解放全中国,无不体现出主席当年争夺东北战略的先见之明。

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意味着,新生的人民政权将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世界第一强国。1950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约229亿美元,仅是美国的十二分之一;钢产量60万吨,仅为美国的一百四十四分之一。两国在军备和后勤补给方面差距更是天上地下,完全不在一个时代。

文章图片6

右为金日成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匆忙发动了解放韩国的战争,并一度占领了南方百分之九十的领土,朝鲜半岛统一在即。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出人意料地实施了仁川登陆行动,将朝鲜军队拦腰截断,人民军失去后勤保障后,被不断分割包围,继而呈现溃败势头,情况急转直下。当时麦克阿瑟狂妄地称,圣诞节前结束战斗。

文章图片7

麦克阿瑟

面对金日成的求援,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是主席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当时主席考虑的是要不要介入朝鲜战争?以什么方式介入?多大程度介入?中方参战或不参战后果怎样?国际社会将如何看待中方行动?

文章图片8

主席与中央其他领导讨论出兵朝鲜

中央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此事。主持一线工作的同志以及包括林彪在内的我军部分高级将领等多数人是反对出兵的。理由是我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足以支持这场现代化战争。其次,新中国诸多内部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广大西南地区没有完全解放,敌特分子的破坏活动时有发生,国内建设百废待兴,且苏联和各国的态度亦不明确。

7月13日,毛主席下了步先手棋。他下令紧急抽调四野第13兵团第42军,炮兵第1师、炮兵第2师、炮兵第8师和高射炮兵、工兵等20多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10月8日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中朝边界秘密驻扎,以备不测。8月4日,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倘若美帝取胜,就会对我国构成威胁,必须得有万全之策。”

虽然主席多次提出:“如果敌人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但伟人深知出兵朝鲜兵行险招,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能够通过其他手段达到目的的同时避免战争最好不过。

文章图片9

周总理

在主席的部署下,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屡次警告美国:“美军无论如何都不能越过三八线,否则中国政府就不能置之不理,这就是我们的态度。”而美方对中国的善意提醒却置若罔闻,继续调遣军队快速向北推进,大摇大摆地越过三八线,并一度将战火烧到中朝边界,嚣张至极。

文章图片10

志愿军入朝

又是几个不眠之夜,主席看着地图,反复地思考。此前斯大林对援助我军陆军装备的提议并不积极,因为苏联认为中国军人难以战胜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愿轻易做出保证,苏方承诺的军事物资迟迟不到位。

1950年10月4日,毛主席在充分权衡利弊后,以大无畏的气魄做出决定:出兵朝鲜,保家卫国。主席在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唇亡齿寒,我们怎能见死不救?为了我们的建设,出兵利益极大,不出兵危害极大……如果美帝占领了朝鲜,就会从越南,台湾,朝鲜三个地方对我国展开围攻。”

文章图片11

朝鲜战场的彭德怀总司令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3年抗美援朝的战争,彻底打服了美国鬼子。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洗刷了近代以来西方列强视我国为“东亚病夫”的耻辱。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克拉克将军感慨万千:“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麦克阿瑟晚年回忆录写到:“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脑子一定是有病。”有了朝鲜战争的教训,美军在越南战争时,再也不敢轻易跨过北纬17度线。

文章图片12

北纬17度线

中国军人在朝鲜战场的英勇表现震惊了全世界,苏联政府自此开始对华刮目相看,战后主动对中国给予了资金贷款和工业援助,派出了大批援华专家,我国现代化进程从此开始。也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的红色江山和打下牢固的工业基础,才让改革开放的中国有了40多年跨越式发展的底气。

文章图片13

主席与彭总

回顾历史,再次感受到毛主席非凡的魄力与眼光。在艰苦的峥嵘岁月和实力远不如人的时代,主席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前景。他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迎难而上,奋勇直前,千方百计地为人民谋福,为千秋万代谋利。现在回过头,主席以上两个足以改变历史的决定,为如今的繁华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