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第一的女画家孤作《明妃出塞图》: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wsyqn 2022-05-07 发布于江苏省




选宋代·宫素然作《明妃出塞图》

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唐代宗大历元年,诗圣杜甫游历长江三峡一带,途经中国历史上素有四大美女之称的王昭君的故乡。物是人非事事休,凭吊王昭君的坟冢早已是荒草萋萋,黄昏日落,红颜不再,杜甫感慨万千,提笔重述这位绝世美人的坎坷一生,被画师毛延寿陷害而不得帝王宠爱,背负国家命运远嫁匈奴和亲。

这就是至今仍传诵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四百年后,一位南宋的女道士宫素然重读昭君出塞的故事。隔着千年光阴,两位女子遥遥对视,素来擅长白描人物画的宫素然于是提笔画成《明妃出塞图》。大雪飘飘之夜,边疆北国的王昭君从传说中翩然而至,在她的画卷上策马疾驰。

此时的南宋政权衰落,边疆饱受外族侵扰之苦。如果说北宋尚且还能见到些许繁荣昌盛的表象,南宋在辽金西夏的先后凌辱之下,早已残破不堪,只能偏安一隅,做着“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美梦。

个人命运随之颠沛流离,也激发起一批女性文人的家国情怀,所以先有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后有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

南宋屡屡面临外敌入侵的困境,画家在纸上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怀,王昭君代汉和亲的故事并不罕见。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老师刘子翚也为后人留下了《明妃出塞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画中的王昭君坐在骆驼拉的车中放声痛哭。刘子翚虽描写昭君悲惨的命运,实则痛斥威威大汉王朝,竟然需要借助女子和亲来换取和平,借古讽今,怒骂南宋统治者卑躬屈膝的怯懦姿态。

除了借古讽今,在汉族政权式微的年代,王昭君的爱情故事也因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关联而成为文人墨客垂青的对象。元代剧作家马致远在《汉宫秋》中,就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毛延寿丑化王昭君的伎俩败露后,汉元帝与王昭君一见倾心。

毛延寿畏罪逃到匈奴,将昭君的画像献给单于,单于垂涎昭君沉鱼落雁的美色,率领百万雄兵入侵边疆,指名索取绝世美女王昭君为妻。昭君为国家和平,忍辱负重嫁往匈奴,在黑水河边痛斥匈奴单于的无耻,随后投河自杀,成就一曲千古绝唱。

在这些男性创作的文学作品或艺术创作中,昭君的形象虽然美好,但总体而言偏向柔弱。画家强调她因为汉朝君臣无能而导致的悲惨命运,刻画远嫁塞外时候弱女子的无能为力。而宫素然的作品则与之截然不同。

在她的《明妃出塞图》上,王昭君并不坐在马车里,而是骑在马上。马蹄飞扬,昭君与身后抱着琵琶的侍女在风雪交加的恶略环境下毅然前行,凌然无惧。在她身前身后有数名畏畏缩缩的胡人男子,而昭君和侍女虽是女子,却面无惧色,丝毫不见刘子翚和马致远笔下哀戚悲怨的愤然,而充满为国牺牲的壮志。

与以往男性画家们笔下的纤弱女子不同,同在命运颠沛流离的时刻,女性画家笔下的王昭君更显巾帼英姿。这或许是由于,在南宋家国危亡的时刻,女性文人们也有着激烈的报国情怀。

她们也渴望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命运做出贡献。宫素然笔下骑着马带着琵琶的昭君,比画面上所有的男性更显得英姿勃发,或许正是以女性自身的“英雄”形象,给在南宋时期辗转的女性们鼓舞与激励。

与刘子翚用彩色表现的方式不同,宫素然全画全靠白描,单用墨色线条勾描昭君、侍女、胡人和骏马的形象,而不用修饰与色彩的渲染。因为没有色彩的衬托,白描对表现人物的要求更高,画家必须笔力遒劲,将万千力量蕴藏在根根线条中。

宫素然的线条粗细结合,昭君的发髻纤毫毕现,骏马的马鬃根根分明,即使是纯粹的线条艺术,却用最柔软的毛笔,实现了最坚韧的力量,比刘子翚的色彩,更展现了昭君坚韧的一面。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即使昭君早已远去,塞外的琵琶也淹没在滚滚黄沙之中,这个凄美而又悲壮的传说,仍然流传在画家们展开的画卷上。宫素然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在南宋的国家命运中,或许也与代汉和亲的昭君惺惺相惜,她的《明妃出塞图》,也成为仕女画历史上,一个十分独特的类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