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晓冬:北京冬奥会新添安徽文化元素

 泊木沐 2022-05-07 发布于辽宁省

北京冬奥会新添安徽文化元素
文/葛子双

随着举世瞩目的冬奥会渐渐落下帷幕,不难发现冬奥会中安徽元素层出不穷,京东方上百块LED双面屏呈现的巨型“雪花”,在冬奥会开幕式上大放异彩;合肥全色光显与中国科大研发的全色激光投影机,在中国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上投射画质清晰的“雪屏幕”;科大讯飞提供的各种便携式、穿戴式翻译设备,让志愿者与国外运动员实现无障碍交流…由于北京冬奥会为闭环管理,一些冬奥会中的安徽文化元素却鲜为人知。

出人意料的是,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和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陈列的巨幅国画皆出自安徽籍画家之手!前者陈列的巨幅国画《瑞雪红梅》《清莲溢彩》出自安徽籍画家、吴冠中弟子宋连民之手,后者陈列的巨幅国画《喜迎冬奥》出自安徽籍画家、合肥市包河区美协副主席潘晓冬之手。

宋老师我不曾谋面,我和潘老师相识虽然时间不长,由于我们都共事于安徽迅达书画院 ,接触几次感觉很投缘。去年10月的一天,闲来无事突然想去看看潘老师,当我踏进潘老师工作室的那一刹那,有一种莫名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直以为潘老师的专长是江南水乡系列,映入眼帘的巨幅画面却是冰天雪地的感觉,我好奇的探寻缘由,才知道是潘老师应邀创作冬奥会题材的作品,更感动是承蒙信任让我赋诗一首,也算是我和潘老师有了冬奥不解之缘!

《喜迎冬奥》
葛子双

九州旋起冬奥风,万里长城舞玉龙。

体坛健儿雪上飞,杖策莹花跃碧空。

热情恰似清泉涌,八方来客暖意浓。

五环精彩登峰端,京张尽染中国红。

冬奥会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是北京冬奥会赛时全球注册平面媒体、非持权转播商的国际新闻采编总部,主要服务于世界九大通讯社和国际奥委会,也是赛时雪上项目主办城市、北京冬奥组委、国际奥委会(IOC)等官方信息发布的中心,还是主办城市和北京冬奥会的文化展示平台。

陈列在该中心一层的潘晓冬作品《喜迎冬奥》,契合了国际奥委会所倡导的文化与体育结合的理念,在中国画中加入中国青花元素、张家口长城元素和冬奥滑雪元素相融合的艺术形式,向报道冬奥盛况的各国媒体记者很好地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了奥林匹克精神。潘晓冬正是用自己的方式为冬奥健儿助威呐喊,他将眼见的力与美揉进手中的作品,用艺术创作的方式,向全世界传达出了奥林匹克的中国之声。画面采用中国的国粹青花瓷的视觉效果,巧妙融合长城文化、冰雪文化和冬奥文化为一体,以充满空气感的山水画传递着'绿色冬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梦幻般的蓝色调充分表达了三亿人上冰雪、一起向未来的愿景,为北京冬奥会又增添了一项安徽元素。整幅画面描述着在蓝色的天空下,尖仞的山峦和绵绵不断的长城如坚忍不拔的体育精神,远处的雪上健儿纵横赛场体现出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的奥运传承,也寄托着晓冬对北京冬奥会的祝福和期待。

在这样的理念激励下,晓冬创作出了凌霜傲雪的运动员在冰雪上顽强拼搏、不畏艰险风驰电掣的画面。并以此艺术形式传播了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同时承载着一名艺术家对举办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的美好祝愿。 据悉冬奥闭幕后,巨幅国画《喜迎冬奥》已被张家口档案馆入列2022北京冬奥会遗产目录永久收藏。在此为两位安徽籍画家点赞,为冬奥增添安徽文化元素喝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