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军用上战术核武器,“特别军事行动”就能赢?|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2022-05-07 发布于北京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瑞鹤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5000字 阅读约10分钟

最近的俄乌“冲突”中,俄军用各种常规的手段已经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时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就警告,说俄可能会在战场上使用战术核武器。当然,俄方发言人拉夫罗夫表示泽连斯基是一派胡言。

 ◇ 前脚刚把泽连斯基批判了一番,后脚自己人就公开放炮

这番争论的焦点当然是“核武器”,但它前面有“战术”俩字,那“战术核武器”跟一般核武器有啥区别?本文就来讲讲。

 ◇ 麦克阿瑟难题催生的怪胎

 

核武器刚开始投入使用的时候,都是一些硕大无比的玩意儿,针对的目标也都是后方的大城市,而不是前线的部队,当然,这种核武器一旦使用,引发的就是战略和政治效果。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日本朝野震动,没过几天就投降了。

 ◇ 小男孩原子弹引发的蘑菇云

从此之后,美国自己的核武器倒是越来越多,军方看这样的武器威力这么大,就想着为什么不能在战场上用?

1950年末,美国在朝鲜战争中进展不顺,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决定使用30枚左右的原子弹去炸掉半岛北部和鸭绿江的大桥,麦克阿瑟公开宣称,这么使用原子弹在军事上是无可指摘的,它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战局,还能制造一条核污染带,让北方势力60年内不敢南下。

麦克阿瑟这么说可把杜鲁门总统和当时的英国政要给吓坏了。这么多原子弹扔下去,政治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等于是全面跟苏联开战,当时苏联也有原子弹了,这么一来肯定会扔在欧洲和英国人头上。而且,用原子弹造成核污染带,这会伤及大量的无辜平民,国际影响太坏。

所以英国首相艾德礼几次催促杜鲁门要他一定不要用核武器,而杜鲁门因为这事儿跟麦克阿瑟发生争吵,最后此事以麦克阿瑟被解职告终,而整个朝鲜战争,美国出于政治考量,一直没有动用核武器。

 ◇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议上为了核弹和朝鲜战争进行了激烈争吵

这反映了当时核武器使用的悖论。

军人们自然希望把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投入战场,而战争说到底是政治的延伸,在政治考量当中,只要用了核武器,就会让自己在国际上万劫不复,所以这东西说什么都不可能轻易使用。

这个悖论怎么解决呢?随着技术发展,核武器不但体积越做越小,而且爆炸当量也比毁灭城市的那种大杀器小的多,理论上讲,研发一种只针对敌人的军队坦克军舰这些作战目标,而且不会对平民目标造成破坏的核武器这么一来,如果在前线使用,那么造成的政治影响力就会小很多,使用起来也没那么多顾忌。

在这种考量之下,战术核武器应运而生。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很快,美国为战术核武器找到了理想的用处,那就是防卫欧洲。

美国要保卫北约盟国,但自己在欧洲的那点儿驻军,面对苏联的钢铁洪流那时根本不够看的,这时候,对大部队一击必杀,而附带伤害小很多的战术核武器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上马了能发射核炮弹的大炮。当时,苏联的威胁迫在眉睫,这门大炮的优先级非常高,从杜鲁门到艾森豪威尔,两届总统亲自过问,整个研制工作历时三年,为了赶时间,这门炮借鉴了大量二战德军列车炮的设计理念,也根据德军的某一门K-5列车炮的昵称而定名为“原子安妮”。

1953年,大炮研制成功,并且在内华达进行了发射核炮弹的实验。原子安妮不负众望,成功地将核炮弹发射到20英里以外,核炮弹杀伤半径7英里,虽然也挺大的,但比起当时准备扔到敌人大城市的氢弹还是小很多,在军方看来算是实验圆满成功,美国军方赶紧订购了至少20门原子安妮,并把它们放在欧洲保护西欧国家。

为了震慑对面,这些原子安妮还不断地变换位置,让对面非常忌惮。北约能在50年代后期有底气跟苏联对峙,这种核大炮是非常重要的依仗。

 ◇ 1953年5月25日“原子安妮”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实弹射击实验,由美国陆军第867野战炮兵营在内华达州核试验场进行。

◇ 苏军也搞了一个“聚光器”核大炮 271工程,整出来自行原子炮,全车重64吨,最大射程25.6 km。

当然,核大炮满打满算也才20多门,远不足以覆盖整个欧洲中部的正面,剩下的大段空隙如果被苏联坦克集群突破了,又如何是好?

那也没关系,美国人又搞出了核火箭筒。这玩意儿的正式编号是M-388(“大卫克罗无后坐力炮”Davy Crockett),打出去的核火箭弹能产生10吨TNT炸药爆炸的威力,虽然比起原子安妮差点,但对付中小规模的坦克集群还是绰绰有余。

这么看起来,如果苏联坦克胆敢从原子安妮的威慑缝隙中钻出来,还有核火箭筒堵住他们,定叫他们有来无回。但问题在于,虽然这玩意儿的最大射程能到四公里,它的杀伤半径却至少得小一公里了。

 ◇ M-388核火箭筒,实际上是无后坐力炮

在测试中,这种火箭筒当然可以在最大射程发射,可是真要到火烧眉毛面对苏联坦克的时候,那些个大头兵怎么可能在理想状态下发射火箭筒,所以,很大的可能,就是发射者跟对面坦克同归于尽,就算当时能活着,核放射的危害也跑不了。

美国人明知道这种很黄很暴力的核火箭筒对士兵有害,但为了阻止苏联坦克,顾不得那么多了,上世纪60到70年代,他们总共造了两千多枚这东西分发到冷战最前线,等着士兵们给苏联坦克最后一击

有了核大炮和核火箭筒,北约还是觉得不保险,如果第一线用这些战术核武器挡不住苏联人,那不就全完了?所以,他们还留有后手,那就是英国人鼓捣出的核地雷

核地雷重达七吨,爆炸的威力是一万吨TNT炸药,实验的时候炸的深坑直径90米,深20米。真要是炸这么一颗,说是毁天灭地毫不夸张。

 ◇美国内华达州核武试验场资料图,核地雷除放射性沾染外,对装甲部队推进的最大阻碍就是巨型炸坑形成的地形障碍。

 ◇ 英国研发的核地雷“蓝孔雀”

英国人设想,一旦苏军装甲部队突破一线,就在要地部署这样的地雷然后通过遥控或者定时引爆,最长可以设定八天的起爆时间。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欧洲冬天很冷,当核地雷埋入地下时,某些部件会因冻结产生故障,引爆装置失灵不能引爆。

专家们想了各种办法,最后被采纳的是一个非常机智的方案,把一只活鸡装进地雷的外壳内,同时放置一定的饲料和水,以维持鸡的生命并防止它啄食内部电线。这只活鸡就成了核地雷的暖炉,它40度的体温能保持核地雷内部零件的温度,这叫做“活鸡动力”

 ◇ 如果那会儿的冷战升级成热战,鸡动地雷会在欧洲产生冲天的蘑菇云

不过,这个方案被采纳之后,核地雷却一直没有实战的机会,这个设计也被当作当时英国国防的最高机密。2004年,冷战都结束多少年了,这种地雷的资料才被公之于众。威力这么大的地雷,竟然准备直接部署在当时的联邦德国人口密集区,而且还用鸡当暖炉,这是愚人节玩笑吧,当然,这都是那个疯狂年代的疯狂设计,为了拦住苏联的红色铁流,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 苏联核子弹由相当奇特的超铀元素锎(读音为kāi)制成,为什么叫他超铀元素呢?是因为这种物质是人工合成的目前质量最大的物质,其放射性能量远超各种铀类物质。不过这种元素价格极其昂贵,自然形成的一克就要两亿元,人工合成的一克两千七百万美元。苏联科学家曾把6克锎塞到了子弹弹头里,制造出了14.5mm、12.7mm核机枪弹,还有7.62mm版本用于AK枪族步枪,也就是说AKM/AK47曾经有机会发射这种核子弹。这种核子弹主要靠命中目标后瞬间大量释放的热能来迅速融化坦克装甲,本来是想让让普通士兵具有反坦克和反工事能力。但这种子弹不但日常保存需要零下十五度的储存环境,还需要有专门的冷藏车负责运输。而且锎会不停的向外散发辐射,在从冷藏罐中取出到发射之间这段时间内,机枪手会遭受巨量核辐射,可能还没开枪击毁米英鬼畜,自己就被辐射杀死了。

◇ 当然,还有这种冷战遗留下的奇葩“战术核武器”

这些战术核武器成了冷战时期北约防御苏联的杀手锏。苏联这边也不示弱,搞出了核子鱼雷,甚至核子弹,这东西用机枪发射对付坦克,在命中目标之后会释放巨大的热量,能把一辆坦克变成一坨热腾腾的废铁。

按照军人们的设想,一旦冷战升级为热战,双方首次交火,这样的战术核武器就会发挥决定性作用,阻滞敌人的进攻。

 ◇ 一枚差点毁灭世界的核鱼雷

但问题在于,进入60年代之后,苏联的核武器库已经可以跟美国平起平坐了。这么一来,一旦美苏任何一方使用核武器,哪怕仅仅是一枚战术核武器,都会让对方开启谋划已久的核战争计划,这种战争造成的损失没人能够接受。

1961年,美国军方给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汇报核战争的前景,尽管一些总统顾问确信,美国可以凭着核大炮打一场有限核战争,但肯尼迪对此表示怀疑,担心一旦发生冲突,就很难控制住局势,一枚核炮弹落地,最终一定是美苏双方确保互相毁灭的核大战。

虽然在美国军方看来,美国在这样的核大战中仍能够存在下去,并最终取得胜利但代价肯定是巨大的,按照兰德公司的估算,即使美国率先行动,苏联仍会有数架轰炸机逃脱美国的打击,从而对美国发动小规模的报复行动,“在最好的情况下,造 成200万到300万美国人死亡,在最坏的情况下,美国的死亡人数达1000万到1500万”,如果真的核弹落到纽约洛杉矶,那么死亡人数上个5000万都有可能。

这种代价,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都承担不起,而战术核武器,此时成了开启互相毁灭之门的钥匙,它的使用限制,已经跟战略核武器没什么差别了。

这种觉悟不止政治家有,有些基层军官也具备。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航母编队封锁古巴,苏联的水面舰队根本扛不过航母,就派去古巴四艘潜水艇。这些潜水艇上装备着核鱼雷,当量为3500吨,杀伤距离为5公里以上。理论上讲,一枚这样的鱼雷发射出去,美国的航母编队就没了。

此次在出发前,莫斯科特别授予4艘潜艇紧急使用核鱼雷的权力。如果敌人发动对苏联舰队的突袭,潜艇不需要按照流程得到赫鲁晓夫和国防部的层层批准,可以直接发射核鱼雷,摧毁美军舰队,这等于是把战术核武器使用权交到了基层官兵手上,非常危险。

结果,美军根本不知道苏联潜艇带着核鱼雷,他们的驱逐舰很快逼迫三艘苏联潜艇上浮,剩下的最后一艘B-59坚持在海底不出来,以三四节的慢速在水下艰难前进。潜艇长期水下航行,艇内温度高达50多度。氧气也即将耗尽,苏联潜艇兵的忍耐也到了极限。


 ◇ 拯救世界的瓦西里和T-5核鱼雷(在1957年的实验中,当量10000吨TNT的T-5核鱼雷在水下30米引爆,其爆炸范围内的三艘驱逐舰、三艘潜艇、三艘扫雷艇以及其他小型舰只,在一瞬间灰飞烟灭。)

就在这时候,美国驱逐舰往潜艇顶上扔训练用的深水炸弹,这东西虽然威力很小,但当时的苏联潜艇兵无法跟水上联络,听着砰砰砰的爆炸,精神高度紧张。绝大多数潜艇兵认为美国已经不打招呼动真格的开战了,按照出航前的指示,这时候发射核鱼雷,自卫反击,那是天经地义的选择

即便如此,基层发射核鱼雷也有流程,需要潜艇的舰长、政委和大副三人全部同意,才可以发射核鱼雷作为反击。舰长和政委都表示同意发射,但36岁的大副瓦西里·阿尔希波夫坚决不同意

瓦西里认为,虽然发射的鱼雷最多可以击毁美军舰队。然而核战一旦开了头,后面就很难控制规模。如果美国人报复性发射核导弹,苏联肯定也会还击。一连串核反击后,很有可能爆发世界性的核大战,苏联、美国甚至欧洲都同归于尽。这肯定不是闹着玩的,就算B-59艇被击沉,全体官兵都战死,也不能随便发射核弹,让祖国无数民众遭受劫难。

大副如此坚持,船长政委无法擅自主张发射核鱼雷,眼看着弟兄们一个个在海底缺氧都快憋死了,最后艇长冷静下来,决定潜艇上浮,哪怕投降美国人,也不能在疯狂下毁灭世界。后来,潜艇上浮之后,美国军舰上的人知道这潜艇上带着核鱼雷,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 1962年10月29日,B-59浮出水面,上面有一架美军反潜直升机在盘旋

就这样,瓦西里固执的坚持让世界避免了一场核战争,而这次危机可能的后果真真切切地提醒人们,把战术核武器的使用权下放到基层,就真的是在玩火。

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一度被美苏军方认为“非常好使”的战术核武器,发展速度也就慢了下来。到20世纪80年代,什么核大炮核地雷都退役了,美国的战术核武器主要是飞机投掷的核炸弹,这种炸弹的爆炸当量可以调节,从几百吨TNT到三万吨TNT不等。

 ◇ 美国F-15E战斗机带着一枚训练用“假核弹”

尽管这东西用了会导致世界灾难,但苏联的钢铁洪流太可怕了,美国驻守欧洲的飞行员被反复训练,一旦“苏联入侵的那一天到来”,大家在要在五分钟之内爬上飞机,朝苏联坦克集群扔出核炸弹来。就算是同归于尽,死也得拉个垫背的。

 ◇ 用了战术核武器啥后果?

到这个时候,战术核武器已经成了一种失去理智的末日兵器,只要用了,世界一定会在无数核弹的爆炸中毁灭。人们明知道如此,却还是在冷战第一线堆放了几千枚这样的战术核弹。

不夸张地说,那个时候,整个人类就直接坐在了核大战的火山口上。这样的紧张局面直到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才宣告结束。美国大幅撤掉了在欧洲的战术核弹,现在留着的也就是几十枚,而俄国那边有多少战术核弹,至今仍然是个谜。

 ◇ DC的超英“曼哈顿博士”是人类对冷战和核战争恐惧的一种体现

虽然俄国的核武器库具体的细节很神秘,但前几年,俄国明确提出了使用核武器的条件,要么是敌人对自己使用核武器,让自己遭到重大损失,要么,就是敌人对俄国和其盟友使用常规武器袭击,威胁到俄罗斯国家的生存。这些条件当然也适合于战术核武器。

单从这些条件看,俄军在乌克兰发“特别军事行动”进展不顺,的确够不上用战术核武,但这“特别军事行动”开展没几天,俄国就已经提高了核武器警戒等级,这实在是个危险的信号。

如果一些核大国一意孤行,刚愎自用,真的用了战术核武器。某些人也别急着说什么威武雄壮有力量,我敢断言,这股力量必然成为始作俑者自戕的尖刀。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