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枚罕见“开元”钱币之考证

 古泉文库 2022-05-07 发布于陕西省

前段时间,偶然看见一个钱币老友兼泉届大咖,在网上晒出一枚其自藏的罕见的古钱币

由于此钱存世极其稀少,甚至堪称屈指可数,早期较为著名的钱谱,均未见有将其收录其中。就连当今最权威的《中国钱币大辞典魏晋南北朝隋编唐五代十国编》,也未见收录。

从图上来看,此钱铅制,铸造粗糙,大而薄,大小大于一般小平钱,面文直读,可识别的三个字从上至下,从右至左分别为“开”、“元”、“重”,而第四个字,较新出版的唐代钱谱有收录者,称其为“宝”,因此合称之为“开元重宝”。

个人认为,此读法实为大缪也!正确的读法,应该读作:开元重“铤”!左边的字,其实是个象形图案,俨然是个唐代五十两银铤的俯视图。让我们首先参考一下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201111月“中国嘉德2011秋季邮品钱币铜镜拍卖会金银锭专场”拍卖会上,曾拍出的一个重1678克的唐代船型五十两银铤的样子。

另外,北京大晋浩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201312月举办的“2013秋季拍卖会金银锭专场”拍卖会上,也拍出一个重1942克的唐代无字五十两银铤。如能补上由于验银需要或者分割支付需要等后期其他人为因素,从而切去的一个角,则更像钱币上的样子了。因此不言而喻,基于以上因素,印证了此钱币称为“开元重铤”则更为恰当。

此外,有泉友讨论时提出,此钱币称谓,是否可以同时提供了直接证据来印证唐代开元通宝钱币的读法确为直读,而非旋读,即应该读作“开元通宝”,而非“开通元宝”。笔者认为这倒未必,因为此钱从较为粗糙的铸造工艺来看,应当属于唐晚期至五代十国时期,目前仅知的,都主要出现在中国南方湖南广东一帯,从时期和地理位置来看,应该是五代十国时期楚或者南汉所辖。而从形制规格来看,非常像铅制“乾亨重宝”,因此基本确定应为南汉时期所铸造。

如果此推断成立,由于在此以前已经有了唐中晚期的“乾元重宝”,而且此钱大小,也与乾元重宝折十钱相仿,因此在铸造过程中,应该更多是受到了乾元重宝的影响。至于开元通宝的直读旋读的千年之争,则仍然是个谜,需要等待进一步的出土发现和文献研究去印证。

众所周知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位于现今天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史载梁贞明三年(917 年),刘陟于现在广州正式建立政权,改元乾亨,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后唐同光三年(925 年),对外宣称有白龙出现,改名刘龚,改元白龙。白龙四年(928 年),有和尚进言名龚不吉利,又改名刘龑(音“演”)。直至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去世。

其子玢、晟,孙鋹先后继位,宋开宝四年(971 年)被灭。从917年刘䶮称帝正式建立政权,到971年为宋朝所灭,政权总共只存在短短的五十四年,期间还经历四位皇帝的统治。政权建立后,并未能偏安一隅,除去战乱,南汉统治阶层内部还暴虐无道,对下面滥用酷刑,经常使用刀锯、支解、刳剔等酷刑镇压人民的反抗。自刘龑死之后,其子孙为争取王位而自相残杀,社会长期处于混乱之中。刘晟、刘鋹由于害怕篡位而不敢相信自家的宗族,转而重用贴身受其信任的宦官和宫女,最终导致南汉出现了史上贻笑大方但为祸深重的宦官宫女共同执掌政权的情况。不仅如此,统治阶层生活过得极其奢华糜烂,利用广州水道便利的条件,大量购买奢侈品供其挥霍,并且大兴土木为其修建被称为“玉堂珠殿”的豪华宫殿。为此课敛重赋,民众不堪其苦。为了敛财供其消费,期间铸造大量虚值货币,甚至用铅铸钱。

北宋人刘恕所著《十国纪年·汉史》中记载:“刘龑以国用不足,铸铅钱,十当铜钱一。乾和后(943—958 年)多聚铜钱,城内用铅,城外用铜,禁其出入,犯者扺死。俸禄非特恩不给铜钱。”南宋洪遵《泉志》卷之五《伪品下》也有类似文字记载:“铅钱有二品,轮郭锲薄,文曰'乾亨重宝’。大者径寸,重三铢九絫,重宝二字传形。小者径九分,重三铢六絫。余抵岭外,始获此钱,若铜钱,今世所存至多。”

此钱由于面文有“重”字,参考之前晚唐的“乾元重宝”和当时铸造的“乾亨重宝”上的“重”字一出,则以一当十枚制钱(“乾元重宝”当五十是因为背后额外有双层外廓,俗称重轮,在此不作论据)。

由于存世稀缺,知道此钱者甚少,能参考的资料则更是稀缺,再加上个人局限,错误难免。因此仅希望能通过此文,抛砖引玉,引起百家争鸣,则不负初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