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cience子刊:首次证实哺乳动物存在脊髓氧传感器,并揭示它的氧气感应机制
SOS氧气感应机理模型
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上的一篇研究中,来自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小部分脊髓神经元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氧气感应机制,该机制能够保护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免受低氧的影响。当血液含氧量下降时,哺乳动物会做出心肺反应,并优先向重要器官供氧。他们发现,启动这种救援反应的是脊髓氧传感器(SOS),能触发交感神经系统和呼吸神经系统的激活。这是第一个明确证实SOS存在的研究。2,学术快报 | 饶毅实验室的生物化学研究:分离纯化揭示AMPK及其相关激酶的蛋白激酶通过生物化学的分离纯化,发现分子间的相互生物化学关系,是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生物化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两篇饶实验室的研究文章。通过少见的三轮生物化学分离纯化,发现重要的蛋白激酶AMPK及其类似激酶,可以被STE20家族的多个成员所磷酸化。如果STE20-AMPK上下游关系确实参与很多、很重要的生理学过程,这些发现就是重要的突破性发现。3,河南大学师冰洋团队开发新型纳米胶囊,突破血脑屏障,高效编辑脑肿瘤细胞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领域最重要的突破之一。近日,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大学-麦考瑞大学生物医学联合创新中心师冰洋教授、郑蒙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胶囊,能够安全有效地将CRISPR-Cas9无创递送到大脑并靶向脑胶质瘤细胞,高效编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PLK1(编辑效率高达38.1%),并显著延长了胶质瘤小鼠生存期。该研究开发的递送系统能够穿过血脑屏障,将CRISPR-Cas9系统安全、特异性递送到脑肿瘤中,从而改善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这一递送系统也有望用于其他脑部疾病的治疗。4,Sci Transl Med︱阻断TH17细胞穿越血脑屏障,或可缓解神经功能障碍
来源:BioArtMED

选择性靶向DICAM阻止TH17细胞渗透进入大脑
多发性硬化症(MS)是免疫系统攻击髓鞘并引发神经元损伤的结果,在整个中枢神经系统(CNS)形成典型的血管周围病变并诱发神经炎症。尽管MS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免疫细胞亚群,受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ROR)t驱动的IL17+ 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迁移穿过血脑屏障(BBB)被广泛认为是神经炎症的重要驱动因素。
近期,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医院中心研究中心神经免疫学研究实验室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发表了文章。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含双免疫球蛋白结构域的细胞粘附分子(DICAM)在TH17细胞上表达并在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期间促进TH17细胞穿越血脑屏障。因此DICAM可作为阻止疾病诱导白细胞迁移到CNS的候选治疗靶点,用单克隆抗体阻断DICAM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阅读链接:
Sci Transl Med︱阻断TH17细胞穿越血脑屏障,或可缓解神经功能障碍
5,罗思阳课题组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发文揭示信任在新冠疫情应对中的作用及其计算心理机制疫情之下,信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人际信任与机构信任可能是影响疫情防控的关键非药物因素。近日发表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上的一篇研究融合了全球心理调查、流行病学建模、计算仿真与跨文化心理学实验等多尺度方法,探索人际信任和机构信任在第一波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际信任与病毒传播速度相关,机构信任较高与较低的病死率相关,且两种信任独立的发挥作用。同时,机构信任影响个体参与核酸检测的意愿,人际信任影响个体自觉遵守防疫规范的可能性,这些影响通过演化模型得到进一步证实。此外,人际信任与疫情防控效率的关系受到个人主义文化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