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我想对您说......

 纪老师工作室 2022-05-07 发布于北京

妈妈

作者:吕诺


前两天又和妈妈吵了一架,这让我很烦心。也不知是青春期来势汹汹还是老天故意安排的戏剧,母亲节临近的这几天,我和妈妈的关系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像是摇摇欲坠的玻璃杯,一不小心就会落到地上摔个粉碎。

我很苦恼,曾经温柔有趣的妈妈仿佛走远了,现在的她只变得更加急躁与焦虑。看着她变白、染黑、又变白的头发,我只能将千言万语强咽回去,然后像个失声的小孩放下手里的游戏走回书桌。

当然,我知道她一直是爱着我的,像任何一位妈妈爱着她们的小孩一样。但我只希望她有时能听见我的心声,理解我贪玩的情绪。无数的语句凝结一下,其实也仅此而已。

夜晚,我打开电视,一个母亲节的广告忽然蹦出:一位母亲在康乃馨的簇拥下静静地微笑,怀里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孩子……拨弄着遥控器,一种苦味的愧怍在我心中蔓延开来,那个母亲太像我的妈妈了:她也有着微胖的身材,利落的短发,但不同的是,她的眉眼间舒展着美丽的微笑,而我的妈妈却在为我的杂事而不停地忙碌着。

是啊,我一直希望妈妈能够更多地理解我,但是我从来没能深刻地理解她。这么多年,她从未喊过一句苦或累。我不经意创作的每一幅小画,随心而写的任何一句文案,她都会像发现珍宝的小孩子一样将其珍藏起来,然后打心底里为我骄傲。回想过往,在困难面前,我哭过喊过,但她也一直温柔地鼓励着我,给我一个拥抱,然后让我自己站起来。

有人说我和妈妈的眼睛长得很像,都是那样细细小小的。但与我不同的是,妈妈看我的眼睛里永远有一种清澈明亮的温柔栖息其中,那或许就是身为母亲所特有的吧……

这篇文章是我献给她的,献给那个深爱着我的妈妈,因为我会告诉她,我也一直深爱着她。

双面“徐老师”

作者:陈墨

听到“徐老师”这个称呼,大家或许会想到“她教什么科目”这样的问题吧。其实,她不是我的老师,她是我的妈妈。

妈妈是个认真、利落的人,就连炒个青菜也会摆得像队列一样整齐,而且端上桌前就会把厨房收拾干净,绝不滴汤挂水留待饭后再干。这么个性子,让我从小没少挨训。

一次,我从学校带回一篇A+作文,迫不及待地拿给妈妈看,妈妈顿时脸上笑开了花儿。看着看着,她忽然皱起了眉头,直叹气:“唉,全文都是逗号,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一听“徐老师”开始翻旧账,我心里直哆嗦,但我还是硬着头皮说:“这不重要,我是A+!”“徐老师”听罢,脸色一沉,俯身盯着我的眼睛问道:“标点符号不重要吗?而且书写也不规范。去,重抄一遍再来!”话音落下,她嘴唇一抿。我知道她这样就是快发火了,此时不可再战,唯有遵命。

重写作文后,妈妈主动求和,跟我玩猜谜:“个儿小,穿红袄,脾气暴,蹿得高,劈里啪啦真热闹(打一物)”。我明明猜到了谜底,却故意写下另一个答案,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妈”字。妈妈看了有点气恼,却一把将我抱进怀里。我们都笑出了泪花。

又有一次,临近年底,“徐老师”把一位姐姐带回家中。我幸灾乐祸地想:大概是被“徐老师”带回家训话的学生吧。没想到,她竟把这学生安顿住下了。原来,学生宿舍漏水了,而这姐姐正面临考研。妈妈告诉我:“这姐姐从农村到北京上大学,希望她能如愿读研,实现梦想。”这徐老师呀,真给力!

认真、火爆,却又细腻、温暖……其实“徐老师”不止有双面。我无法写尽母亲的魔力与魅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妈妈,我想对您说


  
                             
作者:刘思语
  





小时候,我曾一遍遍缠着妈妈讲我未出生时的故事。那时的我还小,只是用一种听故事的心态聆听着妈妈怀我的艰苦的十个月。后来长大些,才知道妈妈轻描淡写讲述的经历有多痛苦。

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让妈妈省过心。小时候磕磕绊绊的学走路到第一次去幼儿园嚎啕大哭,从第一次切菜切伤自己再到疫情期间学做饭把厨房祸害了一遍。每次妈妈都在我身边安慰我,鼓励我,帮我把乱成一团的厨房收拾好。小时候我干不了的事她替我干,等我长大些再教我干。在我的记忆中,妈妈总是那么有耐心,不停地、重复地教我做同一件事,直到我可以把事情做好。

她对待自己粗枝大叶,对我却心细如发。为了我,妈妈甚至学会了如何编辫子,每天变换着不同发型给我梳头。直到上初中早上时间紧,我的发型才基本天天相同。要知道,曾经妈妈上学时为了避免早上梳头,干脆剪了短发。

妈妈每天总是在不停地忙:忙家务,忙工作,还要忙着照顾我。好不容易可以坐下好好休息一会,又要听我讲当天学校里发生的事,听着我汇报考试成绩,陪着我一起整理错题,做试卷分析。

为了我,她改变了太多太多。

今年的母亲节,我想告诉她:您是世界上最好的,也是最伟大的妈妈。祝您母亲节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