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南故事】丰台看丹的前世今生

 让思想冲破牢笼 2022-05-07 发布于北京

各位读者,从今天起,京南新网的小编就定期给大家分享一些京南的历史故事,也希望大家都多提出宝贵意见,更希望大家给我们提供故事线索。不论您是北京土著还是外地来京的新北京人,遇到很多北京地名都会觉得很有意思,甚至有些地名还有历史意义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丰台看丹这个地名的来历。

1分钟前

为了活跃气氛,让故事显得不那么枯燥,小编就邀请网友燕子给大家一起分享。欢迎燕子童鞋!

燕子

什么?聊看丹桥?谁不知道看丹桥啊!

小编

那看丹桥是什么意思?

燕子

看丹桥就是看牡丹的桥啊!哈哈哈 看丹村就是看牡丹的村子啊!哈哈哈

小编

别打岔了,以上全部都不对,唉,就当说笑了!

燕子

还有更搞笑的嘛?再来几个地名侃一侃!

小编

嘘!!!严肃点,我们在讲京南故事呢!

地名尚可追溯到明代

丰台区西四环提起看丹桥,很多人并不陌生,而看丹村在花乡甚至丰台区也都无人不晓。

现在的看丹村属于丰台区花乡,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由何园、前街、后街、口东、口西、看东和杨树庄7个自然村组成。但是提起看丹,除了看丹村,还有西四环边上的看丹桥,这里已经成为西四环一大标志性建筑了。

那么为什么叫看丹村呢?据史学家讲,看丹村在历史上是一个颇具盛名的村落,明代《宛署杂记》中,称该地为“看滩”,同时记载:“卢沟河入宛平县境,出卢沟桥下,东南至看滩口,冲流散漫,分为二派……”由此可见,这里当年曾是河滩地,明代已形成村落。直至清初,方由“看滩村”改为“看丹村”。也就是说,看丹村形成于明代,兴盛始于清代。 地名也有几种说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不对您尽管拍砖!

来源一:“看滩村”改为“看丹村”

据明代《宛署杂记》记载,“看丹村”名为“看滩村”,为卢沟桥的河滩地,直至清初,才由“看滩村”更名为“看丹村”。至于为什么要改名,书里面也没有细说,小编估计啊,也许是看丹这个名字比起看滩来说,更加文雅,更加有诗意吧。你想啊,一个人对着河滩傻傻地看着,不是很傻吗?如果面对着眼前一大批牡丹看着,那叫欣赏,意境完全不同啊!(此处应该有掌声啊)

来源二:慈禧看假牡丹得名

要说这第二种说法,小编也不太赞同,但却是有这个说法流传。话说清朝时期,丰台看丹地区以种植芍药花(又名“假牡丹”)而闻名,这也不奇怪,因为明清时期整个丰台花乡地区就是给皇家种植花卉的。看丹村就在花乡里,种植假牡丹也合情合理啊。话说,有一天慈禧皇太后没事干来看丹地区“视察”工作,看到此地的芍药花甚是欣慰,于是当地人就流传开,这里是皇太后曾经看假牡丹的地方,也就是看丹。

来源三:药王庙里等看丹人

第三种说法小编是比较赞同的,因为这个说法流传最广,可信度也比较高。话说,早在唐代时期,看丹地区盛行瘟疫,药王孙思邈来此行医治病,炼丹制药,后人为纪念孙思邈,修建药王庙,后来有不少人还在此地炼丹。特别是到了明朝嘉靖皇帝时期,明世宗朱厚熜,非常崇信道教,好神仙老道之术,一心求长生不老,他到处搜罗方士,秘方,许多人因此而一步登天,一些文人也因为给嘉靖皇帝撰写青词(道教仪式中向上天祷告的词文)而入阁成为宰相。

由于嘉靖皇帝一心求长不老术,很多道士当时就来到现在看丹村的药王庙,每天炼制大量丹药,炼完有的去送到宫里,有的就在集市上售卖。由于炼的丹药量非常大,平时必须得有人看管,道士们都去领赏去了,于是就雇佣当地的百姓或者闲杂人等来这里看护丹药,道士们越来越多,看丹药的人也越来越多,就不断有外地来的人打听药王庙这个地方,久而久之,大家都叫着地方为看丹。

最后,小编再补充几句,由于长期服用丹药,嘉靖皇帝不光身体越来越差,而且脾气越来越坏,许多大臣动辄被杀头或廷杖,人人自危。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嘉靖皇帝去世,很多人认为,嘉靖皇帝去世于服用丹药有很大关系,这都是后话了。

好了,这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看丹地区的来历。现在看丹村西面仍旧有药王庙,而且还被列入了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一看。

文/山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