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明知道进攻苏联会陷入两线作战,难以胜利,为啥还要和苏联开战?

 阿年282 2022-05-07 发布于河南省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在莫斯科签订了一份秘密协议,而这份秘密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就改变了整个二战的历史进程。与此同时,这份协议还给苏联和德国这两个国家以缓解之机,也为之后的苏德开战埋下了伏笔。这份条约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当中的第一点内容,就是及时划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换句话来说,自此开始苏德之间在理论上来说,存在着领土争议性或者因领土争议而进行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0,最起码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来看是这样。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英法等一系列国家所做出来的错误决定,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绥靖政策给波兰带来了灭顶之灾。

在公元1941年的6月22日,德国直接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此同时采取了巴巴罗萨计划。巴巴罗萨计划就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当中发动的入侵苏联的行动,而巴巴罗萨仅仅就是一个代号而已。

一旦苏联被击败,那么就可以动用大量的士兵补充到德国的工业当中来,毕竟苏联一直在一旁虎视眈眈,整个队伍也无法完全放松下来。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内可用于工作的工人就少之又少。

如果苏联被德国击败,那么整个英国则成为欧洲板块上唯一坚挺的国家,这个时候在和英国发动总进攻,事情就更容易解决了。

但是德国想要打败苏联,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战争机器。尽管当时德国有很多战争机器有,而且数量够多,但是战争机器的启动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那个年代里面除了石油之外,谁也无法做到100%保证战争机器启动。

所以德国迫切需要更多的石油,而当时德国境内并没有太多石油,整个欧洲能够发现的并且可控制的石油储备也是少之又少。这时有一个地方发现了大量石油,有趣的是这个地方正是苏联的巴库产油区。

所以说德国若能够击败苏联,那么就可以撤掉大部分的士兵,这一部分士兵可以补充国内的劳动力问题,与此同时可以缓解整个欧洲双线作战的压力。更能够获取大量的石油,为接下来称霸世界奠定基础。

而此次战役在最开始的时候给德军极大的战略威慑,因为德军将320多万人调遣到了苏德边境线的时候,苏联并没有意识到德军接下来的战略企图。这是因为双方签订的互不侵犯协议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苏联,与此同时在1941年的2月,德军直接在罗马尼亚的苏联边境旁边部署了68万人,而在这个的过程当中,苏联依然没有意识到。

德国在最开始就已经意识到了如果和苏联开战的话,就极有可能面对双线作战,极有可能腹背受敌。但是在充分的战略准备以及此次战争一旦胜利之后,可能带来的好处多方诱惑之下,这一系列的军事战争所带来的后果反而被德国无形忽视了。

而且当时的德国已经陷入了瓶颈阶段,如果不短时间之内解决石油问题和资源危机,后果也十分严重。

所以德国迫切的需要石油资源等各种各样的资源,正好苏联那边有对应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苏联并没有对德国的战略意图保持警惕。

与此同时,德国最擅长的闪电战似乎也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从德国的状态来看,此前经历了一系列顺利的闪电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德国的嚣张气焰。

在多方面的引导之下,也就导致德国和苏联之间必有一战。只不过没有想到此次战争 中的天时地利因素似乎并不偏袒于德国,加上苏联极大战争爆发力以及战争动员力,彻底颠覆了德国对苏联的认知。

与此同时,在一系列的战争反转和美国参与二战之后,加上轴心国的多方牵制,以及欧洲国家对于德国的拖后腿方面的卓越贡献,在一定程度上给二战时的德国陨落埋下了伏笔。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