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士坞“名称存疑

 贝叶闲持 2022-05-07 发布于江苏省

但凡到一个地方,首先就会想到地名的由来,再找找当地有什么人文古迹,翻翻历史可有什么掌故传说。

这段时间新冠疫情,除了吃饭睡觉,似乎也无事可做,得亏这小小的爱好,每天埋首其中,虽无甚价值,但,做无聊的事情,遣有涯的人生,不至于生活太过无趣又呆板。

金圣叹墓碑

五一小长假的前一天去了博士坞。我知道“博士坞”的名字,是金圣叹的墓冢埋藏在那里。作为明末清初的文人,能留有一个墓冢可供纪念实属不易,不能期待什么。

“博士坞”位于五峰山脚下。《藏书镇志》是这样介绍的:五峰山,又名白阳山,又作白羊山,亦名清流山,因山有五峰故名。海拔101米,北峰称银顶山,海拔111米。东与大焦山、灵岩山相毗邻。山南为休闲度假银泉山庄,山顶为五峰道院。据史载,五峰山曾是明代书画家陈道复(号白阳山人)高士隐逸归葬之地。山西南西山坞乃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墓葬之地,故一村名为”博士坞“。

如果没有理解错误,按照镇志的说明,“博士坞”的名称得名因金圣叹。当我问起名称的由来时,很多人也是这么告诉我的。只是个人觉得,这个名字和金圣叹并不相配。

五峰山景

博士作为头衔,在如今作为学历可谓是教育界的天花板,过去可不尽然。我查过史料,博士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许慎在五经异义中写道,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到了秦代,博士是一种通晓史事的官职,专门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传授学问等;汉朝基本沿袭了秦朝的设置,如西汉的贾谊,董仲舒,都被皇帝称为博士,汉朝的“博士”为太常属官,设立了“五经博士”,即:《诗》、《书》、《礼》、《易》、《春秋》各置一“博士”,专掌经学传授;魏晋南北朝时,博士做的事情就多了一些,朝廷设太常博士,掌管礼仪;唐朝设太学博士,国子学博士,不同的博士传授的对象不一样,太学博士教授的是太学生,国子学博士教授的是高官和国公的子孙,到了唐朝后期,扩展到精通技艺的专业人士,都可称之为博士;宋代的博士不在限于朝堂之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家在各类领域都增加了博士的头衔,卖茶的有茶博士,卖酒的有酒博士,杀猪的称肉博士。

个人觉得,作为文学批评家的金圣叹,于当时起这个地名和他并不相干。果然,在王鏊的《姑苏志》上“小白阳山,一名伏龙山,在金井坞南,横耸众山之外。山址旧有居心庵,今废。其东南为博士坞、弥驼岭、竺峰岭。又东南则狮子岩,在蠖村之上,又南则野芝坞,皆连属灵岩山。“我看到这段文字。

王鏊去世后的80多年,金圣叹才出生,这说明”博士坞“名早已存在,似乎和金圣叹并无关系。可是,新的疑问又起,被王鏊称之为小白龙山的伏龙山,我在文徵明和吴宽的诗作中都看到过这个名字:文徵明作《上巳前一日与陈以可泛舟游伏龙山》;吴宽作《雪夜忆友人宿伏龙山中》。这么有名的山名,为什么《藏书镇志》却并没有采纳呢?

日本人在山坞留下的铁轨

想起了李根源的《吴郡西山仿古记》,赶紧找来翻翻,他记录的寻找顺序:十八日,上午六时,入白阳山金井坞,再访陈道复墓-----出坞,经御道,复至紫泉古庙-----出博士坞村,入西山坞,经黄氏墓。山坞尽处,为圣叹冢。”

看完更是迷惑,金圣叹不在博士坞只是在西山坞。照此推理小白阳山,白阳山也不是一处。那么,《姑苏志》上的博士坞也不是现在的博士坞?前人起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后人的感受呢?存疑。后面找到资料再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