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话苏州事:朱买臣的戏剧人生|原味姑苏

 常熟老李jlr5mr 2022-05-08 发布于江苏省
好消息~
由姑苏区委宣传部出品
原味姑苏品牌工作室制作的
《原味姑苏》吴语经典有声读物
近日正式登陆喜马拉雅平台啦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
是关于朱买臣的戏剧人生……

朱买臣的人生AB剧

文/魏紫千  图/曾平  祯彬 


图片

导读

  一个女子的死,已不足震撼那个位高权重的男人。

 朱买臣路通往藏书。

苏州木渎的藏书,好好的一个现成词语,经常被自作聪明的外来人念成“西藏”的“藏”,甚至有人还以为,“藏书羊肉”就是寓意“西藏大叔的羊肉店”,此等荒唐解释简直令人不可忍。

藏书的名字来源很简单,简单到你会觉得不够刺激。因为这是朱买臣读书和安放书籍的地方。

好奇宝宝若再问:朱买臣是谁?那确有许多故事可讲了。而所有的故事中,朱买臣自身的命运被淡化了,他与前妻的婚姻却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对于这起远在汉代的离婚八卦,民间流传着很多不同版本。因为前妻死于悬梁自尽,原因已成千古之谜。所以,对于朱买臣与前妻之间的种种猜想全被编进了《马前泼水》这出戏里。没看过这戏?查查“覆水难收”的成语来源就知道了。

图片

朱买臣一直是个励志男的形象

图片《绣像朱买臣马前泼水》

自秦统一中国以来,朱买臣是苏州出现的第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在汉武帝面前,大器晚成的朱买臣把《春秋》和《楚辞》中深刻的内涵讲得浅显易懂(主要是汉武帝能听懂了)——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如同现在的于丹把《论语》做成方便面,简单快速,泡水即可食用。因此武帝对他极为赏识,一度位列九卿,不久改任丞相长史。

然而,在官场的争斗中,这个“书毒头”终因职场法则没有学好,最终以诬告罪被诛杀。汉代是北人逞英雄的时代,朱买臣是少数曾在政坛上活跃过的著名南人之一。虽然他的政绩不常为后人提起,而在苏州的木渎藏书,仍然保留着“五大名台”之一的“朱买臣读书台”。

图片

朱买臣墓旧貌(民国)

图片

朱买臣读书台 

朱买臣路,因为人名特别,路名也变得特别。而我每次途经朱买臣路,眼前都会出现一幕关于朱买臣的人生AB剧。

A:他只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男人

那个叫崔氏的女子,嫁给了穷书生朱买臣。崔氏勤俭持家,却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但她是吃得起苦的女人,每天与丈夫一起上山砍柴维持生计。她服侍丈夫到四十多岁,因为受不了丈夫每天砍柴时口中高声唱念诗书被众人耻笑,所以夫妻二人多次发生口角,崔氏最终离开了他。崔氏改嫁了一个泥瓦匠,二人勉强度日。之后,崔氏与其泥瓦匠丈夫还曾经路遇穷书生,看他饿得奄奄一息,夫妻二人心生不忍,递上饭菜救济他。

几年之后,穷书生一朝翻身回来,已经变成寡妇的崔氏上前磕头,恳请前夫念在夫妻一场,可否将她的生活稍做安置,却未想,穷书生不仅不念旧情,甚至当街泼水,以“覆水难收”来羞辱她。崔氏伤心离去,当晚就悬梁自尽了。


图片

朱买臣石像(朱公祠)

图片

负薪读书的朱买臣

于是,朱买臣在我心中,就是一个吃了老婆几十年闲饭的小白脸,一朝得势,竟将前妻逼上绝路。世人皆说崔氏无情在先,换个角度来看,堂堂太守,不过是个薄情寡义、心胸狭的小男人而已。

B:他是有情有义,以德报怨的真汉子

那一年,因为朱买臣砍柴时高声念书成为众人笑柄,其妻亦不懂得朗读的学问,便不愿一起受耻笑,终于狠下心离开了丈夫,改嫁给一个泥瓦匠。

然而藕虽断丝还连,夫妻之间还是有点感情的。朱买臣打柴唱歌,苦中作乐,有一次在坟地里砍柴时,遇到了来上坟的前妻和她的后夫,前妻见朱买臣可怜,立即把他招呼过来吃喝一顿。 

后来朱买臣衣锦还乡,到故乡做太守,一路威风。他的前妻两口子这时作为农民工,被征来为朱大人修路。朱大人没有嘲笑挖苦,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立即招呼二人上车,带回衙内,住在后园,吃一碗安乐茶饭。

过了一个月,前妻由于心理压力太大,自缢而亡。 

图片

朱买臣故居(朱家场)

在这两个故事中,不管朱买臣给出何种态度,崔氏都是因羞愧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人生。为何会羞愧?如果说A剧中因为遭到朱买臣的当众羞辱而倍感难堪,还尚且合理。但B剧中,朱买臣将夫妻二人接到府上,好吃好喝招待着,仍是选择羞愤自杀,那就是心理问题了。所以,从合理性上,我愿意相信A剧。从人性的良善来说,我更愿意相信B剧。

然而AB两剧中,崔氏都是个形象鲜明的存在。试想,砍柴路上,他在前面且行且歌。身后的女人,却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这可怜的妇人,因着自己丈夫的缘故,被迫成为众人视线中的焦点。

她没有丈夫那样强韧的神经,众人诧异的眼神,交头接耳的议论,令她如芒在背,精神受着极大的磨折。

她提出离婚,无可厚非。

图片

朱买臣的故事在戏曲舞台上经久不衰

所以,我更相信有一个C版的结局,那就是,崔氏根本没有拦路下跪,也没有腆着脸跟着老朱进府白吃白住。

前夫发迹,人言可畏,她选择自杀。这完全符合她的性格。那些低三下四的求饶,于她来说,本就是不屑的。

一个女子的死,已不足震撼那个位高权重的男人。然而,当有一日,午夜梦回,是否忆起那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旧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