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访朱买臣读书台

 苏迷 2013-01-11

这个星期天里,我和妹妹一家从苏州古城出发,前往城西20公里处的十分闻名的天然风景区——穹窿山,主要目的,一是欣赏山区生态园,了解20000亩森林的分布情况;二是寻访朱买臣和“兵圣”孙武的足迹。

我们沿着弯弯山路蜿蜒而上,一直爬到山的顶端,据说高度为341.7米,是苏州最高的山峰,登上了乾隆皇帝下江南时6次来此处登临后留下的纪念性的建筑——“望湖亭”,欣赏了亭中竖立着的刻着好些诗文的“乾隆御碑”,呼吸了山顶的新鲜空气,一览了满山秀色。之后,便是向山的东一侧走去,渐渐摸进了密林深处,来到了与“孙武苑”只相距100米之遥的高高在上的“朱买臣读书台”。

朱买臣~2.JPG

“朱买臣读书台”,是汉朝名士朱买臣尚未得志时,一边上山打柴,一边利用休息时间读书的地方,是中国古代五大名台之一(还有开封的禹王台,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武汉汉阳的古琴台,为春秋时俞伯牙为钟子期弹奏《高山流水》之处;北京的瀛台,为皇家避暑游览之地,慈禧太后曾囚禁光绪皇帝于此;河南登封的观景台,为元朝的天文台。)。

而“朱买臣读书台”与其他名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大自然神斧天工的杰作,无任何人工修饰的成分,是一块纯粹天然的石块。那还是在西汉时,朱买臣在那儿砍柴之余,经常于石上读书,读一会儿,再去砍一会儿;砍一会儿,又到那块石头上读一会儿。这里,留下了他发奋用功的记录;这里,也是他辛勤努力的见证。此石高不过一人,长不过两米,宽只有一米多,但是石面比较平整,几无坑坑洼洼,这就是他读书时或坐或躺的地方。相传那时候他就居住在山下,整天以砍柴为生,生活过得非常清苦,可又酷爱读书,稍有空闲他就在这一块比较平坦的石头上展卷阅读,出口念诵,凝神沉思。即便是在走路,他也常常边走边看书,甚至是挑着一担沉重山柴的时候,他的手里还在翻着书本,口中念念有词。为此,没少遭到他老婆崔氏的讥笑和责骂,“郎不郎,秀不秀,打柴不像打柴的”,“不务正业,没出息的东西”,“做什么都做不好,跟着你,这种日子怎么过”!不仅妻子崔氏越来越瞧不起他,后来,就连村子里的许多人也都讥笑他这个“书呆子”了。

为了防止人们嘲笑,朱买臣在回家时就把书卷藏于这块磐石下面,这块石头又成了“藏书石”。后人为了纪念他贫贱不移志的苦读精神,把穹窿山脚下的村庄改名为“藏书村”,后来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古镇,那古镇就被人们称为藏书镇

朱买臣~1.JPG

在苏州有一出昆曲叫做马前泼水,里面讲述的就是朱买臣和他妻子崔氏的故事。说是当初朱买臣是个穷打柴的,他的妻子则是个嫌贫爱富的人。她见朱买臣一边打柴,一边读书,小家庭的日子过得太清苦,便不想再和他一起过了,逼着他写休书。朱买臣反复劝说无效后,便一气之下同意了。后来由司徒严助的举荐,朱买臣在汉武帝面前一展才华,被任命为家乡的会稽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治所在苏州,辖江、浙、闽)。

可惜崔氏目光短浅,没有看到读书人的后步是如此宽宏,一旦发迹前途无量,当她知道朱买臣已做了一个不小的官之后,确实后悔不已。因此,当朱买臣荣归故里时,崔氏在马前把朱买臣拦了下来,想和他再续前缘。朱买臣想:以前我穷的时候你不愿意和我共患难,现在我做了官,你却要和我共享富贵了,不妥当吧。但是,他并没直接回绝他的前妻,而是做了件非常婉转的事。他命下属端来一盆水,就在马前泼了出去,然后对崔氏说:你如果要重续婚姻,可以!不过先要答应我一件事,把这泼出去的水给我收回来。崔氏一下子傻了眼,泼出去的水怎么能再收得回?这也就意味着夫妻缘分已尽。她羞愧万分,无可奈何地走了,据说是投河去了。覆水难收的成语,就出自于这个典故。

当然,以上是人们编出来的传说,讽刺了嫌贫爱富的人,赞扬了刻苦读书的士子。而真实的情况怎样呢?据《汉书》记载,朱买臣任会稽太守荣归故里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参加修路的前妻崔氏和她的新任丈夫张木匠。毕竟前情难了,于是朱买臣就将她们夫妻二人带入府中供养起来,再续前缘是绝对不可能了,就只好每天都让她们夫妻二人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过着很幸福的生活。一个月后,崔氏感到自己这样活着实在无趣,只是物质上的富有,精神上极其痛苦,最终上吊自杀了(后由朱买臣出钱安葬)。

朱买臣的“负薪苦读”,是与车胤的“囊荧映雪”、 匡衡的“凿壁偷光”、李密的“牛角挂书”、孙康的“雪映窗书”齐名的,这些人最终都功成名就,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现在每当有游客前来“朱买臣读书台”参观,阅读这儿近处室内的文字说明时,都会受到很深的教育和感染。摸摸这块磐石,敲敲这块灵石,或是在这块石头上坐一坐,躺一躺,据说多少可以得点儿朱买臣的才气、智气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呢!

朱买臣3.jpg

2010-2-2 00:44 上传
下载附件 (146.19 K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