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梦沂 图/祯彬 曾平 汪徒 水仙弄里 水仙庙 在姑苏这座江南水城里,小街小巷是最寻常的。十梓街和十全街之间,就有两条幽深宁静的小巷,北侧那条叫醋库巷,南侧的是为滚绣坊。而在醋库巷与滚绣坊之间,有条更为神秘的巷中小弄,叫“水仙弄”。因此弄内曾建有水仙庙而得名。 水仙弄的大致方位 苏州人常年与水打交道,爱水敬水,崇拜水神水仙,因而旧时苏州有过多座水仙庙。 譬如阊门外,就有过一座水仙庙,是纪念柳毅的。胥门外也有过一座水仙庙,但那位水仙是南宋孝宗时的郡守陈闵,他曾在胥江努力治水,终至投水身殉。 水仙弄里的这座水仙庙,原称作洞庭君祠。但水仙庙通俗易记,叫的人又多,故就此流传下来。老一辈人回忆说,庙内曾祭祀有柳毅神君塑像。 胥门外的水仙庙(民国) 传说,苏州的落第书生柳毅为牧羊女传书至龙宫。龙女之叔钱塘龙君听闻后将龙女救归,并欲将龙女许配柳毅为妻。柳毅以义拒之,但若干年后再娶时却发现其妻正是龙女。有一年苏州大旱,作为龙王女婿,柳毅成功地向龙王借得雨水,救了苏州城乡万民。因柳毅生前曾在滚绣坊一带居住过,故苏州老百姓在这里建庙祭祀柳毅,奉他为镇守太湖洞庭的水仙。 文尾有福利哦 《浮生六记》中德文对照(1937年) 浮生如梦,为欢几何 旧时每逢十月初六水仙神柳毅生日,水仙庙一定会举行庙会。庙内布置一新宫灯高悬,巷内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苏州才子沈三白在他《浮生六记》记载道:“离余家半里许醋库巷有洞庭君祠——俗呼水仙庙。” 水仙庙在苏州相关志书中没有更详细记载,唯有沈三白的描写,还算细致—— 清沈三白墓遗址 里面有曲折的回廊,有几座园林亭落。每逢神仙诞辰,各家分别定下一个院落,密密地悬挂统一式样的玻璃灯,在堂中间设立宝座,旁边摆设桌子条案,上面放花瓶,插上鲜花陈列,来比较高下。白天就是演戏,到了夜里则是高低错落地在瓶花之间插上蜡烛,叫做“花照”。灯光下百花争妍,宝鼎中暗香浮动,就像龙宫在开夜宴。管事的有的奏笙箫唱歌,有的喝茶聊天,围观者象蚂蚁般簇拥着,回廊的滴水檐下面都立上栏杆划定范围。 沈三白还详细记述了带着男扮女妆的妻子芸娘,去水仙庙拜水仙的情景。 ![]() 芸娘乔妆逛庙会 沈复沈三白乾隆二十八年(1763)正月生于苏州,居苏州沧浪亭畔。沈三白是苏州的插花高手,他的瓶插“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因为他被朋友们邀请,去水仙庙内布置插花,而恰逢水仙庙会。 三白回家以后,向妻子芸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庙会的盛景。芸娘说:“可惜我不是男子,不能去啊。”当时风俗,女子不能抛头露面。三白就出了一个主意:“穿戴上我的衣服和帽子,可就是变女为男的好方法呀。” 于是,沈复让芸娘把头发编成辫子,又让芸娘把细细的眉毛画宽一些,再戴上三白的帽子,两边的鬓角稍微露出一点;三白的衣服长出有一寸多,就在腰间折起来缝上,外面再穿上马褂。 芸娘是小脚:“脚底下可怎么办呀?”三白说:“街市上有卖蝴蝶履的,脚大脚小都可以穿,买来很容易,而且平时早晚也可以当作拖鞋用,不是很好吗?”芸娘很欣喜。 装扮完毕,芸娘仿效男人拱手作揖、大步行走,练习了好半天,忽然变卦了说:“我不去了。要是让别人认出来多不方便呀,而且传到父母耳朵里也不成呀。”三白就鼓动她说:“庙里边那些管事的谁不了解我呀?即使被认出来也不过一笑了之。母亲现在九妹夫家里,我们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她怎会知道呢?” 芸娘对着镜子一照,也止不住地大笑。 ![]() 沧浪亭浸入式昆曲《浮生六记》剧照 于是在三白的硬拉下,芸娘迈着小鹿一般矜持而警觉的步调,悄悄地去了水仙庙。一对才子佳人,就这样流连于水仙弄中,几多风流倜傥,几多温柔多情。 甚至在水仙庙里游了个遍,也没有人认出来芸娘是女子。偶尔有人问这位是谁,三白就说是我的表弟,彼此拱拱手也就完了。 最后到了一个地方,却差一点惹祸。那里有一个少妇一个幼女坐在宝座后面,是一个姓杨的管事人的家属。芸娘快步走过去想问候她们,身子一歪,下意识地按了一下那个少妇的肩膀,旁边的丫头仆妇生气地站起来说:“你这个狂生是个什么东西,怎么这么没规矩呢? 芸娘看他们来势汹汹,就马上摘下帽子,抬起脚来让她们看,说:“我也是女人呀。” 众人都愕然,气也就消了,还高兴地挽留三白他们吃茶点,又唤来轿子把他们送回家,真是意想不到。 如今,逛庙会的习俗仍然可见 沧桑浮沉。 芸娘逛过的水仙庙,在清咸丰十年(1860)曾被毁过,同治年间得以重建。在民国20年前,还占地有1200平米、神像十几尊。可惜在上世纪50年代,水仙庙旧迹全被毁去。水仙弄这条小巷,如今被改建成了“水仙弄小区”。 但小巷的痕迹还在。它并没湮没那一段情到深处、绵延百年的佳偶故事…… 关注本公号 阅读更多吴文化经典 |
|
来自: 常熟老李jlr5mr > 《姑苏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