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里有大量的摄影师及画家的作品,其中有一部分是闵志念老师在网上搜集整理分享的,一直没抽出时间细看,让明珠蒙尘,惭愧了。今天起,每天从一人选出本人喜欢的、尽可能多样化风格的20张图片择机发出,让我们一起多看它一眼,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们将看到成百上千个成名摄影师、画家留下的痕迹,这将对我们的观看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几百张图先选出有特色、有借鉴意义的图片,也许有30、40张,然后再二次选择出20张,这个过程是反复观看的过程,也是取舍的过程。在取舍时都会有一个内在的理由,最主要的理由就是重复或者特色不明显,或是有明显的政治意义与目前环境有冲突的或涉及敏感问题的、裸露的图片,虽然很好也只能割舍。 在浏览图片之前或之中,会在网上大量地浏览与作者相关的文字材料,并做简单梳理,方便今后阅读时增加理解的便捷。也会到作者或相关画廊的网站进行观看。 寺山修司,1935年12月10日出生于日本青森县,是日本上世纪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和歌创作家、演出家、评论家、电影导演。前卫戏剧的代表人物。毕业于日本私立第一学府早稻田大学。寺山修司热爱戏剧之余,将主要的激情投在电影上。70年代初期,日本的小剧场活动达到高峰,寺山修司开创的天井栈敷亦是"先锋派四天王"之一。1983年5月4日,下午0点5分因肝硬化和腹膜炎并发的败血症去世,享年47岁。 寺山修司在艺术上的表现手法,类似于西班牙达利、毕加索的抽象主义,美国的波普艺术,在当时保守的亚洲艺术界开启前卫创作先端,也率先导航了日本视觉系艺术形成。(摘自360百科)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网站介绍他的几部电影的一些画面: https:///articles/cinema/cine-of-shuji-terayama 然后再看20张选出的图片,最后看文字评论,再回看一遍20张,反复玩味。这些图片,有太多可供借鉴的思路,充满了丰富的创作信息。
为了突出重点,从上文摘录一些文字如下: 1. 修司的电影如同一尊尊祭坛,阴冷,诡异,沉寂,惨淡,凭吊着记忆中被人遗忘焚毁的外部时空和内心世界的灰烬。他的作品中,既有“作者电影”也有“作家电影”。 2. 寺山修司的“美”并不是那种让我们感到舒适的美,而是一种精心塑造的美学,一种纯粹的艺术层次的美学,一种深入骨髓的颓废美学,这种颓废和颠覆同时又和达达派的美学有相通之处但比后者来得高深。 3. 一种基于现实虚构的奇怪实验场景,他已经把“人”的特质抽去来个彻底解构的颓废美学。这种解构不是常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忍受的,如果观众认为这个场景是真实的,他就会感到强烈的恐惧,觉得现实似乎不应该这样被解构而展示出残酷的面目;如果他认为这不是现实,感觉到电影情节与现实的出入,但又似乎找不到那个差异点。 4. 看上去像是一部由行为艺术组成的分镜。片子中杂糅的各种元素如梦魇如呓语一般,处处弥漫着诡异恐惧的气息:长长蔓延的红绸缎,拿着手球舞蹈的神秘少女,一群莫名其妙出现的鬼魅,母亲的头颅被当作手球来抛掷,使人瞠目结舌,无法置信。 5. 尽管修司的片子情节看似杂糅混乱,但总有一个符号来作为全片的线索。寺山修司的符号美学是他的电影几大重要特征之一,符号和情节在修司的电影中是同等重要的,甚至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6. 通观修司的几部片子,我们可以发现他在色彩和构图上的偏好,他时而把镜头掌控得和油画一样柔和自然以表达客观世界,时而用浮世绘的手法展示鲜明的画面,时而把画面灰褐化,时而又用一些超现实的色彩对象来表达内心折射的世界,沉思特质的长镜头和急促跳跃的快镜头也不断叠复。 7. 他总是给镜头加上色彩滤镜,或者以曝光过度或者不足交错来加强的镜头的冲击力。于是,在他的影画上,常常出现红色的太阳和天空,紫色的大地和河流,即使是一些黑白或者灰褐色调,依然会用构图和意象来增加视觉冲击。寺山修司电影中很多画面元素和他的摄影作品很相通。 8. 修司的诗人气质在他的每部电影都浓酽般地弥漫着。在他的电影里,幻想和错位的现实交叉着,诗歌,符号和情节交织。看得出,他的每一个镜头都是已经蕴含了内心世界的情感,复制一个外部世界,像纪录片毫厘不差地跟踪下来,那样并非难事,但是外部世界只是构成我们存在空间的一部分,难以展现的是一个人的内部世界,内外两个世界由诗意得以连接,困难在于,如何将这种诗意呈现在银屏上。 9. 除了诗歌之外,修司还嗜好借助符号来作为隐喻。本民族的鬼怪传说也是寺山修司常常运用的符号之一,当代西方文化在电影中也是重要的构成。 1-9摘自nostalghia《寺山修司:一种深入骨髓的颓废美学》 其他资料: https://www./museum/index.html https://www./permanent/01.html https://www./Attraction_Review-g661305-d1423660-Reviews-Shuji_Terayama_Museum-Misawa_Aomori_Prefecture_Tohoku.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