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超声科主任李雪梅 患者赵某,女,42岁,发现右侧颈部肿物1年余,伴疼痛1周。查体示局部疼痛肿胀,皮肤无红肿,无溃烂。 图1:右侧颈部 II 区囊性包块,厚壁欠光,内充满密集点状回声 图2:CDFI 显示该包块周边少许血流,内部见明显血流信号 超声检查发现右侧颈部Ⅱ区可见厚壁无回声,大小约3.9 × 2.4 × 1.9cm,形态规则,边界清,内可见密集点状低回声漂浮,探头加压可见流动感,CDFI:周边囊壁可见少许血流信号,包块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右颈部囊肿,鳃裂囊肿并感染可能性大 病理图片如上 最终,术后病理证实为右颈部第二鳃裂囊肿 鳃裂囊肿定义: 发生在颈部的一种先天性囊性病变。系由胚胎期第二、三、四对腮裂未闭造成,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50 岁多见。 临床表现: 颈部无痛性肿物,生长缓慢,触质软,可有波动感,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处或腮腺区;当鳃裂囊肿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生破溃或形成瘘管,临床以第二对鳃裂未闭为多见,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及颌下。 鳃裂囊肿分类: 鳃裂囊肿最常位于颈前三角区,并可根据囊肿所在位置判定其来源,通常以下颌角和舌骨为标志分类 第一鳃裂囊肿: 表现为腮腺、外耳道、颌下三角内或周边肿物或窦道形成,约占5%~8%; 1929年,Bailey 根据鳃裂囊肿与颈部周围组织的关系, 将其分为四型:I型 : 囊肿位于颈深筋膜之下, 胸锁乳突肌前缘,该类型最为常见;II型: 囊肿位于颈部大血管上方,与颈内静脉有不同程度粘连;III型: 囊肿经颈动脉分叉之间扩展至咽侧壁, 可向上延伸到寰椎侧方;IV型 : 囊肿位于颈动脉与咽侧壁之间,该型最少见。 肿块自外部开口沿胸锁乳突肌下1/3走行,经喉返神经浅方,向深部穿越喉上神经,内部开口于梨状隐窝顶部。 淋巴管瘤:颈后三角区多房囊性结构,薄壁、多房、无回声伴感染出血时厚壁、碎屑,无血流信号。 静脉血管畸形(VM):静脉异常发育, 由大量充满血液的血窦和薄壁的静脉所构成, 有时局部血管内可形成血栓并反复机化形成静脉石,薄壁、多房或匍行囊性区,可出现静脉石,低回声间质成分,类似肌肉表现,内部静脉血流缓慢,流速过慢时无法显示血流,加压后可压缩而显示不清。 颈部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病变部位较浅表,常多发,回声极低类似无回声,后方回声无增强,内部可探及异常血流信号。 治疗及预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