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出现阳虚的时候,人体内环境就会处在一种“寒冷”的状态。

 春天来了hovy5i 2022-05-08 发布于上海

“春夏养阳”是指在春季和夏季的时候要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

春季为万物萌发之季节,天地之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初生的阳气—生发之气。同时,在自身的生发之气主导下,人体的气血开始由体内向体表、四肢运行转移。

夏季为万物生长盛壮的季节,起主导作用的天地之气是旺盛的阳气—成长之气。在夏季,人体在成长之气的主导作用下,人体内的潜藏的气血大部分由体内转运到体表、四肢。

春夏两季是阳气为主导的季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也是以阳气为主导的。”春夏养阳“就是指春季和夏季要注意保养人体的阳气,使人体的气血能够跟随天地之气的运行节奏顺利运行和转换,从而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

在春季要注意保养人体的初生之阳气,而在春季如何养护人体的初生之气,前面的文章已经介绍过了,夏季又如何养护人体的成长之气呢?

夏季,我们要注意采取以下养护人体阳气的措施。

一、饮食调养、养护脾胃

在平常人的认识中,夏季外界气温高,人体的体温也高,汗出多,多喝冷饮降体温,舒服又解渴,何乐而不为?其实,这个认识是大错特错。

夏日气候炎热,人体气血由内向外宣发,体表和四肢气血相对旺盛,而体内尤其是脾胃气血相对不足。其实,炎热的夏季正是一年四季中人体脾胃功能最为虚弱的季节。而为了抵抗夏日炎热的气候,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气血。这些消耗的气血又急需脾胃输送大量的水谷精微来补充。若不能尽快补充消耗的气血,就会导致人体气血的虚弱和不足,进而影响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这些人体急需脾胃输送的大量水谷精微,对正处于来一年四季中气血最少,功能最为虚弱的季节的正常人体脾胃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负担和挑战。这种负担和挑战用现代通俗的说法来形容,就是人员少,任务重。若不注意养护而过食寒凉油腻或不洁食物,就很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引起呕吐,腹泻,发热的等症状。 尤其是对素体阳气虚弱、脾胃虚寒的病人来说,若过食生冷油腻,更是雪上加霜。这也是夏秋季节,人体好发腹泻的内在原因。

要想在人体脾胃气血少、功能弱的情况下,向体内输送大量人体急需的水谷精微,食物的选择和遵守一定的饮食禁忌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这个食物的选择和遵守一定的饮食禁忌的过程,中医称为饮食调养。如果不注意饮食调养,就会引起胃痛、胃胀,腹痛、腹泻等脾胃疾病,影响到脾胃向人体输送的水谷精微的功能,进而导致人体全身功能的虚弱。

饮食调养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禁食生冷、油炸油腻等难消化食物

炎热的夏季,喝凉水冷饮,看起来是理所当然,其实是大错特错。夏季本是一年四季中人体脾胃阳气最虚、功能最弱的时候,若贪凉饮冷就会损伤脾胃阳气,引起胃脘冷痛、胃胀、腹痛、腹泻等脾胃阳虚症状。油炸油腻等食物,难以消化,若过食油炸油腻等食物,使本已虚弱的脾胃更加虚弱,轻则会导致胃胀、嗳气,重则引起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等脾胃疾病。

2)、选择温补性、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夏季人体脾胃气血少、功能弱,又要承担向人体内输送大量人体急需的水谷精微的重任。要想使脾胃顺利完成任务,就要尽量减轻脾胃的负担,因此,饮食宜选择米粥、肉汤、鱼汤、炖肉等温补性、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而不宜过食油腻、生冷等食物。

3)、多吃生姜,常喝红糖姜茶。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夏季脾胃气血少、功能弱,胃肠温度低。生姜具有暖胃驱寒的作用,能够兴奋并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夏季宜多吃生姜。生姜不宜生吃,宜熬成姜汤或炒菜、做汤时多用生姜、切成细末爆锅,使姜味融入菜、汤中方能发挥暖胃散寒的作用。红糖姜茶由红糖和姜汁制成,它不但能暖胃散寒,而且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常喝红糖姜茶亦能暖胃驱寒,兴奋并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4)、饭后服用山楂丸。

山楂丸均能健脾消食,坚持饭后服用,能够减轻脾胃负担,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二、起居将息

起居将息是夏季养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早在数千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强调起居将息的在夏季养生中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四时调神大论》中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上下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上述引文提出了夏季养生的两个主要措施,一是慎起居,另一个是安心神。

1、 慎起居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消耗大,一定注意休息,不能熬夜。要顺从日出日落的节律,天黑即睡,天亮即起。

2、 安心神

夏季白天漫长,气候闷热,酷热难当的气候容易导致人们心情烦躁。烦躁不安的情绪能加快人体的气血消耗、耗气伤津。因此,夏季应保持心情平和、心神安定,减少无谓的气血消耗。所谓的“心静自然凉”即是此意。

上述是古人提出的两条夏季养生的两条起居措施,而对现代人来说,还要注意一下两点。

3、 适当出汗

素体阳气虚弱、宣发功能不足的病人,在冬季容易感受风寒痹阻经络以及腠理毛窍,导致咳嗽、鼻塞流涕、关节冷痛等症状。夏季是阳气宣发功能最旺盛的季节,体表和四肢气血旺盛。在夏季适当晒晒太阳、或在房间里关闭空调,使身体适当出汗,能够疏通经络,开宣腠理毛窍,有助于改善和治疗在冬季感受风寒痹阻经络以及腠理毛窍,导致咳嗽、鼻塞流涕、关节冷痛等症状。但要注意在使身体出汗时,要随时补充糖盐和水,以免耗气伤津,引起中暑和虚脱。

4、 慎用空调

空调,可谓现代人应对夏日酷热的神器。窗外艳阳高照,热浪滚滚,屋内空调开启,凉风习习,有空调的夏日,恰似神仙生活。然而,空调使用不当,也会伤害人体阳气宣发功能。若大汗淋漓时,对着空调冷风直吹,或长期待在温度过低的空调屋内,都可能伤害人体阳气宣发功能引起头身关节疼痛,鼻塞、咳嗽、口歪等受寒症状。此即现代人所称的空调病。而素体阳气虚弱、宣发功能不足的人群,更应该慎用空调。开空调时降温时,温度不要调的过低,视个人情况以25—28°为宜。同时要注意不要让空调冷风直吹身体。

饮食调养和起居将息两个方面的措施,是正常人需要注意的夏季养生措施。其实,夏季也是治疗人体阳气虚弱,生发不足的疾病的好季节,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认为一些阳气虚弱、阳气宣发功能不足的病人如慢性咳嗽、气喘,鼻炎等,在冬季易发作。在夏季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可达到较好的防病治病的效果。这些冬病夏治的防病措施可分为两类,经络穴位养护和中药调养。

三、经络穴位养护治疗

穴位养护治疗是指在在中医传统经络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病人的病因病机选用相应的穴位,通过对这些穴位施加一定的刺激,以疏通经络、调节经络脏腑的气机,来达到治疗疾病、养护身体目的。一提到夏季养生措施,或许很多人就会想起”三伏贴“。其实,”三伏贴“只是中医在夏季采取的防病治病措施之一,并不是唯一的,除了三伏贴,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和措施。目前常用的穴位治疗方法,大体有推拿、针刺、灸疗、热疗、药物外敷几种,这几种穴位治疗方法都可作为夏季防病治病的养护措施,临床可根据病人的情况配合使用。其中,穴位艾灸,疗效好,痛苦少,操作方便,首选推荐。

艾灸治疗和养生,要想达到好的养生效果,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穴位处方要对证,二是穴位定位准确,三是艾条质量要好,不要贪图便宜。下方是我常用的、推荐的艾条,建议大家试试。

四、中药调理

中药汤剂内服是夏季养护人体阳气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预防和保健手段。尤其是对阳气虚弱、脾胃虚弱较重的病人,单纯靠前述的几种冬病夏治养生保健措施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配合中药内服调理。

1、需要强调的是运用中药内服调理进行冬病夏治,必须经过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辩证论治,根据病人的病因病机选用相对的方药进行治疗,不要盲目相信偏方、验方,而自行配药。

2、必须注重脾胃的调理。因为在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消耗的都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补充。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夏季是阳气宣发功能最强的季节,也是气血消耗最多的时候,因此急需脾胃运化输布大量的水谷精微来补充消耗的气血。而负责运化输送水谷精微以补充消耗的气血的脾胃却是处在气血最虚、功能最弱的时候,正所谓人员少,任务重。而对于平素阳气虚寒、脾胃虚弱的病人来说,这沉重的负担更是雪上加霜,越发不堪重负。因此温补脾胃阳气、增强脾胃的运化输布功能就成了保证阳气生发功能的关键,也是冬病夏治能够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

夏季如何养护人体阳气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您的身体健康有所帮助。我是传播传统养生知识的小蜜蜂,喜欢的话,关注我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