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重家譜,是一份孝心

 文苑折枝 2022-05-08 发布于江西省

  

晚年,族人找上門來,。

什麼事呢?求我做一件事,修譜啊!

我想,修譜,也好,盡一份孝心。不錯,家族中還懷念祖宗,提攜後人,不是一片孝心,一種信仰嗎?

於是,我閱讀了曆乘家譜,熟悉了家族的根本水源,花時一年多,與族之賢能將《溫家坊四修家譜》,明祖宗之源,續齒錄之繼續,理昭穆之辨,翻譯文言,且援筆而序其端。

在續修編撰家譜時我感到家教、家訓、家法的約束力,我感到家族中榜樣的影響力,我為伯友公、光廷公、馨廷公古代賢儒為官清廉所景仰,也為近代劉司令的事蹟所感召,還為一代音樂家劉樹秉的技藝所感染,更為不少族人脫貧致富的實例所感動,我感到,這個世界,人是最寶貴的,家族的興旺發達是最幸運的。

有外族人看到,那序言,那傳記,那詩詞,那家訓,那祠堂,那祠規,那祭儀,那墳山風水,那古文今譯,那褒獎期望,那版設紙張:嘖嘖而稱羨!

此後,外族人修譜,有的也將我請去的,說借先生墨水,光宗耀祖,繼往開來,激勵後人啊!

其實呢?我一生忙乎,對家譜,原來也認知膚淺,至於上升微言大義,那更是言之少少。

有了上面的體驗、參透,對家譜就認知不一樣了。原來家譜可上升到中國的一種文化。

一谈到文化,就想到1958年,扫盲,母亲识字,也算有文化,当了扫盲老师,其实,文化的内涵宽广得很,特别是中國文化,真的好多:

國風,有國畫、國樂、書法,國史、地志、家譜,其作品所展示的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才藝,薀涵著中華的靈魂和神韻;

節日,像當午節,到那一天為什麼家家戶戶紮粽子,看划船,記念屈原啊!百姓為什麼記念他?他忠君愛國啊!這種情結一直感動國人的心,一代又一代教育感化凝聚著我們的民族精英;

儒道釋,更是高深莫測,其中最熟悉的是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其理想是要建立一個和諧禮儀之邦,其認識、期望、規範、方略,可以說是萬萬子民之所向。

现在似乎上述的文化都淡去,相反外来文化,外语,还有像愚人节、圣诞节、狂欢节、之类西方广告,没有什么文化基因的多起来,我不否认开放,向发达的国家、民族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但要保留自己的根基,比方语言,汉语就很好的,是中国人创造的,可现时被排挤,高考语文难上120分,英语可以打满分。作为选拔人才外语(多为英语)的分数都那么重要?其实,英语为什么强盛?无非是一战二战战胜国,英美世界老大,战胜的民族为了灭绝战败的民族,就会推行自己的文化,强迫战败的民簇接受异族文化,久而久之,衰落的民族的文化、语言、风俗就慢慢削弱最后彻底绝迹,这是一种比战争还要残酷征服、灭绝!

這裏,我想談談不少人丢掉了的家譜,也可以說是家族文化。

我很小的時候,接觸到家譜,那是每年的七月半,爺爺會寫包,燒包,那祭祖拜宗,祈禱先輩場景,算是十分隆重。

爺爺需要寫的包很多,上溯好多代,一個人忙不過來,就要我學著寫些。

“我不知道呀!” 我只知道在生的長輩,至於三代以上就不知道了。

爺爺便小心翼翼搬出家譜來,指某某為我們某某歷代祖宗,教我怎麼按格式寫。

“祖宗的名字,要認認真真地寫,不然,車夫送不到的”看爺爺那恭敬落墨的樣子,心理也對祖宗敬慕起來,字也自求工整起來。

漸漸地對家譜感興趣起來,原來我們的家族不乏龍脈,不乏顯貴,不乏高官,不乏富商,不乏讀書人,不乏能工竅匠,不乏勤勞耕種的人。而古代的譜都是文言文寫的,那序文,那傳記,那詩詞,那家訓、家規,開始有的看不懂。

“那文言,看不懂呀!”爺爺說,“家譜,就是一本家族興盛的書,看不懂,'讀書三篇,其義自見’,沒有讀不懂的。”他以期待的目光鼓勵我,“認真看,那序言,不是濃縮了家族的長長歷史嗎?那傳記不是有我們古代先賢的故事嗎?那家訓不是我們的思想、行為規範嗎?那齒錄不是的的血脈在流淌嗎?至於那些詩詞,可以說是一種詩意的棲息了!”

“家有其譜,族人之望也;譜有其文,詩書之趣也;詩書其廷也,光門其睦也;其祖宗九泉,而笑焉!”讀譜後,維斯言,這才聯繫起,爺爺,這位終老鄉間的讀書人,小時跟我講的許多故事,都是自己家族的故事,有的故事還故事裏導出故事。

那不是我們家族的榮耀嗎?那不是我身邊的榜樣嗎?那不是心中的信仰嗎?

這個世界,顯耀的家族,據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波、東南亞有不少,而真正像中國那樣有家譜記載詳細的不多。

像中國有的家族,保留了幾千年的家譜,形成一種家族文化更少。

這裏頭有信仰。

這種信仰,不僅僅是對祖宗的敬畏,還有對族人的教化,對後代最真實、最根本,最孝道的教育。

一個人的生命是怎樣來的?如果簡單地說,是父母給的,那很不夠。那麼父母之父母呢?

數典忘祖了,慚愧啊!

可知道,你的身上的基因有你祖宗18代的影子,這樣說來,即使超世出塵,絕代英雄,無比偉大,也有你的祖宗的積善成德。

我們這個民族,歷經無數磨難。艱難中,能夠經歷過一代一代傳承下來,那根本,就是一個個的家庭,一個個的的家族,血脈相承,茹苦含辛,自強不息。其根基,其家教,其精神,其靈魂,不斷繼承發揚開!

我觀聞喜三絕碑,有韓愈的文章,裴度的事蹟和祁寯藻書法,三位宰相的絕唱。 "千年榮顯",是一代偉人毛澤東對裴氏人才的客觀評價。裴氏家族人才輩出,燦若群星,不勝枚舉..。裴氏,自漢、魏,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裴氏家族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者600餘人;七品以上官員3000餘人。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禦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等,“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

還有吳越錢氏趙匡胤建立北宋時,消滅了八個國家,吳越因為富庶強盛而未被消滅。吳越國王錢镠的孫子錢弘俶,為了保護百姓生命財產,主動取消吳越王位,尊趙氏為帝。錢氏名人輩出,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錢學森;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華裔生物化學家錢永健等等。

據說每個家族都有類似的榮耀,千萬個家庭,上千個家族的榮耀的聚合,才成中華民簇的榮耀!

家是小小國,國是千萬家。這樣,自然聯繫起來了。所以家、州(縣)、國,所謂““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

我思考家譜的作用,至少有下:

其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我是誰?我從哪里來?這是每一個人在人生過程中都要遇到的問題。孩童時代,疑問我是從哪里生出來的。而成人懂事之後,關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誰,為何生活在這裏?而能準確、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家譜。“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知道家譜,才知道自己的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緣,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家譜,起名字都是要排輩分的,一個輩分排一個字,這樣秩序才不會亂,大家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哪個輩分了,就知道該怎麼稱呼了。人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於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族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裏有曾經養育他的親人,那裏埋葬有他的祖先。因此,家譜就是“根”的代名詞,是中國人尊宗敬祖的一種信仰,是一種證明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是一個人根本意義上的“身份證”。 古語雲:三世不修譜為不孝。家法壞,譜諜尚有遺風;譜諜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 現時有人把家譜,祖訓丟了,於是,為人不孝,為官不廉。,為商不信 。

其二.治家齊國,教化子孫  家譜中包含的許多祖訓家規,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如敬父母、尊長者、睦族人、和友鄰、恤貧孤、尙節儉、戒賭博、戒奢侈、戒懶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內容。有的家譜中記載有先輩族人們孝敬老人、忠君愛國、造福鄉梓、刻苦學習、奮發拼搏的典型事蹟,都是對族人和後代進行人生教育的生動教材。治國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一個家庭,要想自立於世界,自立於社會,最根本的還是要培養教育出眾多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的人才,好的祖訓家規就能彌補現代教育只重知識才能卻忽視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譜正有著這樣的功能。家無家譜,就如國無國史,就那麼重要。我讀不少史料方志,有不少是家譜中保存下來的。家譜就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一個家族的百科全書,一個家族、家庭的歷史文化匯總和歷史檔案。

其三. 傳承歷史,問祖憑證 家譜都有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諸多內容。家族的歷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瞭解、熟知自己家族的歷史,也就是瞭解熟知中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人類的歷史。,許多海外華人熱心回國尋根問祖,造福鄉梓,他們尋根問祖最信得過的就是查閱家譜。對於因各種原因遷居他鄉的普通人,家譜就是他們與祖籍、族人溝通的橋樑,是他們思鄉念祖的精神象徵。因此,家譜不但是家族歷史的記錄,也是天涯遊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託和尋根依據。查閱中國歷史,但凡國勢強盛、社會安定的朝代,從皇家貴族到普通平民,均以修撰家譜或族譜為一件大事。

-----

想用我《溫家坊四修劉氏族譜·扉頁題詩》結語:

作為劉氏子孫,

說的是-----

我們家族,

共同關注的生命延續。

樹連根,

水有源,

同一血脈,

將我們情感凝聚。

歲月,

將歷史一頁頁翻過,

興衰,

榮辱,

希冀----

自古以來,

都寫在我們心裏。

於是,便有了----

一二三四修撰家譜,

也就有了----

自己家族演繹的故事。

                                                           

  

                                                                  2001.冬月穀旦溫家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