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感悟】张海峰:读《人民教育》文“以礼养德,以德育人”有感​

 最爱那抹书香 2022-05-08 发布于陕西省

      编者按:机关学习开展以来,全体机关干部围绕“三力”提升,着力打造“机关讲堂”、“1+读书”、“杏坛书声”等三个干部学习载体,近日,行政办开展以共读《人民教育》为中心的读书感悟展示活动,前两期张长恒主任、严博同志的读书感悟发出后,受到大家的热情关注,阅读量在24小时内均突破500。今天,我们为大家推出张海峰老师的作品。


读《人民教育》文“以礼养德,以德育人”有感

工作闲暇,拿起《人民教育》2022年第三、四期开始翻阅,文章“以礼养德,以德育人”映入眼帘,被重庆市礼嘉中学独具特色的“德礼育人”模式所吸引。礼嘉中学建校80年来形成的“尊礼重德”学风教风,确立的“德礼化人,敏学笃行”校训,在不断坚持和实践中,让学生在德化中感知礼仪、在礼仪中修习品德,以礼仪滋养美德,以美德塑造人格,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细细品读,“传承、坚持、创新、细致入微”这些字眼是我的第一感知,也是我对礼嘉中学80年来“德礼育人”模式形成的核心认识。
传承坚持
在思想碰撞中,不由得使我对我县学校开展的“育人”工作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从时间上来看,重庆礼嘉中学建校80年来,在启蒙时的定位,到推进中的创新、细化、再提升,再到现在呈现出来的“德礼育人”特色模式,最终形成的“尊礼重德”教育文化,是一代一代学校领导人传承和创新的结果。时间之长,年代跨度之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能将这种理念坚持不懈地传承并取得预期的育人效果是难能可贵的。对比我县大多学校在育人模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理念和做法,确实现任校长在教育局的倡导和要求下,在阶段内或者说任职内通过调研引入、推进落实等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了所谓的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在县域内也形成了影响,通过召开相关的观摩活动也名声大噪。可是,这位校长如果退休或者调离后,已经略有成效的模式和特色的符合学生成才和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能在下任校长到任后继续坚持,或者说做的更好,那就让人为之担忧了……切不可昙花一现,让人觉得惋惜。
有了传承,更需要明确:为什么传承,思考传承的意义;传承什么,思考传承的内容;怎么去传承,思考传承的方式方法。我认为,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也如一场接力赛,不仅要激动人心,迎来呐喊声和掌声,更需要清醒的传承,为之注入活水并不懈地坚持和努力,一代接着一代朝教育的终极目标“立德树人”而奋斗。
创新细致入微
在深入阅读“以礼养德,以德育人”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传承和坚持是我的第一感受。对于礼嘉中学建校80年来形成的“德礼育人”模式,我认为是有创新且细致入微的,更是渗透到了师生校内外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入脑、入行更入心,如同刻在人的骨子里一样,让人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所谓“润物细无声”。
一是让学生在德化中感知礼仪。学校从学生的“行为举止”入手,开设了礼仪基础课、礼仪活动课、礼仪社团三种行之有效的礼仪课程。课程设置层层递进,训练内容丰富多样,从形象、交往、生活、校园、仪式、涉外等礼仪常识,上升至自我意识、情绪管理、自我激励、人际交往等情智培养,最后落脚到人生规划、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实现最高层面的人格修养。从而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提升学生的礼仪修养,让学生内化于心,实现知行合一。
礼仪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包括礼仪操、仪式礼仪、情义文化艺体节。礼仪操从规范学生的站姿、坐姿、蹲姿、走姿以及敬礼、微笑、握手、鞠躬等方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礼仪仪式、仪态。通过开展升旗礼仪、毕业典礼、成人礼等多种形式的礼仪活动,使学生的外在行为内化,让礼仪精神融入学生的内心。富有学校一大特色是情义文化艺体节,举行与礼仪有关的系列活动,并涉及美术、音乐、体育、书法等内容,呈现出“传承、热爱、感受、感恩”四个亮点,让学生在传承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学生爱自己、爱生活、爱学校、爱国家;感受不同文化的艺术美;懂得感恩自己、父母、老师和社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让学生在礼仪中修习品德。学生、家长、教师是教育活动最直接的相关者,学校从这三方面入手,开发了关爱学生、关心家长、关怀教师三类课程,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关爱学生课程。围绕心理成长和情感发展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教育。以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和问题为主线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自我监控、自我管理,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敢于自我实现。以畅谈理想、同学互动、教师引导等方式,使学生对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有初步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思考人生,对未来发展正确定位、合理规划,在执行的过程中且有制度、有规范,多途径实施。
关心家长课程。融入了家庭教育、家庭礼仪、家庭情智等内容,搭建了家校互动平台,形成了家校共育合力,促进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从学生实际需求和现状入手,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进行家校共育讲座和研讨会,补齐家庭教育短板。与家长签订礼仪自律协议,对家长进行礼仪培训,提升家长的“礼”文化素养,举止更优雅、服饰更得体、心态更包容。与家长签订情智自律协议,对家长进行情智培训,引导家长做热情的引导者、情绪的管理者、主动的倾听者。
关怀教师课程。其设置更是暖心、贴心。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礼仪教育能力,学校还开设了阳光心语课和专业成长课。阳光心语课通过心理工作坊、心理训练营提升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引导教师向善向美,让教师以更加健康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以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健康的身心,对学生的情感与人格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推进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是除了内涵式培养提升师生的品德修养外,学校还注重外延式熏陶。“以美化礼”也是学校实施礼德教育的重要策略。通过制作二十四节气盆景,打造具有家宴氛围的餐厅,为师生营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布置贴近学生生活和身心特点的校园文化橱窗、廊道文化、班级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使礼仪课程与环境熏陶相融互生,催生学生向善向美之心。学校还通过举办“情、义、礼”故事撰写和演讲比赛,鼓励师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挖掘生活中的礼仪素材,体悟礼仪和美德的价值,思考真善美的内涵,逐步实现“以礼养德,以德育人”的教育目的。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发展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代在传承中坚持,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作者简介:张海峰,大荔县教育局行政办干部。

大荔县教育局机关学习平台

主办:大荔县教育局行政办
投稿:dljyxzb@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