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八年级(5)班 王炜 “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见唐·元稹《忆杨十二》】初品诗句便对芍药充满了奇异的想象,感觉它像玫瑰一般雍容华贵,亦或是像菊花一般清幽淡…… 【引用古诗句,运用类比想象,引起下文,奠定全文情感基调】 5年前的季春,无所事事的我在院子的一角——几棵梨树旁,埋上了芍药的种子,从此它扎根于此。渐渐地,它从我的记忆中淡忘了。 【种下芍药——“我”逐渐淡忘】 直到去年的孟春,它,羞涩地从土壤中探出头,眨巴着眼睛,好奇地欣赏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拟人手法,强化了芍药出土时的可爱】遽然,我惊住了,这藏在我记忆深处的种子竟在5年后抽出了嫩芽,那么柔弱,那么娇嫩,在春日的绪风中露出翠绿的眉弯,嫩嫩的,尖尖的。【两个叠音词,突出外形特征】我恨不得想用双手捧住它,不让它受虫咬,不让它淋雨受风。 【芍药出土——“我”好奇、吃惊、怜爱】 一天天地,它越长越高,约有70厘米,向着太阳的方向。它挺着笔直的身躯,努力伸长了脖颈,浏览着世界的风景。渐渐地,他的臂膀粗壮了,棕色的血液里似乎还泛着铁青。它舒展开那卷曲的叶子饱满成熟中又蕴含着温润,青涩不再是它的代名词。看它那绽放的小花,似她美丽的笑靥,朝着太阳的方向,茁壮成长;它有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蕊,朴实而显得有个性;花瓣十分精致,有细密的纹路,那是技艺高超的雕刻家也无法雕琢出来的。【以人拟物,突出芍药的茂盛和可爱】由此,我不禁想起了元稹的诗句:“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见唐·元稹《红芍药》】”。 【芍药开花——引用古诗句赞扬芍药的美丽,表达喜爱之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仲夏的某个下午,未知的风雨突然袭来—— 故作姿态的雷声轰隆,形如巨蟒般的闪电掠过,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考验着芍药,考验着这株还未经历风雨的“初出茅庐”的芍药,同时也考验着我的承受力。【渲染惊雷暴雨,表现芍药遭遇的厄运,突出“我”的担忧】我趴在窗台前,看见它的枝条几乎贴向地面,绿叶、花朵在寒风中不住地颤抖,叶片上的水珠不断滚落,连成了线,滴在地面上,滴在我的心上。【巧用拈连,化实为虚,表达“我”对芍药的担心与同情】它还没有足够的枝丫来与风雨抗衡,还没长出结实的枝干,根须还未牢牢抓紧大地,这么娇小的身躯如何抵挡外面的风雨?我不忍心再看下去,便转身离开。但是我仍然惦记着它,惦记着它的生死。 【芍药经历暴雨的考验——“我”同情、牵挂】 风雨过后,我逡巡着拉开窗帘,我震惊了:它居然活了下来,虽然嫩枝已经歪斜,萼片微微向外翻折,花朵低垂着头,残余的花瓣上,滚落几颗小水珠,绿叶杂乱无章铺了一地,与几片零落的红花瓣交织成一幅美人画卷。可是,它接受了一次真正的磨砺。第二天午后,阳光普照大地,芍药花在阳光下昂起了头,点点滴滴的小雨珠们懒懒散散地躺在叶子们身上。在叶尖上,晃晃悠悠的,光反射出一圈圈的光环,叶尖上一颗雨珠努力地抓住叶子。【观察细致,拟人化手法,描写细腻、生动】一场风雨过后,芍药叶子显得更绿了,像是梦中的精灵,伸展着婀娜的身姿,在微风中摇摆,尽情的展现它美丽妖娆的一面;花瓣变得更艳了,映红了孩童的笑脸;根茎长得更加结实了,植株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芍药雨后的“美丽妖娆”——“我”欣慰、喜欢】 “闲吟芍药诗,怅望久颦眉。”【见唐·杜牧诗《旧游》】。如今,又要到季春,芍药已在院子角落开出一片独特的花姿,它也经历了许多次猝不及防的磨砺,在春风中变得更加坚强。 【回到现实,借芍药“独特的花姿”暗示历经风雨方见彩虹的人生哲理】 (指导教师:张连河) 这是一篇描写细腻、情味浓郁的记叙文。小作者选取了和“我”关系十分密切的一株芍药作为写作对象,通过描述芍药出土、成长开花和经历雷雨侵袭的过程,表达了对芍药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作者浓厚的生活情趣和精细的观察、体悟能力。古诗句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情趣。将芍药人格化,突出了芍药的美丽可爱,也有力地表现出“我”对芍药的情意。一、清晰的结构。由于“芍药”与“我”特殊的情分,决定了本文的双线结构:一条是芍药的成长经历线——从种植、出土到生长开花,再到经历雷雨坚强而美丽,展现“独特的花姿”;一条是“我”对芍药的情感线——从“我”种下芍药后的淡忘,到看见“芍药”出土娇弱姿态后的吃惊、怜悯,再到“芍药”经历雷雨袭击时的同情、牵挂,最后看到“芍药”经历磨难后的坚强与美丽时的欣慰与钦佩。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将文章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从整体思路来看,用古诗句引出“芍药”,引起往事回忆,然后回忆“我”种植芍药的故事,最后回到现实,思路清晰,中心明确。二、细腻的笔触。如描写芍药在“风雨过后”的景象,“虽然嫩枝已经歪斜,萼片微微向外翻折,花朵低垂着头,残余的花瓣上,滚落几颗小水珠,绿叶杂乱无章铺了一地,与几片零落的红花瓣交织成一幅美人画卷”,描述由“嫩枝”“萼片“花朵”“花瓣”“小水珠”“绿叶”等组成的“画卷”,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芍药”遭受打击后的状态。“第二天午后,阳光普照大地,芍药花在阳光下昂起了头,点点滴滴的小雨珠们懒懒散散地躺在叶子们身上。在叶尖上,晃晃悠悠的,光反射出一圈圈的光环,叶尖上一颗雨珠努力地抓住叶子”,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细腻、生动地表现“小雨珠”在阳光照耀下的情态,突出“小雨珠”轻盈、透亮、可爱的特点,烘托了雨后“芍药”的妖娆美丽,笔触细腻,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对人或事物进行生动、细腻的描写,离不开平时的细致观察,悉心体悟,小作者在本文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现力,给初学写作者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三、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文中的“芍药”“经历了许多次猝不及防的磨砺,在春风中变得更加坚强”,让人自然联想到人生“经历风雨,方见彩虹”的道理。文章提升建议:题目“芍药”显得宽泛,无文体特征。“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精心拟题也是文章成功的重要一环。本文题目如改为“我家的芍药”或“我的芍药情结”“我爱我家红芍药”等会更好一些。(点评:徐东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