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且议余叔岩及其真正传人

 古稀老人赵 2022-05-08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谭鑫培去世以后,继承谭派表演艺术分两派,一派以王又宸为代表的“旧谭派”,一派就是以余叔岩为代表的“新谭派”,即后来人称“余派”是也。

从三十年代起,现在有几个演员亲眼看过余叔岩的演出?即使现在是一百岁的老戏迷,在童年时看到余叔岩能有多少体会?所以,我们今天缅怀这位京剧大师,不过是通过前辈们的文字描写和口头叙述以及余叔岩本人所灌的唱片去管中窥豹而已。

余派的唱、念、做、打,在当时可以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谭派继承者。他的唱,有刚有柔,刚柔並济;他的念,抑扬有致,节奏紧凑;他的做,举止动作,精密惬当;他的打,演过《连环套》《趴蜡庙》《艳阳楼》,其武功扎实,绝不单纯卖弄技巧。他的靠把老生戏《定军山》《战太平》《阳平关》《南阳关》,一招一势都无“火气”而充满英雄气慨!

文章图片2

余叔岩真正实授者有三人:杨宝忠、孟小冬、李少春。其余传授或指点的,不是票友(如张伯驹),即是私淑(如陈少霖等)。其中两个最著名的徒弟只有孟小冬和李少春,但是前者虽然学得到家,却演出较少,一般人只在1947年听过、看过她的《搜孤救孤》,之后没有看过别的戏,她的艺术究竟如何,见仁见智,在下不敢妄评。而李少春演出太多了,比如他每每演出多为一文一武双出,如演《失·空·斩》,会接演《金钱豹》。李又以演武戏为多,是兼能文武的卓越京剧艺术家。

文章图片3

但一谈余派翘楚,一些人总是抑李而抬孟,说什么李“学余不如孟”(还有一句学楊不如高),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他俩一个以文为主,一个以武见长,各有所长。但说实话,两人都没有全面学到余叔岩的艺术(更遑论其它人?)。

文章图片4

至于学余叔岩最早而最有成就的,据当时人回忆,应该是余叔岩大弟子杨宝忠。可惜杨宝忠自倒嗓之后便没有再唱,而改为操琴,但是他却把学余叔岩的心得体会全部传给堂弟杨宝森。虽然杨宝森的先天条件和余叔岩不同,但是他善于采长补短,以宽厚的嗓音和认真的演唱风格更博得广大观众的喜爱。杨宝森的拿手杰作几乎都是余派戏,他虽然不是余叔岩的嫡传弟子,但是他在余叔岩的基础上把老生的艺术加以发扬,形成四大须生之一的杨派,他的杨派弟子、再传弟子如程正泰、汪正华、马长礼、梁庆云、朱云鵬以及叶鹏、杨乃澎、于魁智、李军、…很好传承了余杨二派,杨宝森可说功不可没。  

余叔岩的唱我们今天可以听录音,但是他的做究竟好在什么地方,今人只能从文字记载上略知一二,实情如何,只能通过比较和研究来加以揣度。比如年龄比较大的戏迷,都知道马连良的做功和身段十分边式,早年的拿手戏之一就是余叔岩的拿手《打棍出箱》。据说他此剧就是从台下偷学余叔岩的,而且自谦最多只学到六成,可知余叔岩的做功一定比马连良更为出色!

文章图片5

余叔岩这位京剧名伶真正活跃于舞台上而享有盛誉只有十年左右,而且在1928年(那时他才三十八岁)之后就不再公开演出,然而居然迄今仍旧被奉为老生行当中最受尊敬的人物,实在不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