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荨麻疹的辨治要点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2-05-08 发布于江苏省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苍白或鲜红风团,发无定处,时隐时现,伴有剧烈瘙痒,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属中医学“瘾疹”范畴。西医多予抗过敏治疗,但并不能完全控制症状。中医药治疗荨麻疹具有明显的优势,疗效突出,且愈后不易复发,值得进一步研究。现将郑老辨治慢性荨麻疹经验介绍如下。

一、病因病机认识

关于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历代文献多有论述,如《诸病源候论·风瘙隐疹生疮候》言:“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隐疹”,认为风邪与荨麻疹的发病最为密切。风邪有外感之风,亦有内生之风,如《杂病广要》言:“人之为病,有外感之风,亦有内生之风,而天人之气,恒相感召。”外感之风常挟寒、热、湿之邪侵袭肌表,如明代李梃《医学入门》云:“赤疹因天热燥气乘之……似赤似白微黄,隐于肌肉之间,四肢重着,此风热挟湿也。”慢性荨麻疹发病特点为发无定处,迅则走窜全身,时隐时现,消退迅速,与中医风邪特点相似。风邪客于肌表,导致毛孔闭塞,不得宣发于外,则生瘾疹;或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胃肠蕴湿生热,热入血分,血热外壅郁于皮肤而发;或阴血暗耗,血虚生风;或阴虚阳亢,阳亢化风,遇外风触发,内外合邪郁于肌肤而致。郑老认为,荨麻疹病位虽在皮肤,但与脏腑密切相连,正如《丹溪心法》云:“盖有诸内者形诸外”。故治疗本病应从整体入手。郑老根据慢性荨麻疹发病的症状和特点,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卫外不固,遇风邪引触诱发,临床上善用经验方多皮饮加减治疗此病。

二、方药组成

方药组成:

桑白皮15g,地骨皮15g,白鲜皮15g,牡丹皮10g,钩藤15g,忍冬藤30g,首乌藤30g,荆芥10g,生地30g,徐长卿30g,苦参10g,甘草10g。

本方由赵炳南先生经验方多皮饮加减化裁而成,因方中含有多种皮类药,故称其为加味多皮饮。方中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经,《药品化义》云:“主治喘满咳嗽,热痰唾血,皆系实邪郁遏,肺窍不得通畅,借此渗之散之,以利肺气,诸证自愈”。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之功效。《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肺主皮毛,皮毛为外邪入侵人体的途径,邪气郁于肌表,不得发散透达,而发瘾疹,故用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而清皮毛,以利肺窍。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为治疗皮肤瘙痒之要药。牡丹皮凉血活血,清热止痒,治疗邪热之在于血分。钩藤平息内风,《杂病广要》言:“无论贼风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应。”忍冬藤清热通络,可疏泄郁滞之邪热。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血虚则风无所制,风动则痒,故以首乌藤养血祛风,通络止痒。荆芥祛风、解表、透疹,配合生地之凉血清热,可疏散血中之风热。徐长卿祛风通络、止痛止痒,为郑老常用治疗皮肤病要药之一。苦参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杀虫止痒,为治疗皮肤过敏所致红斑、皮疹和瘙痒的要药,药理研究表明苦参水煎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然苦参味极苦,伤胃易致食欲减退、恶心等不良反应,故郑老使用该药时,加等量甘草以调和之。

三、病案举隅

【病案1】

江某,女,42岁。2017年11月24日至笔者处就诊。患者反复皮肤瘙痒2个月余,发作时全身皮肤瘙痒,伴起淡红色或苍白色丘疹,遇冷加重。查体:皮肤划痕征阳性。平素月经量少,痛经。脉沉紧,舌淡,苔薄白。

诊断:中医诊断:瘾疹,血虚寒凝证;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治法:散寒通络,养血祛风止痒。

处方:桑白皮15g,白鲜皮15g,牡丹皮10g,钩藤10g,徐长卿30g,紫草10g,苦参10g,荆芥10g,甘草10g,当归10g,黄芪30g,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大枣1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1小时温服。并嘱患者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12月2日二诊:患者服药后皮肤瘙痒症状减轻,风团减少。于前方去徐长卿;加益母草10g。10剂,煎服同前法。

12月26日三诊: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基本消失,诉12月18日月经至,痛经症状也明显减轻。嘱前方继服5剂。

药后痊愈,随访3个月,皮肤瘙痒未见复发。

【病案2】

陈某,男,51岁。2017年10月27日至笔者处就诊。主诉皮肤瘙痒5个月余。刻下症见:全身皮肤瘙痒,伴有红色风团,夜间加重,搔抓后皮肤溃破,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结,2日一行。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焦虑,睡眠欠佳。脉弦大有力,舌质黯。

诊断:中医诊断:瘾疹,肝郁化火证;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治法:凉血疏肝,祛风止痒。

处方:桑白皮15g,地骨皮15g,白鲜皮15g,牡丹皮10g,首乌藤30g,苦参10g,紫草10g,荆芥10g,柴胡10g,枳壳10g,赤芍15g,川楝子6g,郁金10g,刺蒺藜15g。5剂,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1小时温服。

11月11日二诊:患者服药后瘙痒症状明显好转,口不干,可睡5小时,大便每日2次,偏稀。于前方去地骨皮、苦参;加神曲15g。5剂,煎服同前法。

11月18日三诊:患者服药后诸症进一步好转,继服前方7剂。

此后患者未来复诊,电话随访告知已痊愈。

四、总结

郑老认为慢性荨麻疹虽发于皮肤,却与脏腑密切相连,并与情志失调、气血失和息息相关,患者体质不同,临床证候有异,治疗必须区别对待,辨证施治。郑老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将本病证候分为五型。

1.肝郁化火型 皮疹发生常与精神紧张相关,皮疹色红,伴有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头目胀痛,胸胁胀闷不舒,脉弦有力,舌质红。用加味多皮饮加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5g,川楝子6g,郁金10g,刺蒺藜15g。

2.肺气不足型 皮疹色淡红,神疲乏力,自汗,不耐风寒,易感冒,脉弱。本证患者每遇感冒即诱发,郑老认为其病机为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故受风邪侵犯而发作。用加味多皮饮加黄芪30g,北沙参20g,白术15g,防风6g。

3.血虚寒凝型 皮疹多呈淡红色或苍白色丘疹,遇冷加重,冬季多发,脉紧或缓,舌淡,苔薄白。用加味多皮饮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4.湿热下注型 风团或丘疹多见于下肢,常伴有身热口苦、口中黏腻、小便黄、大便黏腻不爽,脉濡数,舌红,苔黄腻。用加味多皮饮加苍术10g,黄柏10g,薏苡仁15g,白术15g,佩兰10g,茵陈15g。

5.瘀血型 丘疹或风团呈暗红色,伴瘙痒,夜间尤甚,面色晦暗,脉沉涩,舌有瘀斑、瘀点。用加味多皮饮合桃红四物汤。

若瘙痒剧烈,走窜不定,时发时止,伴头目胀痛,病程日久者,郑老认为此为外风引动内风,内外风邪相合为病,风邪久羁,郁于经络,必在主方中重用钩藤30g、蝉蜕15g。其中,钩藤具有清肝热、息风止痉的功效,蝉蜕轻清升散,善走皮肤,祛风止痒,二者伍用,息风止痒之力倍增。

(杨昆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