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磨积成渣的方子,治肝又治胃

 当归与地黄 2022-05-08 发布于四川省
‍‍
一脉不和,周身不适,更不消说与其邻近的部位,更有可能殃及池鱼。所以多数胃病者会有两肋疼痛的症状。


胃主消化,食物经过口腔齿牙咀嚼,过咽喉与食管,汇聚到胃,经过胃的分类处理,才能进入下一道流程。若肝不知疏泄,打扰到联排别墅——邻居胃,胃的消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以致一些食物消化不了,形成积滞,时间长了坚硬成积块,带来一种嘈杂感,这种感觉就像久刷没营养的视频把时间填满,实则却空虚连连,似饥非饥,似饱非饱,且觉辣胃而不舒服。

还会有吞酸的现象,胃中食物积久,久能化腐生酸,这种酸与正常的胃酸不同,会让胃感到刺心。酸气往上,经食道咽喉,再没有动力往上,回落,人体便被动吞酸。

而两胁疼痛,可表现为胁间积块疼痛,胁间积块,平时摸不到,痛的时候就不再掩饰,一摸就有。因胁部属肝,所以这和肝气疏泄不佳关系很大,而肝气不和,又能打扰到胃,故其可与嘈杂吞酸并现。

治胃中积块,嘈杂吞酸,胁间积块作痛,山楂核,鸡内金,沙蒺藜,三味中药值得了解。


山楂是众所周知的消食良药, 酸甘微温,能收涩止泻,又能消食行气散瘀,常用于治肉食积滞。山楂核苦平,亦有消食功效,且因核较硬,更能以硬碰硬,就像用榔头将积滞硬物一点点敲散,小股歼灭。

并且,山楂核还有益肝功能哦,是治疝气良药,而“诸疝皆属于肝”,能治肝之气痛,有理气作用。

鸡内金不用说了,鸡之脾胃,这个脾胃功能太强大,消化小石子不在话下,有磨坚消积的本事。所谓磨,让人想到磨盘,无论豆子还是玉米还是米放到磨盘里,都可被磨成渣渣。鸡内金就具有磨盘的功能,能将脾胃中的积滞硬物,甚至脏腑它处的硬肿坚结磨掉。

不仅如此,它还有益肝的功能,能入肝除肝热,可用于肝病的治疗,防止肝不好影响到胃。

沙蒺藜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沙苑子,性味甘温,既能托底,固精缩尿,又上行入肝定眩明目,且因温肝而益脾胃。

《本草汇言》上有一个方子,将酒拌炒过的沙苑子60克,与240克炒苍术共研成细末,每次用米汤调服9克,可治脾胃虚,饮食不消,聚而化湿化热成腹部臌胀如鼓。


所以三味的合方,山楂核将积块打成散沙,鸡内金将积块磨成渣渣,沙蒺藜关照肝肾,并与鸡内金山楂核同健脾胃利肝气。

共治胃积坚久,嘈杂吞酸,胁间积块作痛:山楂核15g(炒黄,研),沙蒺藜15g(焙),鸡内金15g(焙黄),共为细末。每服3g,白开水送下。忌生冷。(《滇南本草》)

最后总结一下,本症属肝气犯胃之症,有寒热之分,属热多由肝郁化热犯胃,属寒多因脾胃虚弱,不抵肝气侵犯。观本方三味中药,性味偏温,属于因寒而致。故方后以忌生冷提醒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